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基于卫星跟踪模式的优化选取、关键载荷的优化组合、轨道参数的优化设计、仿真模拟的先期启动和反演方法的优化改进,开展了我国将来CSGM(China’s Satellite Gravity Mission)卫星重力测量计划实施的研究论证。由于卫星跟踪卫星高低/低低(SST-HL/LL)模式对地球中长波重力场的探测精度较高、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而且可借鉴当前GRACE卫星的成功经验,因此建议将来CSGM卫星重力测量计划采用SST-HL/LL模式;建议开展激光干涉星间测距仪、复合GPS接收机、非保守力补偿系统、卫星体和加速度计质心调节装置等关键载荷的先期研制;建议将来CSGM卫星的轨道高度(300~400km)和星间距离(100±50km)选择在已有重力卫星的测量盲区;建议将仿真技术应用于CSGM卫星的方案论证、系统设计、部件研制、产品检验、空中使用、故障分析等研发和运行的全过程;对比分析了卫星轨道摄动法、动力学法、能量守恒法和加速度法的优缺点,建议寻求新型、高精度、高效率和全频段的卫星重力反演方法;提出将来CSGM卫星重力测量计划的预期科学目标:在300阶处,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和累计重力异常精度分别为1~5cm和1~5mGal。  相似文献   

2.
许玲 《国防科技工业》2007,(10):42-43,45
9月30日,由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海洋一号B卫星正式在轨交付运行。随着卫星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国近年来天上无海洋卫星的不利局面,标志着我国海洋卫星和卫星海洋应用事业跃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将为我国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卫星侦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展侦察卫星.提高卫星侦察能力。日本已建成第一代军用侦察卫星星座——“情报搜集卫星”(IGS)系统,并寻求发展分辨率更高的下一代军用侦察卫星。印度不断提升民用遥感卫星性能,加快“国家预警与反应系统”的构建步伐韩国制定长远规划.逐步实施本国的侦察卫星计划。台湾地区也丝毫不放松在侦察卫星方面的努力,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卫星侦察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地面应用系统负责指挥、管理"嫦娥二号"卫星的有效载荷顺利运行,实时接收、处理卫星数传下行数据;组织开展科学应用与研究。地面应用系统是探月工程的五大系统之一,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此设有四个分系统,一是业务运行管理,二是数据预处理,三是数据管理,四是科学研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成立于2001年4月,系由中国科学院天文领域原四台三站一中心撤并整合而成。国家天文台包括总部  相似文献   

5.
《中国军转民》2014,(6):5-5
本刊讯我国将于2015年前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开展新技术和新体制试验验证,适时加入卫星网络,并于2015年前后开始提供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于2020年前后实现全球覆盖。  相似文献   

6.
基于GEO/LEO两层星座的卫星组网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GEO/LEO两层星座的卫星组网结构,在两层星座中建立了立体交叉的层内、层间星际链路,实现了GEO/LEO两层卫星星座的优势互补,具有组网灵活、管理简单等特点.通过快照周期定义了星座中各卫星的逻辑位置,并基于逻辑位置提出了对LEO卫星的分群和分组管理:包括LEO卫星的逻辑分群,群内LEO卫星的分组,以及分组内组长LEO卫星的选取和备份机制.在该卫星组网结构中,各星座协同运行,数据传输方式多样,能提高卫星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天基红外预警系统跟踪分析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天基红外预警卫星计划的发展历程,重点对天基红外预警卫星计划面临的困难、最新进展及能力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系统的构成、功能以及仿真模型体系框架等,并结合仿真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王民  郑大壮 《环球军事》2012,(17):54-55
由于俄军使用的成像侦察卫星多为上世纪70、80年代的设计产品,其在轨时间短、发射频率高、成像分辨率低、不能实时传输及性能不稳定的缺点已严重制约了俄军对情报的现实需求。早在上世纪80年代,苏军总参情报局就提出了研发新一代重型成像侦察卫星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苏/俄两大侦察卫星研发机构——萨马拉“进步”火箭航天中心和莫斯科拉沃奇金纳科研生产综合体分别提出了自己的重型侦察卫星计划。萨马拉“进步”火箭航天中心提出重达14吨的“蓝宝石”低轨详查型卫星计划,  相似文献   

9.
卫星系统的战术应用中如何对卫星系统的各类任务进行统一表示,保证任务需求的准确获取、高效实施,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在分析卫星战术应用及卫星应用任务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卫星应用任务的特点,借鉴相关领域中规范描述方法,提出了基于需求模型、计划模型和实施模型的卫星应用任务规范化描述方法,以侦察监视应用任务为例给出了任务描述的基本参数结构,并利用格式化模板和XMLSchema分别给出了应用任务规范描述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支持对各类卫星应用任务的进行规范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庞之浩 《环球军事》2009,(13):62-63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5月19日19时55分,美国空军的战术卫星-3发射升空。战术卫星-3是美国“快速响应航天”计划中的第2颗卫星,第1颗卫星是2006年12月16日发射的战术卫星-2,此后还将发射战术卫星-1、4等卫星。战术卫星3的成功发射,使美“快速响应航天”计划雏形初具。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空间观测方面具有勿庸置疑的优势。介绍了美国现有成像侦察卫星的构成、作用和发展现状,指出了美军开始注重利用商业遥感图像的新趋势,并且详细介绍了当前美国成像卫星软件的商业开发以及美国未来天基雷达计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军用卫星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军用卫星未来的发展趋势 ,包括成像侦察卫星、预警卫星系统、通信卫星系统和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 ,指出了小卫星应用的发展方式 ,归纳了卫星组网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现状 ,最后分析了小卫星编队飞行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3.
彭耿  周少平 《国防科技》2014,35(6):92-96
卫星具有覆盖范围广、可长时间稳定运行、无国界限制、安全性高等独特优势,是提升部队作战效能的"倍增器",也是解决大范围战场信息支撑能力问题的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径。21世纪初,高速增长的经济推动越南航天事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不仅实现了卫星发射的零突破,还相继发射了多颗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和试验型纳卫星。文章主要对越南当前的卫星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2005,(5):60-61
美国空间发展公司(SpaceDev)正在研制微型试验性导弹预警卫星.用于探测和跟踪助推段及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2004年3月,国防部授予该公司一项为期5年、价值4300万美元的合同,以实施“微型卫星分布式传感验证”计划。据SpaceDev公司称.该计划包括设计、制造和运行由3颗编队飞行微型卫星组成的星群.以跟踪助推段及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星上传感器由空间动力学实验室制造。  相似文献   

15.
在人造地球卫星家族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微小卫星的身影。人们一般把1吨以下的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miniaturesatellite),其中100~1000千克的卫星称为小卫星(minisat),10~100千克的卫星称为微卫星(microsat),1~10千克的卫星称为纳卫星(nanosat),0.1~1千克的卫星称为皮卫星(picosat),小于0.1千克的称为飞卫星(femtosat)。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轻型材料的研制以及高功率太阳能电池的出现,都为微小卫星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与以往的大卫星相比,微小卫星具有很多优势。如微小卫星重量轻、体积小,再加上批量生产,生产成本低;可以用小型火箭发射,或作为大型火箭的辅助载  相似文献   

16.
从DSP到SBIRS:美国导弹预警卫星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付苏联的战略弹道导弹威胁,美空军干60年代末制定了利用卫星进行导弹预警的“国防支援计划”(DSP)。DSP 卫星是美军战略预警系统中最重要的预警手段,用于提供来袭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的攻击信息。DSP 卫星预警系统已日益老化DSP 卫星自1970年11月投入使用以来,至今已服役30个春秋。DSP 的整个预警星座由5颗卫星组成,其中3颗为工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1月,以色列国防军批准了一项投资3.9亿美元的三军通信卫星研制计划。它由空军牵头,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为主承包商,其中前者还参加“地平线”(Ofeq)侦察卫星计划,后者则曾是以色列阿莫斯-1商用通信卫星的承包商,该星被提议作为以色列军用通信卫星计划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46-46
2007年,我国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飞往月球。为激励全国人民的科学探索精神,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的融合,同时拉近高科技工程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使公众有参与感,原国防科工委决定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上搭载30首由全国人民参与评选的歌曲和乐曲。当卫星进入绕月轨道以后,于距地球38万公里的遥远太空唱响这组曲目。每位中国人将能通过收音机、电视机以及互联网收听到这些来自太空的中国天籁之音。"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这30首太空播放曲目,是在全国公众投票的基础上选定的。  相似文献   

19.
徐小涛  庞江成  李超 《国防科技》2021,42(1):100-105
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未来卫星通信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凭借卫星固有优势和新技术优势的融合,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本文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同步轨道和低轨道两类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最新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外的Inmarsat系统、Starlink系统和国内"天通一号""鸿雁""虹云"系统。结合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的应用特点,分析得出低轨道、军民两用、智能通信、低成本及高质量通信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巨大的商业通信和军事应用价值,我国必须充分利用长期积累的航空航天和卫星通信技术经验,合理规划利用太空资源,加强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依托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推动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GEO卫星星体相对固定、覆盖面积大、多普勒频移小、技术相对成熟简单,是重要的卫星发展领域之一。文章重点介绍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Inmarsat、Thuraya、Terrastar和Skyterra,包括这些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国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和趋势进行简单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