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对油料装备设计方案综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将模糊综合评判与灰色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提出油料装备设计方案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使模型适应性强,确保方案评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熵权的岸基油料保障设施设备效能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岸基油料保障是舰艇油料保障的重要方式,岸基油料保障设施设备效能直接影响舰艇油料保障效率。通过对影响岸基油料保障设施设备效能因素的分析,从储油设施设备、输油设施设备、油料装卸加注设施设备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中指标权重确定时主观性较强的缺点,引入信息熵的概念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岸基油料保障设施设备效能评估模型。通过对3个基地岸基油料保障设施设备效能的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为舰艇岸基油料保障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战时油料保障作为需求牵引,提出了油料保障能力评估的思路,建立了油料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基于三角分布的数值模拟评估模型,运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求解,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油料保障能力评估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定量评价军队油料供应能力,依据层次分析法构造军队油料供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建立评价军队油料供应能力的两级指标体系。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相对权重与组合权重,采用专家评判法对各单项指标赋值,得出军队油料供应能力属于“较强”等级,这与军队油料供应保障现状是基本吻合的。  相似文献   

5.
油料动员能力评估是一个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与计算过程。在分析油料动员能力各个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逻辑、切合实际的评估指标体系,确立无量纲和有量纲的量化指标及定性指标,采用直接给出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通过确立隶属函数和单因素评判矩阵,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并对评判结果进行分析,可对油料动员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军事油料保障网络的特点,构建了反映油料保障活动平、战时不同特性的效率优先网络拓扑模型和成本优先网络拓扑模型,并构建了可对油料保障网络运行可靠性进行评价的网络测度指标体系。通过仿真模拟实验,对两种网络在敌方节点打击和路径打击两种不同攻击模式下的网络运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两种网络拓扑模型在不同攻击模式下的运行效能。本研究可为军事后勤防卫重点的选取,增强部队后勤保障力的生存能力和保障效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360度绩效评估理论,从德、能、勤、绩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4个1级指标和16个2级指标的军队油料节约人员360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多层次灰色评估模型,并对某油料节约小组5位油料节约人员进行了360度绩效评估。案例应用表明,此方法具有系统综合各层评估者提供的"贫信息"的优点,不仅能得出被评估者的灰类及优劣顺序,而且得到了各指标所属灰类和具体的灰色评价权值,使360度绩效较好地实现了绩效反馈的目的。该研究为军队油料节约人员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油料装备信息化的接入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给出了油料装备信息化中几种常见的信息接入方式:嵌入式系统、条码、射频标签,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通过比较,认为嵌入式系统方式、射频标签方式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保密性和信息可读写性,大型油料装备的信息接入可采用这两种方式;二维条码因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信息容量,可作为油料化验箱等小型装备器材的信息接入方式。最后对被覆线、卫星和短波电台3种信息传输方式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作战指挥中心电子大屏幕上,各支前保障要素分布一目了然。当得知前方部队急需油料保障时,指挥人员立即输入指令,启动油料资源配置管理信息系统,瞬间就完成了油料调拨任务……近日,笔者在福建省漳州军分区首长机关进行的网上战术演练中看到,一种新型的信息化保障模式正在取代传统的以  相似文献   

10.
B/S模式油料管理信息系统异构数据转换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全军指挥自动化网的顺利建设使得油料管理信息系统由C/S模式向B/S模式发展成为需要,如何实现异构数据源的转换和备份是系统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开发B/S模式油料管理信息系统时完成异构数据源转换的几种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了如何设计程序将原始数据转换为SQL Server数据,如何以Access作为"中间层"实现SQL Senrer数据传递的问题,是Web环境下开发油料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数据转换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1.
C4ISR系统的复杂性及重要作用使得其评价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结合国内外的最新进展,综述了当前C4ISR系统的评价方法.重点对性能评价和效能评价两类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指出在两类方法之间找到一种确切的量化连接关系是研究难点.最后提出了该领域需要关注的关键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外基地保障点选址问题,结合专家组给出的影响选址评估意见,建立海外基地保障点选址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用粗集和证据推理方法对评估指标因素进行信息处理优化,利用历史数据得到的客观信息与主观判断进行互补,实现主观判断与客观信息相结合,并用粗集进行属性约简,简化指标体系。该方法能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弥补海外基地保障点选址因素复杂,计算可操作性差的缺陷,为海外基地保障点选址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战场态势感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系统、通信系统以及其他分系统构成,是现代战争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由于战场态势感知活动广泛作用于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相关评价研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在介绍战场态势感知系统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对其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指出了战场态势感知系统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构建适应战场环境的兵力组织是提高我军战场对抗优势的重要途径。针对兵力组织的适应性设计问题,从兵力组织的描述方法、适应性设计方法和效能评估方法 3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其中,兵力组织描述方法包括计算数学组织理论、图论和网络、多Agent系统、Petri网和信息理论;兵力组织适应性设计方法包括基于三阶段思想的适应性设计方法、基于粒度计算思想的适应性设计方法和基于扩展三阶段思想的适应性设计方法;兵力组织效能评估方法包括理论评估方法和实验评估方法。对涉及的各种组织描述方法、适应性设计方法和效能评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并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电子战系统效能的模糊评估方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电子战装备的系统作战效能分析一直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阐述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电子战装备的分类,建立了电子战系统效能评估的指标评价体系框架,对电子对抗装备中较为重要的侦察、干扰设备效能评估指标进行了分析。对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理论的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的研究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进行了应用仿真。  相似文献   

16.
战争中,预警探测体系作为典型的复杂系统,其探测效能发挥情况的有效评估一直是亟需人们研究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突破了传统效能评估方法的局限,在分析了知识图谱技术、贝叶斯评估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者综合运用的预警探测体系探测效能评估新方法,利用专家知识和实验数据构建知识图谱,并进一步使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实施知识推理...  相似文献   

17.
建设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数据中心,实现对海量效能评估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对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和评估成果共享具有重要作用。综合分析了指挥信息系统的效能评估对象需求、数据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数据中心总体框架、基础条件设计框架、数据资源设计以及数据服务和应用方法。对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数据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装备财务管理工作是我军装备建设的关键点和枢纽,其管理效能的发挥直接关系我军装备建设经费的军事和经济效益。当前,受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军的装备财务管理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面临预算执行困难、开支随意性大、装备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专业人才数量少等问题,需要从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装备财务管理评价系统建设、人才建设三个方向,探寻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舰载直升机反潜搜索最佳方案优选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舰载直升机已成为现代水面舰艇搜潜反潜的重要力量,为了提高作战效率,对舰载直升机在反潜搜索中的战斗使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搜索力的最优配置模型,解决了在已知目标分布的条件下舰载直升机反潜搜索中选择初始探测点、确定搜索路径、确定搜索次数以及搜索效率评估等问题,并在几种常见的目标分布下对最佳搜索方案作了实例演示,为舰载直升机的反潜战斗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网络化扩大了C4ISR系统的边界,赋予了系统更多的资源、更强的能力和灵活性,但也给C4ISR系统研究、开发和测试评估等带来了困难。有必要研究设计适应网络化C4ISR系统的仿真测试技术,为网络化C4ISR系统的总体设计、核心能力测试与评估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基于网络中心化仿真的技术体制,设计了C4ISR系统仿真测试环境的系统体系结构,给出系统运行模式,并详述了仿真模型描述规范、信息按需分发与共享、仿真模型开发等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成果已在实际仿真测试环境开发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