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向协约国求和遭到拒绝后,准备发动新的进攻,然而,这时却出现了灾难性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此病使作战双方深受其害。在德国,有40万人死于该病;在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病倒了,仅英格兰平均每周死亡达4482人;在法国巴黎,平均每周有1200人丧生;在美国,有近50万人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士兵更产生了厌战情绪,士气低落。尤其是德军,许多士兵逃离战场,  相似文献   

2.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战败后的德国不能拥有空军.战后,德国销毁和交给协约国的飞机约1.6万架,航空发动机2.7万台,只保留140架飞机和169台航空发动机.1922年,协约国废除了禁止德国制造民用飞机的禁令,德国的航空工业开始复苏.  相似文献   

3.
王红 《军事史林》2010,(12):36-39
1917年8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际,中国的北洋政府宣布放弃中立,加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同年11月,同属协约国的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战争。  相似文献   

4.
海风 《宁夏科技》2003,(3):82-89
1917年,一次大战正在酣之时,十月革命胜利了。这使协约国不安。他们害怕苏德缔结和约,对德国有利,更害怕工人政权的存在,可能影响帝国主义内部工人和士兵调转枪口,以反对本国的统治者。1918年3-4月,英国邀集14个协约国出兵干涉苏维埃俄国。英法美干涉军首先在俄国北方摩尔曼斯克登陆,成立了社会革命党人柴可夫斯基的白卫政府。  相似文献   

5.
外国部分     
1920年7月16日,协约国同德国开会讨论解除德国武装和战争赔款问题。此次会议在前德军大本营所在地斯巴举行,双方就《凡尔赛和约》中关于解除德国武装和战争赔款的分配比例问题达成协议。1927年7月7日,日本内阁结束了讨论对华政策的“东方会议”。此次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进一步明确了以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世界的侵略扩军总方针。  相似文献   

6.
冲锋枪和突击步枪名称的来源都出自德国.一战时期,为突破协约国的层层战壕防线,德国军方首先提出了一种"步兵渗透"战术.而为与这种战术相适应,就必须研制一种能在短时间内发射大量子弹的近距离、便于携带的武器.冲锋枪由此产生.枪的原型代表是M1918.  相似文献   

7.
兴登堡防线德国兴登堡防线全长近200公里,是一次大战期间最著名的防御工事。1916年德军在与协约国英、法联军争夺凡尔登要塞中损失惨重,伤亡达百余万人。有鉴于此,新上任的德军司令兴登堡元帅决定在西线紧急构筑防御工事。德国人花了两年时间修筑兴登堡防线:纵横交错的铁桩和铁丝网组成的障碍,深  相似文献   

8.
1917年1月6日,德国外交部长阿图尔·齐默尔曼正在柏林的办公室内起草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是准备拍发给德国驻美国大使冯·伯恩斯托夫并转发给德国驻墨西哥公使冯·埃克哈特的。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年月。一场既无义又无望的战争已使几百万名土兵横尸疆场,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无论是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还是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都伤亡惨重毫无收获。  相似文献   

9.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暗杀。这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虽然战争没有立刻爆发,但欧洲主要强国显然已经为此作好了准备。大战之初,德国海军的策略是保存实力并威胁英国本土,因此它把主力龟缩在德国西北部的威廉港和基尔港基地,只是偶尔骚扰一下协约国的海上运输线。  相似文献   

10.
令人刮目相看的预警浮空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空器早在18世纪就已经问世,是飞行器家族中的老前辈。早期的浮空器主要用于侦察、巡逻、轰炸和运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国共制造了466艘有动力的浮空器——飞艇。德国使用飞艇袭击不列颠腹地,使2000余名英国人丧生,有效地牵制了协约国约110架作战飞机和近14000人的防空部队,德国“齐伯林”号飞艇因此名扬天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美国就制造了168艘飞艇。战后,由于飞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  相似文献   

11.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投降,被迫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次年6月28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签订《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该和约明确规定:战败的德国陆军人数不能超过10万人,军官包括军医在内不准超过4000人.  相似文献   

12.
突发奇想 1915年2月,德国实施了大规模的潜艇偷袭作战。德军潜艇像海狼一样吞噬着行驶在大海上的各种船只,当年就击沉协约国船只431艘。 面对不可一世的德军潜艇部队,英国人伤透了脑筋。由于受当时技术力量的限制,皇家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很难发现在水下活动的潜艇。水面舰艇在明处,德国潜艇在暗处,英国人自然防不胜防。英舰频频遭受潜艇袭击的事实使皇家海军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给予还击,只是苦于想不出什么高招来。  相似文献   

13.
张超 《军事历史》2016,(4):27-29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部战线的僵局和巨大伤亡迫使协约国寄希望于另辟战场以战胜对手。经激烈讨论,协约国军队发动了旨在夺取黑海海峡南大门——达达尼尔海峡控制权的加里波利战役。从发动方来看,战役分为海军单独作战、两栖登陆作战和撤退三个阶段。由于在作战决心、作战准备、作战指挥和战场保障几个方面出现失误,协约国军队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仍未能达到战役目标。  相似文献   

14.
莫彤 《当代海军》1999,(1):42-43
英国皇家海军“40号房间”在历史上颇具神秘色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40号房间”破译了大量的德国密码电报,获取了许多极有价值的珍贵情报,为英国等协约国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40号房间”的历史并非全是由成功和荣誉写成的得意之作,其中曾轰动英国的陆军大臣基钦纳勋爵之死事件,就是它在一战期间最大的一次“败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一直保持中立。1917年,当时的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实际上因为日本的反对,北洋政府不得不派出劳工赴欧洲,没有一兵一卒参战。然而,当时作为列强半殖民地的中国,并没完全逃脱成为战场的厄运。在中国青岛及周边陆地和海域,日本、英国、德国、奥匈帝国四国进行了激烈的海、陆、空拼杀,俄国和法国军舰也在外围助战。  相似文献   

16.
止步不前的日耳曼人1914年下半年,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卢森堡、比利时,历经比利时至阿尔萨斯-洛林一线的"边境交战"、阿登地区遭遇战、桑布尔河战役、蒙斯战役,以德军的胜利和协约国军队的总撤退告终,但在随后的马恩河战役中,德军由于伤亡过大而全线退却。至此,双方在西线经过3个半月互有胜负的战斗,彼此停留在长达700公里的筑垒阵地前。在整个西线,德军面对协约国由铁丝网、障碍物、堑壕、交通壕、混凝土、饥枪火力构成的绵亘防线,进攻速度锐减。此际,德军急于想打破僵局,速战速决,以摆脱拼消耗的态势。这是因为,德国一开始便在战略上立足于速战速  相似文献   

17.
新历史条件下对潜艇再认识隐蔽突击、出奇制胜的作战原则,从古至今颠扑不破。海上作战中潜艇所具有的这种固有特性,自其问世100多年以来,先在一战中以搭载鱼雷而初显威力,德国潜艇击沉大量协约国战斗舰艇和海上船队,以至战后战胜国出于畏惧心理有取消潜艇发展之议,最终协议限制潜艇发展的规模和吨位。事物的发展并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潜艇作战优越性的光芒掩盖不了,一战后尽管德国法西斯开始屈从对潜艇发展的限制而重视战列舰,可是二战爆发不久的实战教训,立刻促使它转向大规模的潜艇破袭战,特别是以有名的  相似文献   

18.
玛塔·哈丽是一战时期为数不多的德国间谍,这位当时在巴黎主流社会红极一时的舞星,用自己的表现,在世界间谍史上写下了极其复杂的篇章。其中的“213515”就是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机智创造的一个传奇的数字和奇迹。 美间谍临危受命 1915年3月,隐藏在协约国联军上层的德国间谍得知,有一份英国19型坦克设计图,藏在法军统帅部高级机要官莫尔根将军家的绝密金库中。这是法军特意向友军要来准备研制生产的。德军统帅部得知此消息,感到事态非常严重。因为法军已准备将这种新式坦克投入生产,用于战争,而自己却因对其无法了解,必然会使自己遭受到巨大损失,从而影  相似文献   

19.
阿颖 《环球军事》2013,(9):31-31
邮票,作为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其选取的题材十分广泛,可谓是无所不及,其作用除了邮资凭证外,随着历史的变迁,还具有了收藏价值,这是人所共知的。可您是否知道,一枚小小的邮票,还在两次全球性的战争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蕴藏着刀光剑影。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8月至1918年11月,战争过程主要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并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史学界说法不一,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问题作一辨析。先把没有争议的参战国列出。同盟国4个:奥匈帝国、德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协约国26个:塞尔维亚(今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俄国、法国、英国、比利时、日本、意大利、葡萄牙、汉志(今沙特阿拉伯希贾兹省)、罗马尼亚、美国、巴拿马、古巴、乌拉圭、玻利维亚、希腊、(?)罗(今泰国)、利比里亚、中国、秘鲁、巴西、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