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是搞过文字材料的人对"狠抓"一词定非常熟悉。记得刚到机关工作时,写材料用"很抓落实",领导阅后将"很"改为"狠",当时很纳闷,是我错了?查阅《新华字典》,发现"狠"除有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月8日,首都北京。海南新港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俊延,以《主动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题,在由《人民日报》主办的"2017第三届海归中国梦庆典"上,作了精彩的演讲。现场的400多为嘉宾,不时地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们不仅为陈俊延获得中国大陆唯一亚太新能源"杰出领军人物"的最高荣誉而喝彩,而且更为他积极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靠至诚  相似文献   

3.
<正>志者,记也。志书属记述体。清方志学家章学诚说"志为史裁,全书自有体例,志中文字,俱关史法",志书必须按照体例要求进行编纂。军事志亦是如此,必须严格按照《军事志编纂细则》规定的体例要求进行编写,同时应把握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横排到边"与"竖写到底"的关系军事志书的一个基本体例是"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基本要求是"横排到边"、"竖写到底"。  相似文献   

4.
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本刊在"屯垦戍边五十年"专栏刊发了系列文章《兵团之变》,至此已划上句号。这句号划得是否圆满,评价的权利在于读者。 这组系列文章共有10篇,《"铸剑为犁"时代》《如金岁月》《走过冬天》《再创辉煌》《跨世纪的挑战》是总述篇,基本上将兵团各时期的重大事件收录其中,并掺入一些作者个人的观点。这5篇是《兵团之变》的总线。从《非常时期的爱情》开始,兵团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些个性事件受到作者的关注,作者也试图在史料的厚重感和文章的可读性上注入一些新的内客。《一座城市的变迁》讲述了一座年轻军垦城市的历史,《潮起潮落》中记述了"支边青年"们难以忘怀的一段人生经历,《三句口号与三个时期》试图揭示兵团决策层观念上的变化,《守望精神绿洲》则希望探寻兵团人文化戍边的轨迹。 由于史料收集的局限和事件的相互交错,挂一漏万和重复在所难免;《兵团之变》原定还有数篇个性事件的写作计划,但由于时间关系,由于期刊篇幅所限,未能如愿;所有篇目均试图从新闻的角度挖掘"旧闻",参考书目甚杂,大到鸿篇巨制,小至一条报刊消息,本刊记者均未放过任何有用的线索,但也因此可能造成专家学者的诘问:出处何在?新闻实际上在事件变成铅字时已成为"旧闻",这种遗憾在所难免。如果日后有补救的机会,本  相似文献   

5.
最近,央视热播一部纪录片叫《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中国各地的名吃美食以及与之有关的风情民俗让广大观众不禁垂涎三尺,欲罢不能。恰巧,贵刊第5期一篇名为《教育像"补钙",关键在吸收》的文章一下子吸引了我眼球,拜读之后受益匪浅。陈加自政委寓教于"食",既生动  相似文献   

6.
拿到最新一期的《兵团建设》时,正是粽香四溢的季节。摆上一盘粽子,读着《兵团建设》,不失为一种享受。杂志上一篇篇文字,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在我的眼前,画中出现的都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杂志中的文字十分贴近职工群众生活,因此更容易引起我的关注。6月上半月刊的"特别观察"栏目,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讲述,让我们这些身处基层连队的党员干  相似文献   

7.
"途经一片茫茫荒漠,上千名老兵埋在这里,墓碑全部面朝东方,籍贯中写着大江南北的地名,这些老兵把军装的颜色给了沙漠,而死后也不占一块绿地,此刻我向这片墓地深深弯下腰,热泪夺眶而出。"这段文字曾写在报告文学《致以共和国的敬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昨天与今天》的结尾,作者蒋巍说,刊发后,这段他钟爱的文字最终没有被保留下来,作为这段文字的创作者他很心疼。虽然最终定稿的结尾"国土总要有人守"蒋巍也很喜欢,但作为诗人的他却固执的迷恋那片茫茫荒漠中的老兵坟茔。在新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老兵们奉献了一生,坚守了一生,爱恨情仇最终都化为了面向东方的墓碑,或许这才是诗人眼中的老兵精神。  相似文献   

8.
文章为何"八股"?缘是思想"八股",思想"八股"更可怕。文以载道,文字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如果把文章比作一棵树,那么思想就是树的枝干,文字就是树的枝叶。精品之作,并不在于言辞之华丽,也不在于篇幅之长短,即使是八股文中也不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在翻阅6月上半月刊的《当代兵团》时,我被"老兵列传"栏目中的那篇名为"昆仑山上修‘天路’"的文章打动。十五团一营的战士们,在艰苦条件下开拓了连接新疆和西藏的"天路",于危险中筑成了兵团人坚韧不屈的丰  相似文献   

10.
正从事连队政工工作以来,阅读《当代兵团》已成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次阅读杂志,都会关注"刊中报苑"栏目。这里是团场通讯员的"家",一方面,大家通过图片、文字,展示自己的才能,帮助职工群众了解兵团近期的发展变化;另外一方面,版面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兵团动  相似文献   

11.
茅山军号响     
茅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茅山并不高,仅海拔372.5米;也不大,50多平方公里;但名气很大。这正应了《陋室铭》的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茅山不仅是一座道教名山,是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之美誉;也是中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尤其是她不绝于耳的军号声,令人称奇。  相似文献   

12.
元芳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的一个人物,姓李名元芳,前不久元芳在网络上很忙,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语"元芳体"。"元芳体"的句式为前面陈述一件事情,在最后会加上一句"元劳,你怎么看?"在剧中狄仁杰大人常对李元芳说:"元芳,此事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13.
5月25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向国会提交的2007年《中国军事实力报告》(下称《报告》)。《报告》继续沿袭2006年《四年一度防务评审》的结论,将中国定位为"美国最大的潜在对手",对中国的总体战略和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趋势、进展,以及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等内容作了全面评估。《报告》是国防部长盖茨上任后公布的首份同类文件,保留了2006年版的大部分内容和观点,虽然在写法、措词上较上一版有所缓和,给人的感觉比较"客观",但是主要观点并没有根本改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韩寒于微博上发布了首部电影作品《后会无期》影片的终极海报,引爆了网友的话题及关注度,尤其海报上那句"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宣传语,引发各种相同句式弥漫微博,"依然体"一夜爆红。海报上的"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充满韩寒式的哲理与人生观。网友们接连跟风仿写"依然体",  相似文献   

15.
鸡年春节前夕,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发布了国家有关部门作出的"2004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报告",指明在中国最有价值的43个品牌中,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的"五粮液"以"品牌价值306.82亿元"名列第4位,该公司的另一品牌"五粮春"以"品牌价值24.55亿元"名列第29位。这样,"五粮液"的价值品牌从1955年国家首次评估时的31.56亿元大幅度飙升,实现了历史性的的跨越。2004年五粮液集团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38.1亿元,利税38.16亿元,又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华保险人     
王伶 《兵团建设》2003,(11):21-26
我爱你,中华2003年7月11日,《中国证券报》推出近半个版的独家报道《中华联合悄然东进》。时隔几日,《中国金融报》也以《集合带头人,打造精英团队》为题,刊登了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负责人孙月生的访问记。不能不佩服记者的嗅觉之灵敏,他们似乎比金融界人士更早地闻到一股非同寻常的"异味"。他们称"中华"是"神秘的西部之旅",是"一匹黑骏马"。不管这些比喻是否准确,当中外数家保险公司纷纷汇聚中原,热火朝天地进行角逐时,"中华"已穿越戈壁,走出天山,直奔东去……"悄然东进"概括了"中华保险人"的机智勇猛,也道出了内地诸多同行的不平与无奈。他们何曾料到,一个身处偏远落后地区的小公司,悄无声息地就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中华"第一次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是在2002年10月举行的一场公司更名新闻发布会上。从遥远  相似文献   

17.
据台湾《中国时报》3日报道,根据"国防部"2008年度预算,台军后备司令部打算投入4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亿元),为10处新兵训练中心安装冷气。台"国防部"表示,装冷气是为了加速新训人员对军营的适应,提升训练成效。近年来,台陆军曾耗资4千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千万元)在餐厅安装冷气,部分单位志愿役士兵也睡上了4人或6人一间的寝室。在台当局如此不惜巨资"厚爱"官兵的背后人们不难发现,台军中近年来突显的各种危机。  相似文献   

18.
军旅题材影视剧每年都会有几部呈现在观众面前,随着荧幕当中的枪林弹雨、风起云涌,那些身着军装的铁血英雄们也成了观众们茶余饭后乐此不疲的话题。从《亮剑》中的"草莽式英雄"到《士兵突击》中的"许木木",再到《火蓝刀锋》中看起来有点"不靠谱"的蒋小鱼和《麻辣女兵》中古灵精怪的汤小米……一批富有时代色彩的军人形象越来越为观众喜闻乐见。为此本刊特地盘点了一组影视剧中的军人形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  相似文献   

19.
语录体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即使不成功,至少也离成功更近了。——云南省普洱军分区下士、一等功臣郑进美的做事原则。生活的烦恼向网友说说,工作的事情在博客里谈谈。——沈阳军区某旅局域网上,一名新战士改编的歌曲《常上网看看》蹿红。过去我爱"动拳头",现在爱上了"动指头"。没想到信息化部队,很多时候"动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写过:"中国的文学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我虽然也看好英语等外文,但更爱祖国的方块字,尤其是这种文字以真草隶篆,由书法艺术家写出来,更为优美悦目、赏心。历览"古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我想:今人尚畅,即流畅,以适应现代化快节奏之需;和畅,在紧张拼搏、竞争中需和谐快意;顺畅,合乎大众之"口味",合乎书法艺术的规则。时常忙于工作,未有整块时间研习书法,只是利用一些闲暇读帖。深感应在结体、布局、笔法等方面力求流畅、和畅、顺畅。真乃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