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云山 《国防》2008,(11):15-15
信息时代,国家安全形势呈现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要求国防动员系统必须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在深入开发应战功能、充分做好应战准备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应急功能、做好应急准备,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非传统威胁的日益增多,着力构建完善应急动员的体制机制,对于确保国防动员系统有效履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加强应急动员体制机制建设,必须切实做到"五真".一是地方党委要真参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多样化,必须依赖指挥的整体性和权威性.为此,在应急指挥体制内,地方党委、政府主官必须亲自挂帅,地方部、委、办、局主管领导必须尽职尽责,努力使指挥体制聚为一体,确保应急指挥的快速高效.二是训练演练要真研究.要适应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结合地区特点,设想多种复杂情况,逐个问题研究对策,分步组织系统的应急行动训练和演练,使受训者训有所获、组织者研有所悟,努力提高遂行应急任务的能力.三是落实方案要真到位.  相似文献   

3.
张路忠  杨洪涛 《中国民兵》2008,(11):F0002-F0002
前不久,一场代号为“利剑-08”的保定市国防动员领导干部集训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应急动员指挥演练,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这次演练以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为背景,以国防动员指挥信息系统为平台,采取“理论学习与网上观摩、专题讲座与互动研讨、网上指挥与实兵演练”相结合的方法,所有演练内容都紧紧围绕“实案实演”的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西省军区着眼落实胡主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指示精神和履行使命任务要求,针对山西省所处战略地位和多种安全威胁隐患,不断推动全民国防动员建设和军政军民联合训练,加紧构筑军地联合指挥平台,加快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双应一体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大安全观战略的确立和安全内涵的扩大,国防动员由原来单一的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服务拓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环境等各领域,打击恐怖活动、抗击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等非战争应急动员行动逐渐增多,并呈现日益频发的趋势,"提高国防动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现实需求和战略意义进一步凸显,这些都对坚持"双应"一体化、加强重大非战争应急动员指挥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科学谋划应急动员指挥能力建设,已成为当前国防动员实践中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海峰 《国防》2010,(4):7-8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动员建设将由应急准备逐步转向全面、长期、有计划地持续准备。我们要积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新变化,紧紧围绕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目标,紧紧抓住并着力解决当前制约国防动员建设带根本性、全局性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推进国防动员各项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适应应急应战一体化动员需求,发挥和平时期的应急功能,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要求。必须着眼当前后备力量建设的短板和瓶颈,以提高应对多样化危机能力为目标,加强后备力量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  相似文献   

8.
胡田疆  杨静 《国防》2012,(11):52-54
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是目前我国并存运行的两大危机管理机制,前者基于应对战争及军事危机,后者基于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积极推进两大机制有效衔接,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充分发挥政府在国防动员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动员能力生成模式转变、实现国家危机管理体系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权威高效、军地衔接的指挥体系 近年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实践证明,军地合成、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军地联合指挥已经成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关键.为此,应把建立高效快捷顺畅的应战应急联合指挥体系,作为两个机制衔接的重点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9.
提高国防动员建设质量。这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省军区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这一要求,紧紧围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积极适应"市场"与"战场"的发展要求,把提高支援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动员能力和应对本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等多样化任务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依靠和广泛动员战区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增强应急应战的整体动员能力,努力把国防动员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有效提高了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综合能力。本期刊发了部分单位的经验做法,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预备役部队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当前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社会公共突发事件呈现出频发性、复杂性、艰巨性、多变性的特点。预备役部队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应急任务时,具有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环境熟悉、动员快速的明显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诸如装备缺乏、技术落后、保障跟不上的劣势。因此,进一步提高预备役部队遂行应急任务的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高国胜  龚雷  孙学栋 《国防》2013,(7):14-15
国防动员实施预案是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威胁而预先制定的国防动员活动方案,是提高国防动员实战能力的重要保障。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国防动员实施预案,对于理顺指挥关系、规范行动程序、提高保障效率、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要"准"。《国防动员法》规定:"国防动员实施预案,根据国防动员的方针和原则、国防动员潜力状况和军事需求编制。"  相似文献   

12.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不断增加,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以及国防动员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都要求加快逆向动员建设。我们必须适应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需要,加快逆向动员体制和预案建设,建立健全逆向动员法规,开展逆向动员理论研究和工作探索,促进国防动员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应急能力是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作为国防动员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民经济动员,其应急能力是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客观基础。文章依托系统理论,界定了经济动员应急能力的内涵及结构,提出了一基两保三力的应急模式,力图为经济动员应急准备及能力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对推进同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对国防动员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必须着眼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持以应急准备带动全面建设、以强化训练提升动员能力、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冉亚权  范胜龙 《国防》2010,(11):29-30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指出,要始终扭住核心军事能力不放松,统筹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部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国防动员担负着“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多样化任务,必须切实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高遂行应急任务的能力,努力适应国防动员职能使命拓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吴齐 《国防》2008,(7):24-25
国防动员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站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作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部署,也是增强应对未来战争和突发事件能力,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举措.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有效应对国家可能面临的多种安全威胁,下大力整合现有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体系,形成军民融合、"双应"(应急、应战)一体、权威高效、运转顺畅的新型国防动员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李建民 《国防》2010,(1):36-36
提高应战应急一体化动员能力,是国防动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首要环节和必备手段。笔者认为,加强应战应急动员一体化建设,必须形成以社会全民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支撑、军民融合为主导的互联、互通、互动、互用的国防动员综合集成体系。  相似文献   

18.
北京某预备役高炮团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根本目标,着眼"建在身边、抓在手中、用在关键"的根本要求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紧密结合预编单位特点,按照编战一致的原则,围绕应急动员、快速机动、协调控制、特情处置、综合保障等方面,突出抓好应急能力建设。今年以来,先后完成上级组织的应急大队授旗仪式和北京市抗洪救灾应急演练任务,团队应急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王建阳  高国胜  龚雷 《国防》2013,(2):35-36
积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是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双方的其同职责。新形势下,持续有效地提升应对多种安全威胁能力,亟须我们以全局的观念、科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方针,近年来海南省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大力加强国防动员综合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