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战争的要旨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形形色色的荫蔽自己、欺骗和迷惑敌人的隐真示假的伪装措施是实现战争要旨的重要手段。 请看本文题上的两幅照片,你能看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一幅是一艘法国海军拉菲特型隐形护卫舰,一幅是一堆海岸边灌木丛生的礁石,风马牛不相及。如果我告诉你,那礁石的深色部位是一艘伪装了的拉菲特护卫舰,你会相信吗?你还不相信?那就对了,这就是伪装的奇妙之处。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军令状"?旧小说里,将士在接受军令后所立的文书,上面写明:如完不成任务甘受军法处置等字样。《三国演义》里,蜀国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因为立过"军令状",所以死得无话可说。"生死状",内容大部分与"公"有关的,向来的措辞无非是"倘若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人在阵地在""誓与××共存亡"之类的话。但是,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多少"一定""决心""发誓"得到了兑现呢?信不由衷,必言之凿凿,这都成了有些人的职业习惯。一个常爱发誓的人、一个以发誓赌咒为职业的人,又有谁敢相信呢?如果具有"发誓"习惯的成员在一个群体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这个群体衰亡的可能性就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3.
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领导在和不在要保持一个样,这才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意思是说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严格遵守纪律,不能因为领导不在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其实,仔细想一想,领导在和不在更要"不一样",这样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如果领导在,就有人监督你、有人批评你、有人指出你的错误,让你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犯错误。但是,当监督你的人没有了,说教你的人不在了,我们更应该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4.
谁是谁的人?     
"谁是谁的人"是个老话题。逢各级改进作风正当时,风清气正,故此再提。"谁是谁的人",很容易令人联想到背景、保护伞、拉帮结伙,想象成危难之时有人拉一把、踌躇之时有人推一把,提拔使用青云直上。其实选人用人,遵从群众公论、个人实绩,无论用了"谁"都顺理成章,即使是新朋故友都可以理直气壮,古代就有举贤不避亲的说法。怪就怪在背后那个"谁"起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影响力,会不会干扰对"谁"的评  相似文献   

5.
克服“从众心态”。有些人盲目从众,人生观、价值观偏移,追求社会时尚,追求名声利益,讲究人情、面子,跟着别人讲求享受、吃喝玩乐,想潇洒走一回,从众心态严重。克服这种心态,要做到:(一)保持清醒头脑。众人说的话未必都是正确的话,有时可能是片面看问题的牢骚话,或是带有某种目的的诱导话,或是随便说说连自己都未必当真的虚假话。如果你信了,就可能吃亏上当。因此,对众人说的话,要多加分析,不能盲目从众。不能听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看别人怎么做就跟着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阅历,别人做了但你不适合做或不能做,别人这样做成功了但你未必能成功,不能看社会流行什么自己就盲目随大流。而要看这“大流”正不正确,能不能随,适不适合自己。时刻做到头脑清醒,不干蠢事。见人家奔了小康,自己就乱了分寸;见人家提职快了,自己的工作就干不下去了;见地方一些人有名车、豪宅,自己就想人非非,要另起炉灶了。  相似文献   

6.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06,(3):56-56
冠军采访记者围住赛车冠军问:“你每次参加比赛都是倒数第一,这次一举夺得冠军,请问有什么秘诀?”车手哆嗦着说:“我——我我的刹车坏了!”欺骗法官:“为什么你要欺骗那些相信你的人?”被告:“因为要想欺骗那些不相信我的人根本办不到,法官先生。”  相似文献   

7.
杨居敏病倒了。 去年2月,这无情的消息不胫而走,谁都无法相信这样的事实,然而B超检查结果却清清楚楚地摆在人们面前:肝硬化、肾囊肿。杨居敏被强制性地送进医院。 医院周士珍大夫诊断后说需住院3个月,他一听就急了:什么?3个月?工作我还干不干!这点病算  相似文献   

8.
正[案例]2014年4月21日,主演陈道明出席电影《归来》首映发布会,有记者问,在"谋女郎"(片中新人张慧雯)身上能看到巩俐的影子吗?陈道明说:"我最讨厌这种说法,谁听了都会不高兴,一代一代的女演员怎能复制呢?那你是哪位媒体人的影子?"接着有记者问巩俐,婉喻这个角色和《活着》里的家珍有什么不同,巩俐答后问记者看过电影没有,记者回答没有。一旁的陈道明激动起来:"啊?凭什么呀!没看过跟你聊什么啊!这主办方开发布会,不让看电影,结果  相似文献   

9.
《政工学刊》2006,(8):64-64
我们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所以又称心田.心田可以长鲜花奇葩,也可生杂草毒花,全看你撒的是什么种子。心里长着鲜花的人,善良正直,乐观向上,热爱工作,乐于助人,富于进取精神,整天都是春光明媚的样子,大家都愿意和他在一起。而心里有杂草的人,终日心情郁闷,心理阴暗,看谁都不舒服,于啥都没劲,自己一事无成,还嫉妒别人,甚至会发展到仇视社会,报复他人.干出种种违纪犯法的事。  相似文献   

10.
读者会客厅     
《当代海军》2004,(6):72
本打算周末出去郊游,可偏偏赶上下雨,无奈,QQ海只好看着落在树梢的雨点发呆,看着看着就想起小时候一个有趣的事。记得那是一个周末也是雨天,表姐拿着本哲学书问我,什么叫大,大的反义词是什么?我说,是小。她说,不对!你看,大里面不是包含着小吗?大中有小。你以为相反的事,未必相反。事后想想这句话挺有道理,就像生活中有许多琐细的快乐,可是怎么也拼不起来。道理非常简单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啊,追求幸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QQ海认为完美的幸福生活是不存在的,就像大与小的关系既相反又统一,唯一相同的就是我们对幸福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人前碎语     
何必计较小事 时下,总有一些人大事干不了、小事斤斤计较,计较半天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东西。更有人“官”气十足,看哪儿都不顺眼,这也不规范,那也不合适,就是看不到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不愿失败,可并不知道导致失败的致命误区,有时就在自己的心里。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有的官兵说:"我怎么会这样?""我怎么老是做不好事情呢?""我为什么总是希望破灭呢?"……到底是谁妨碍了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先看看自己是否掉入了某些心理陷阱。当认为自己没有错时,也许你已经处于某种心理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雾霾的肆虐,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戴口罩已不再是医护人员的"专利",而是成为不少人出门的"标配",就连不少官兵外出或驻训也跟着"赶时尚"。面对材质不同、色彩多样、形状各异的口罩,你真的会选戴吗?笔者随机调查发现,有43.6%的人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戴口罩,76.3%的人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选戴什么样的口罩,52.8%的人不知道如何正确戴口罩,还有一些人不知道口罩戴多久需要更换。笔者跟随大连疗养院第406医院的医疗队巡诊时,询问了  相似文献   

14.
<正>那天,朋友在一起聊天。一位朋友说:"你看你们一起去的战友,在部队奉献了三年四年甚至更多。除了消耗了时光,最后仍然被"打回原形"。要说得到了什么?依我看,什么也没得到,真是划不来!"听了他的话,我陷入了沉思。是的,他说的没错。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战友都是从哪来,又回到哪去。要说的确是失去了很多。但他真的不了解,这些当过兵的人的想法。我以自己的经历总结了八个字,这八个字,足以让我受益一生。  相似文献   

15.
1,大家好,我是咱们的"老战友"了,但是你知道我是怎么来到你们身边的吗?别着急,我这就告诉你。快看,现在的我被"大卸八块",说是要进行分解静态检测,进行各项指标测试,虽然很疼,不过为了和你们在一起,我忍了!2,这是我进入试验中心的第一次射击,目的是为了看一下我的初速如何?射击时的情况怎么样?是否能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这整个过程被他们称作"动态测试",可我却一动都不能动,真是够悲催!  相似文献   

16.
刚刚接触新闻报道时,自己手忙脚乱,不知从何人手。有一天,主任告诉我一个小窍门:"多看报纸。"这么简单?于是我每天就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拿到报纸就看,看完后心情愉悦,又看了一份。至于看的是什么,有哪些对自己的工作是有帮助的,从来都没有注意过。有一次,我们旅里其他于事写的  相似文献   

17.
红牌岁月在我的军旅生涯画下了一个印记,刻下了一个永恒。如今,想写点什么,做些什么,都忘不了当初的那种感觉——在有些人看来,军校生活是单调甚至乏味的。要我看,这些人似乎是不太会品味。我先后上了两次军校,都觉得很充实,很有乐趣。特别是扛红牌的岁月,那些让自己苦过累过的日子,与现在坐机关的感觉截然不同,每每回想起来总觉得相当有乐子。你要不信啊,今天我就敛个八件给你"暴料"一下。  相似文献   

18.
"什么?我撞了人?马上把钱送医院?这都啥事啊,你打错了吧?"刚开始李参谋还以为是个误会,但当对方在电活里报出他的车牌号码和款式颜色时,李参谋急忙按对方说的地址赶往医院。"你是谁?那个撞人的司机呢?"李参谋走进病房没等开口,伤者刘某的家人首先把他给问住了。  相似文献   

19.
西方有句俗语叫"细节里有魔鬼",类似的话也出现在富士康的老总郭台铭的语录里,他说"魔鬼都减在细节里",两句话语序不同,但意思没差,都是在说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致地考虑到所有细节,否则不定哪里就会出一个漏子,把所有的努力都抵消了。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忙在腊月""守在三十""回在初二",还是"玩在正月""吃在正月""乐在正月",一组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唯美画面,如同一位位故人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让人惊喜。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看你用什么目光去打量。这些充满着大美的画面,让人相信,"美丽中国"就在大地之上,只要我们愿意感受,愿意欣赏。春节中的道具,已不单单是道具,它是一个个符号,也是一个个念头,这些念头,一如一幕幕电影的底片,决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