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洋军阅时期的军事经济活动,是在封建经济崩溃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种军事经济活动具有鲜明的近代化特色。同时,由于北洋军阀的军事经济活动自身存在着基础薄弱、对帝国主义依赖性强等先天弱点,这个时期的军事经济活动的发展又是畸形的。具体表现为:军费开支过大且严重不足;军阀自筹军饷,军队成为私人的工具;军事经济残缺不全,基础极其薄弱;军阀依附于帝国主义,导致军事经济不能独立,表现为一种负效益型军事经济。  相似文献   

2.
军阀袁世凯的三次背叛行动潘宏20世纪初期的中国,封闭式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为割据军阀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条件,于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一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北洋军阀。在大清即将失其一统天下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袁世凯以...  相似文献   

3.
青海回族军阀是一支活跃在西北政坛上的地方割据势力。清末以来西北动荡而复杂多变的政局、雄厚的封建地主阶级实力的存在、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社会经济衰落造成的农民破产和游离以及青海回族军阀三代的军事积淀,为其割据青海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在青海回族军阀体系中,其军事制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只有通过对军制的考察,方能从微观上探讨其军事实力消长的原由。本文拟以兵源、军官成分及训练为核心,对青海回族军阀的军事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及研究,以期引起学术界对其军事制度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受孙中山与国内局势的影响,形成了对“军阀”概念的基本认知。随着个人地位的不断上升,蒋出于打击对手、塑造合法性、抗击日本侵略等目的,不断地对“军阀”概念进行塑造并灵活运用。在推翻北洋政权,敉平国民党内地方实力派的过程中,蒋对“军阀”概念的利用取得了成功。而他利用“日本军阀”的概念进行抗日动员,也有一定成效。但由于蒋本身军阀思想的存在和对军队政治与制度建设的轻视,导致他难以真正祛除国民党军队的“军阀性”,并最终失去大陆政权。考察蒋介石对“军阀”概念的塑造与利用,或可深化对其权力与概念互动模式的理解,亦可加深对蒋介石思想与政治手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现象,就是军阀的滋生繁衍,拥兵自雄,以军专政。尤其是辛亥革命后的将近二十年时间里,各个军阀都凭借手中的枪杆子分割和争夺权利、地盘,操纵民政。昔日皇家的社稷,一变成为军阀的天下,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研究这些祸国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政府更迭频繁,军阀争地夺利,土匪横行乡里,列强也未放弃分权攫利.一幕由政府、军阀、洋人、土匪共同演出的以命相搏的丑剧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精彩.发生于1923年的山东临城孙美瑶匪众劫持火车案,充分地体现了土匪与政府、洋人、军阀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在这场本来力量并不均等的角逐中,势力最弱者土匪,准确地抓住了以命换生存的博弈原则,以洋人为博弈的筹码,在与政府、军阀的博弈中取得了暂时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北伐战争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间进行的革命战争。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奉系军阀和其他地方军阀也相继形成。各军阀间为争夺地盘,扩充实力,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已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孙中山先后组织多次北伐,均未如愿。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艰苦斗争,相继创建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成立国民政府,编组国民革命军,进行东征和…  相似文献   

8.
顺庆起义爆发后,起义军遭到反动军阀的镇压,刘伯承率顺庆起义军与反动军阀作战.在顺庆起义发动的同时,泸州起义也已爆发.本文介绍的是泸州起义之后面临的种种问题,在危机面前,刘伯承指挥起义部队苦守泸州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晚清崛起、长期盘踞于甘宁青三省的诸马军阀集团是近代中央政权治理西北不能忽视的重要军事政治势力。国民党南京政权建政初期,无力西顾,甚为轻忽诸马的实力及其影响力。随着政局趋稳和对西北内部复杂情势的了解,尤其是通过1933年至1934年诸马联合兵拒孙殿荚屯垦青海事件,使国民党中央政权进一步认识了诸马军阀的“利益边界”及其在西北政.治军事格局中的作用和影响,从此国民党中央政权与西北诸马军阀关系初步定型。  相似文献   

10.
晓晓 《军事史林》2006,(6):57-62
民国乱世,各派系军阀拥兵自重,抢夺地盘国柄,随着城头大王旗变幻,连同他们的军队如走马灯般时现时逝,这些军阀成为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内中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经营的东北军,经历了兴衰风雨40年,对民国的初期、中期起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战争的高消耗与突发性,要求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经济动员体系和动员机制的建设;现代战争对国民经济的高度依赖要求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与战争经济准备结合起来;现代战争经济因素的突出意义和经济地位的提高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增强国民经济体系在战争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运行能力和持续保障能力;现代战争快、强、猛、狠的特点要求国家和军队必须有足够合理的战争储备。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日本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和国防实力的强大,得益于其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它给了我们鲜明的启示,这就是:国防的强大必须以经济的强大为基础;充分利用军事科技生产力可促进经济的发展;要实现经济与国防的协调发展,必须制定科学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和国防发展计划;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北伐。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三次扩大执行委员会,要求各省的党组织在北伐军将要到达的时候,积极组织民众与之配合,个别地区要把工作放到军队方面,准备武装暴动。四川省是军阀势力比较强大的地方,各派军阀人枪近20万。以杨闸公为首的中共重庆地委(即省委),准备策动四川军阀易帜,配合北伐战争。从7月起,重庆地委就派了吴玉章、刘伯承、童庸生等人到沪州、颐庆(今南充)、合川等地进行军事调查,掌握四川  相似文献   

14.
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区经济动员,必须建立权威高效、顺畅协调的指挥机制;必须建立结构合理、划区支前的保障力量部署体系;必须建立军地联供、灵活多样的物资保障网络;必须建立多维立体、相对稳定的运输保障体系;必须建立突出重点、覆盖全区的卫生支前保障网络和资料完整、信息畅通的经济动员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旅团财务工作既存在“钱少事多、标准供应缺口大”的共性矛盾,又面临历年经济“包袱”沉重、自补能力不足、管理调控软弱等特殊因素的困扰。要解决上述矛盾,摆脱困扰,必须引导旅团客观看待供求矛盾,自觉进好紧日子;必须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考评监控机制,规范经济决策行为;必须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理财能力;必须建立正常的经费增长调节机制,从根本上缓解供求矛盾;必须进一步实施经费倾斜政策,协力解除旅团经济包袱。  相似文献   

16.
11月25日,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一篇题为“在作战司令部”的文章。文中说在去年秋天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出钱收买的敌军将士比杀死的多。有一次,中情局向一个塔利班军阀许诺,如倒戈就给他5万美元。这个军阀要求给他点时间考虑考虑。于是美特种部队的一枚激光制导炸弹在他的总部隔壁爆炸了。第二天,中情局的特工再次拨通这个军阀的电话,提出新的价码:4万美元怎么样?这一回他们得到了肯定的回复。在鲍勃·伍德沃德的新著《战争中的布什》里,这  相似文献   

17.
三、国民党军阀航空队的形成与纷争继北洋军阀航空队之后 ,1 92 8年初 ,以蒋介石为轴心的国民党新军阀集团形成 ,众多的国民党各地军阀航空队应运而生。其中 ,时间较早 ,规模较大的是广东军阀陈济棠的航空队。1 92 6年 7月国民军发动北伐战争 ,广东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 ,航空局改组为航空处 ,隶属国民军总参谋长李济深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 8路军留守广州。航空处由林伟成任处长 ,张静愚任党代表 ,杨官宇任飞机修理厂厂长。航空处所辖航空部队随北伐军北上作战。 1 92 8年 3月 ,张惠长任航空处长 ,陈庆云任副处长 ,黄光锐、胡锦雅任飞行队…  相似文献   

18.
北伐时期,"打倒军阀"成为革命动员的最重要口号和战争进行的最主要目标。在此代际更替的关键时刻,滇系军阀头目唐继尧离世,其死后的寂寞寥落与生前的轰轰烈烈形成大反差,不由得使人感叹:生逢其时,而死不逢时,其故去时正好是人生曲线的最低点,是世态炎凉的最低潮。前时叱咤风云的人物,若不趋新进取,势必被历史迅速淘汰。透过时论,回归语境,感受氛围,给我们考察时代转换之际曾经的要角是如何被世人所迅速"淡忘"、中国近代第一代军阀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提供了别样视角。  相似文献   

19.
大型中心城市的重要经济目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重要经济目标因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导致在对手不是十分明确的今天易成为敌人的攻击对象。要有效地对我国重要经济目标进行防护,必须提高防护的科技含量,完善防空体系;必须提高应急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调整好防空兵力部署;必须合理规划设计、分散配置重要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同时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反对共同敌人──日本军阀斗争的胜利。抗战初期,毛泽东曾预言:“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的进步,这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是日本的困难;第三是国际的援助。”当时比利时的著名战略家勒尔坚在考察了中国的抗是战场后也得出结论:“日本士兵的子弹总有一天会朝向其国内射击,这就是日本军事的总崩溃。”②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民特别是侵华日军官兵的反战运动,有力地捆住了日本军阀的手脚,增加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困难。侵华日军厌战情绪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