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特别提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创建于1967年。40年来,从卫星的测量到圆满完成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回收,从距地球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实现卫星同步定点到确保6次神舟飞船的回收搜救,从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星管理到成功抢救故障卫星,这个中心作为我国航天测控事业的发祥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先后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五大跨越。飞向太空: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所属地面观测系统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适时作出卫星经过世界244个城市上空的可观测预报,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发射和测控人造卫星的国家。返回地面: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各测控站精确测量控制下,卫星运行三天后准确返回到国内预定回收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该中心迄今已圆满完成中国发射的24颗返回式卫星的测控与回收任务。同步定点:1984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成功将卫星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飞船圆收:1999年至2005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圆满完成六次"神舟"飞船测控回收任务,其中,"神舟"五号创造出飞船实际落点与计算落点仅差一点一公里、搜救人员三十秒赶到着陆现场的航天奇迹,"神舟"六号预报落点与实际落点误差只有280米。多星管理:为满足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需求,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不断提高综合测控能力,实现执行实时测控任务由原来几年一次或一年几次到现在一年十几次,卫星长期管理任务由原来几颗到现在几十颗的转变,综合测控能力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这里虽然没有救灾一线的硝烟瓦砾,但工作依旧是争分夺秒、惊心动魄。他们就是被称做“制天兵”的卫星测控部队。走进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长管大厅,记者立刻感受到,紧张的战斗气氛扑面而来。键盘声声,工作人员往来穿梭,大屏幕上相关信息不断刷新。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了“风云二号”05星气象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连续6个昼夜的跟踪测控下,我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D星”13日17时12分成功定点于东经86.5度赤道上空。这次卫星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今年实现了科研生产任务圆满收官,四院科研  相似文献   

4.
1970年4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了征服太空的历史进程。之后,我国自行研制的30多颗不同型号的卫星相继上天,走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航天之路。在我国航天事业这一个个辉煌背后,包含了一个不太为人注意的群体——航天测控兵的诸多甘苦和奉献。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部分——被人们誉为“现代大篷车队”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第二活动站全体官兵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5.
茫茫宇宙织“天网”──记航天测控专家、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总工程师巫致中唐秀颖,程吟关键词航天测控专家,巫致中巫致中,1986年8月起从事航天测控系统的总体技术工作,参加过历次星、箭发射测控任务,有2项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家航天测控史上的空白,1987年作为...  相似文献   

6.
太空牧星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纪事吴连存刘程在西安市东郊,有一幢暗红色的大楼辉煌而神秘,那就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测控主体大楼。过去人们只知道这是个解放军单位,但出出进进的军人却更像儒雅睿智的学者。1992年,这里的大门外亮出了一个让人不能不睁大眼睛...  相似文献   

7.
8月31日,国防科工委在京组织召开了“风云二号02批卫星工程合同签字仪式”。中国气象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在仪式上签署了《风云二号02批卫星、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合同》及《风云二号02批卫星发射测控合同》。这是我国民用航天领域首次签署的业务卫星研制生产合同,标志着我国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建立连续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是民用航天实施由“应用试验型向业务服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测控网是中国对航天器进行测控的专用系统。主要任务是对航天器实施跟踪测量、监视控制和数据处理。中国航天测控网由5个中心、若干个固定与机动测控站、4艘航天测量船组成。5个中心分别是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酒泉、西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测控站有长春、闽西、厦门、渭南、南宁、银川、喀什、青岛以及国外站等;机动站有第一活动测控站、第二活动测控站和回收  相似文献   

9.
军事零讯     
ASia亚洲我国成功发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今年继“试验卫星”1号、“纳星”1号和“探测”2号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领域再一次传来捷报。 发射约9分钟后,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这颗返回式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有关部门专家介绍,这次发射升空的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  相似文献   

10.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浸透着三秦儿女的心血和智慧。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陕西省有40多个单位参与了工程的研制、建设和测控。航天六院、航天四院、771所、504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单位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经过不懈探索和艰苦努力,为研制神舟飞船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2月12日,国防科工委在京举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交付仪式。正式将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移交到卫星用户代表部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投入使用。参加交付仪式的有巴西驻华使馆、外交部、总装备部(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科院以及有关省市的资源卫星用户单位的领导和专家。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与1999年发射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相似文献   

12.
《现代舰船》2012,(8):36-37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成立于1978年10月,主要担负着我国运载火箭、卫星和飞船等航天器飞行试验海上测控、通信与打捞回收任务。该部航天远洋测量船队由"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远望三号"、"远望四号"、"远望五号"、"远望六号"6艘"远望"号船组成。2010年,"远望一号"船退出  相似文献   

13.
嫦娥一号卫星自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以来,先后经过4次变轨,1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预定工作轨道。11月26日,它又发回第一张月面图片。嫦娥一号运行状况表明,卫星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卫星测量和控制精度达到新的水平,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多项突破。航天专家称,嫦娥一号轨道控制是中国航天测控史第一次实施,对于计算和控制都有很高的要求,此次变轨成功,表明中国航天测控技术实现新的突破。"嫦娥"探月工程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实现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技术的第三个里程碑。"嫦娥"迢迢奔月之路,凝聚着的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天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天链测控"),作为一家专业的商业航天测控运维服务商,自2017年6月成立以来,凝神聚力、扎实推进测运控服务的能力建设。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自建卫星地面站10个,共拥有全球可用卫星地面站21个,开发了卫星管理和火箭跟踪等测运控软件,构建起了商业航天测运控一体化服务平台。与此同时,天链测控公司还与国内50多家航天企业、研究院所建立了业务关系,与国外20多个国家的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沟通渠道。出色的完成了19年6月5日我国首次海上发射等20多次卫星、火箭测  相似文献   

15.
“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卫星相继定点成功[本刊讯]我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跟踪与控制下,于1997年5月20日下午15点01分成功定点于东级125度赤道上空。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国防科工委、航天工业总公司,向参加研制、发...  相似文献   

16.
航天测控系统是一种典型的 C~3l 系统。这个系统的控制对象是卫星、火箭、航天器,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指挥等分系统。航天测控通信系统主要由卫星控制中心、网络控制中心、卫星测控站、卫星通信站组成。建造这样一个系统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多学科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陈辉 《华北民兵》2013,(4):54-55
现代战争是向陆海空天电五维空间发展,传统的陆战、海战、空战、电子战正向空间作战延伸,空间站又称太空作战,是火箭、卫星、测控、激光、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中国反导试验正是未来天战的一种方式,它表明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取得新的突破,太空不再是美国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18.
美国航天测控系统的构成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武小悦 《国防科技》2010,31(5):87-91
文章介绍了航天测控系统的类型与功能;总结了美国的卫星测控网、载人航天测控网、深空网和军事航天测控网等不同类型测控系统及其发展历程;最后分析了美国航天测控系统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绿色“追星族”———中国卫星回收部队纪事刘程离卫星降落只有5分钟了。川中某地的金色田野上笼罩着一层临战的紧张气氛:远处,一架黑色直升机象只“猎鹰”在空中盘旋;地面,数十台测控工程车在两个无名高地上依次展开,车上的遥测雷达如一双双犀利的眼睛在蓝天上搜寻...  相似文献   

20.
傅文 《世界军事》2022,(5):38-42
2022年1月22日,美国发射了2颗新式尖端卫星.该型卫星触及"空间态势感知"和"地球同步空间"这两个相对陌生的概念.那么,该型卫星执行何种任务?这样的任务与上述概念有何关联?中国、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卫星,有过哪些被刺探的经历?未来,太空中的美国"谍眼"还可能有哪些阴谋?且看本文的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