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舰舰协同防空的舰空导弹杀伤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舰艇编队协同防空时的耦合杀伤区形状及纵深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定量地对编队耦合杀伤区进行简化描述。分析了单舰对典型目标的杀伤区特性,探讨了舰艇编队的典型防空队形,研究了纵向上递阶多层次、横向上同阶耦合的"递阶封闭圈原理"。以一阶耦合杀伤区为重点,依据攻击目标的不同,将其分成相对航路捷径为零和相对航路捷径均非零两类情况建立了耦合杀伤区纵深的计算模型,并扩展到了高阶耦合的情况。研究了耦合杀伤区与舰舰间距和来袭目标进攻舷角等参数的相互关系以及灵敏度。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符合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垂直发射型舰空导弹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无控段、转弯段和制导段弹道数学模型。通过对弹道进行仿真,获取给定脱靶量的命中点集合,并拟合得到杀伤区。该模型基本满足针对不同高度、速度入侵目标相应杀伤区的解算,所得数据可作为舰艇防空作战指挥决策、编队防空队形配置和编队协同防空作战效能评估、防空火力协同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舰载防空导弹发射区解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舰空导弹杀伤区、发射区的形状和特征参数,对发射区远/近界进行数学建模,其目的是为了确定舰空导弹的发射时机.采用matlab对所建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经仿真结果分析可知,计算结果可作为舰空导弹对空作战方案制定、编队防空队形配置、防空火力协同的依据,所建模型可用于射击能力(拦截次数)计算和防空作战指挥决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舰艇编队网络中心作战模式的产生与发展,其队形配置问题必须重新给予考虑。首先介绍了网络化反导作战系统的远程数据作战能力;其后,从指挥通信、火力掩护和一次耦合杀伤区3个方面给出舰舰间距的约束条件,以远程数据作战条件下编队舰空导弹杀伤区增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编队舰舰间距优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子干扰的要求,给出了编队队列角的最优范围解算方法;最后,在一定的战场假设下,通过示例的方式对模型的有效性与适应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编队舰空导弹对空拦截综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面舰艇编队防空为背景,用数学分析法和计算机模拟法对编队防空中预警直升机的配置和探测模型、舰载雷达的探测模型、编队对空导弹的抗击方法、编队对目标的射击能力、转火能力、杀伤概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火力方程等有关数学模型,为定量分析和优化编队对目标的作战能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编队舰空导弹协同防空是海上防空作战的发展趋势,在对编队舰空导弹协同防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基于STAGE的仿真手段构建了编队舰空导弹协同防空仿真框架,详细描述了仿真过程和相关模型,构建编队舰空导弹协同防空仿真平台,实现对海上编队舰空导弹协同防空作战系统的仿真。  相似文献   

7.
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水平杀伤区是反映舰空导弹反导作战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了单舰平台作战模式的舰空导弹水平杀伤区问题,通过舰空导弹与目标的最远相遇点确定水平杀伤区的边界。给出了影响舰空导弹杀伤区范围的因素,分析了不同协同模式作战的特点,并根据不同协同模式给出了对应的舰空导弹水平杀伤区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出编队防空作战实例,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航母编队内防空哨舰的阵位配置问题,首先根据防空哨舰的作战任务,提出了防空哨舰阵位配置基本原则,给出了防空哨舰阵位配置模型及模型中主要要素的计算方法,包括防空哨舰的有效作战半径、有效对空防御扇面角、预警距离、前出距离、前出方位;然后,分多种情况讨论了编队内防空哨舰阵位的配置方法,并完成仿真软件设计;最后,通过实例进行仿真计算,给出了不同条件下防空哨舰的阵位配置方案,并验证了模型中各要素对防空哨舰阵位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确定航母编队中防空哨舰的最优部署阵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航母编队防空哨舰的阵位配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舰空导弹协同制导杀伤区建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舰空导弹协同制导杀伤区的建立问题,给出了协同制导杀伤区的定义,分析了协同制导杀伤区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目标与导弹位置关系的协同制导舰空导弹杀伤区计算模型,并在不同初始条件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协同制导能增大舰空导弹的杀伤区范围,建立的协同制导杀伤区计算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驱护舰编队舰空导弹反导能力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驱护舰编队反导队形的配置和舰空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 ,对驱护舰编队多舰协同反导能力进行分析 ,计算来袭目标处于不同舷角时的协同反导区域大小和协同反导时间 [1 ] 。  相似文献   

11.
超视距反舰导弹射击方式优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射击方式的选择是反舰导弹作战使用的重要内容。在超视距作战需求的牵引下,传统视距反舰导弹的射击方式受到了巨大挑战。为优化选择超视距反舰导弹的射击方式,建立了两种常用射击方式的导弹捕捉概率模型和目标机动模型,给出一种典型条件不同目标机动航向的导弹捕捉概率,结果表明采用有前置量方式射击无法有效提高超视距导弹的捕捉概率,甚至在某些典型条件下还低于无前置量方式射击的捕捉概率,指出无前置方式是超视距反舰导弹射击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12.
对水面舰艇编队采用超视距反舰导弹进行饱和攻击时,需要计算所需导弹数量。文章通过交战模型原型和损伤积累目标毁伤规律的分析,逐步建立超视距导弹对水面舰艇编队攻击作战的概率计算模型,以确定发射导弹数目与目标毁伤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舰空导弹毁伤目标所需的弹耗量是一个随机变量,提出了舰空导弹毁伤目标所需的平均弹耗量计算方法,计算舰空导弹毁伤单个目标、疏散目标、密集目标所需的平均弹耗量。示例分析表明,该计算方法简便易行,可为舰空导弹火力运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外军反舰导弹装备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华  严必虎 《国防科技》2014,35(6):46-50
反舰导弹作为海上舰船"杀手",其发展一直倍受各国海军关注。文章对反舰导弹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目前外军已经装备和正在研发的典型反舰导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反舰导弹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提出未来新型反舰导弹将趋于超远程化、超高速化、超隐身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ADC模型的反舰导弹火力运用效能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反舰导弹的火力运用的特点,运用基于ADC模型的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分析了传统的作战能力概算模型的内涵,完善了“平台生存概率”、“航空兵拦截概率”和“导弹抗干扰能力”三项评估要素,得到了新的评估要素表达式,该表达式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战场的实际情况,较好地满足了反舰导弹火力运用效能评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毁伤概率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毁伤概率是决定系统效能的关键问题,分析了决定系统精度和毁伤概率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单枚导弹对目标的毁伤概率和高炮一次点射对目标的毁伤概率为目的,建立了弹炮结合系统毁伤概率分析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了一定航路条件下对典型目标射击,高炮一个2S长的36发点射的平均毁伤概率为40%,单枚导弹的平均毁伤概率为63%.在2枚导弹和2个点射的情况下,系统总的毁伤概率可达97.8%.  相似文献   

17.
根据舰空导弹拦截方式的不同,在自身拦截和协同拦截两种情况下建立了舰空导弹反导拦截次数的数学模型,并在模型参数取典型值的条件下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水面舰艇在防空布阵时应尽可能垂直于反舰导弹的运动方向展开,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捕获概率,而且也有利于通过增加协同拦截次数来降低反舰导弹的外层突防概率,从而提高己方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舰载有源干扰在反导防御中存在的不足,以舰载无人机干扰敌反舰导弹的基本态势分析为基础,建立了舰载无人机最小有效干扰距离计算模型。针对反舰导弹跟踪辐射源的情况,以反舰导弹进入烧穿距离后不能再次捕捉目标为前提,建立干扰具备"跟杂"能力反舰导弹的舰载无人机阵位配置模型,为水面舰艇编队对空防御增加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反舰导弹航路规划面临的动态威胁环境和多平台协同打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双向RRT算法的反舰导弹协同航路规划方法。采用动态坐标设置动态威胁,实时地避开动态威胁;通过取预规划终点方法,实现对目标的时间和空间协同打击;结合量子进化思想,将RRT算法中的扩展方向量子化表示,提出了一种量子双向RRT算法,并应用于航路规划。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规避动态威胁和解决多平台反舰导弹航路规划的协同问题,并显著地改善了RRT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得到了航程更短的航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