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2005年5月29日,对于常年担负国防施工任务的第二炮兵某基地工兵营官兵来说,是一个扼腕揪心的日子。这天晚上11时20分,正与战友在地下坑道搬运钢筋的工兵连民族班班长张菲突发心脏病,猝死在工地上! 消息传来,谁都不愿相信,这个身高一米七八、一个人能同时抱着两部风钻与坚硬岩石较量、曾经带领全班先后3破全营纪录、创下日掘进6米、日出渣170立方米纪录的汉子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大家! 这个年仅22岁、牺牲时入伍还不到18个月的大学生士兵,留给战友们的是一串用鲜血放大的惊叹号!是一首用生命谱写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2.
当火炮在坑道内连续发射或在坑道内爆破作业时,火药气体在空气中长久不散,而人员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就会中毒。大家知道,现在用的火药或炸药多数是梯恩梯(三硝基甲苯)、硝胺和硝化甘油。它们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物质ALE算法,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坑道内爆炸冲击波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通过与试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网格尺寸、人工黏性系数、坑道长度等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网格尺寸和人工黏性系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大;坑道出口产生的稀疏波会使数值计算结果失真,数值计算时坑道长度宜为所研究测点到爆炸源距离的1.5倍。冲击波超压峰值和冲量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的最大误差分别为8.9%和3.1%。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地下坑道中防护门上的冲击波荷载,首先需要弄清爆炸冲击波在坑道中的传播衰减规律.在模型坑道爆炸实验数据验证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T型坑道中爆炸冲击波的传播衰减规律.通过大量不同模型尺寸、不同炸药药量的数值模拟,得到了T型坑道中平面冲击波的形成位置,提出了爆炸冲击波通过T型坑道拐弯时新的冲击波压力衰减系数...  相似文献   

5.
话外音     
《兵团建设》2012,(6):54
人生的道路有两条,一条符合众人期望,一条顺应自己的心,前者或许能获得许多的掌声但却没有自己的掌声,后者或许无人为你喝彩但你自己会为你喝彩。——朱德庸所谓"禅的境界",就是有能力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做得出色,把不成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柯云路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  相似文献   

6.
詹龙 《政工学刊》2002,(3):64-64
笔者偶遇几位刚从基层考取的在读研究生 ,交谈中了解到 ,部队领导和各级组织对他们很重视和关心 ,对他们考研非常支持 ,也希望和欢迎他们毕业后回老单位工作 ,并与他们签订了意向书 ,这使他们倍感组织温暖。但也有个别同志对签订意向书反应消极 ,觉得有点迫于压力 ,心理上不太情愿。与研究生签订意向书 ,是领导重视、关爱人才思想的真实体现 ,是基层部队保留人才的具体措施 ,却为何没能赢得“才”心 ?细究其因 ,主要是个别单位领导留才心太切 ,总担心自家的“金凤凰”一放了就会飞走 ,单位花费了大量精力关心、培养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军区装备部军械修理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研创新。近年来,他们研制生产的自行火炮高压注气机、火炮坑道阵地快速机动设备等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维修分队常年奔波在边海防一线,为基层部队提供热情周到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坑道截面形状对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的影响,设计了 4种截面积相等但形状不同的坑道结构,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5 kg TNT球形裸装药在坑道内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圆形坑道内冲击波的传播规律以及不同截面形状对冲击波参数的影响规律.圆形坑道内冲击波超压峰值和比冲量的初始值最大,衰减最快;随着传播...  相似文献   

9.
这是老团长讲述的一个故事。停战命令下达时,团长他们正在山腰的坑道阵地里坚持。那是一条山谷,谷底有一条十多米宽的山溪,对面山坡是以联合国军名义出兵朝鲜的法国军队的阵地。双方都在做着最后的坚持,给养和弹药是从后方送来的。因为相互封锁,常常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支传奇的部队,有人说他们是腾空的猛虎,有人说他们是展翅的雄鹰,1950年9月17日,作为中国解放军一个崭新的兵种——空降兵部队在中原大地横空出世。上甘岭战役坚守坑道14昼夜、屡建战功,"98抗洪"力守荆江大堤78天,中俄联合演习与俄罗斯空降兵同场竞技扬威异域,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5勇士从5000米高空舍身一跃……62年来,祖国各地,哪里最危险、哪里人民需要,哪里就有他们从天而降。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前我在西撒哈拉工作时,那里的地表温度最热可达七十五摄氏度。我穿着解放鞋,里面还垫着厚厚的毡垫,依然被烫得直跳,根本就站不住。那时候,我特别怀念当战士挖坑道的那段岁月。那时,我是北京军区一名守坑道的战士。记得当时我跟团长、政委在坑道口上盖了一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T型分支坑道对油气爆炸传播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测定了相同初始条件下T型分支坑道和直坑道中油气混合物爆炸的火焰传播速度和爆炸波超压值。利用高速摄影仪,记录了火焰传播至T型分支坑道时的火焰阵面变化情况,并对T型分支坑道中油气混合物爆炸的传播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T型分支坑道对油气混合物爆炸的影响可以视为面积突扩和障碍物扰动双重作用的影响;火焰经过支坑道时,火焰阵面发生扭曲并产生皱褶,表面积增大导致火焰传播速度增大;T型分支坑道处,大量反射波和绕射波进入波后反应区,加强了气流湍流强度,并推动已燃气体回传,迅速提高了燃烧反应速度和能量释放率,起到了增大火焰传播速度和爆炸波超压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去年5月,某单位安装的新型高压电缆出现故障,连续检修多天也没能找到"病因",于是请来"电大拿"沈燕明"救急"。提起第二炮兵某部阵管连的沈燕明,官兵几乎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大家对这个三级军士长充满了敬意。为何?有数字见证。在18年的军旅生涯中,负责数条坑道用电线路维护的沈燕明,平均每年要在深山里查线十余次,徒步行走近千公里,先后排除各类故障百余起。为此,官兵送给他一个绰号——"电大拿"。去年冬天,驻地遭遇50年一遇的暴风雪袭击。一天晚上,沈燕明刚刚躺下休息,突然接到坑道全部断电的电话,他边穿衣服边找工具,带领两名战士冲进雪野,沿着高压线路用铁锹探着1米多深的积雪艰难前行。等查到高压线故障点时,他们已在深山里走出了10多公里。他让战友在下面打手电,自己爬上电线杆抢修,等他修完手脚被冻得完全失去知觉,硬是靠胳膊和腿抱  相似文献   

14.
王颖  李明强 《国防》2013,(3):70-70
日前,笔者前往某水洞旅游,从导游介绍的一个个关于水洞的玄妙传说中,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别有洞天。然而在离景区不远处休息时,却从一位老复员军人那里听到关于水洞形成的另一版本。原来,这个水洞不是天造地设的自然奇观,而是当年"深挖洞,广积粮"时开凿的军用坑道,后来当地政府在挖掘经济增长点时,想出了把坑道开发为旅游景点的主意,  相似文献   

15.
长坑道中防护门上的化爆冲击波压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坑道中的防护门抗化爆冲击波进行有效的设计,先需确切知道作用在防护门上的反射压力。首先基于Hopkinson比例定律,用LS-DYNA动力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常规炸药在坑道入口外爆炸情况下,长坑道中自由场冲击波峰值压力的衰减规律,并由此确定作用在防护门上的反射压力。计算结果与其他经验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可供防护门的设计及动力响应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钻冰峰坑道、爬雪山哨楼、蹚激流险滩……2014年11月中旬,成都军区司令部19名机关干部深入雪域边关的一线连队和哨所,进行为期20天的当兵调研。机关干部们走进杳无人烟的"生命禁区",住进缺水缺电的"雪域孤岛",在巡逻执勤一线查找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突出问题。其间,他们撰写了一批当兵手记,我们从中遴选一些,推荐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内爆炸坑道中冲击波冲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内爆炸情况下坑道中冲击波冲量的传播规律,进行了坑口内装药比例模型坑道爆炸试验.模型坑道为等截面钢筋混凝土直墙圆拱结构,截面积为0.67 m2;TNT炸药的装药量范围为400~800 g.用压力传感器记录了坑道中的冲击波波形,分析了实测的冲击波波形和冲击波冲量的传播规律,由实测数据拟合出了冲击波冲量沿着等截面直坑道传播的工程经验公式.算例分析表明,提出的冲击渡冲量工程经验公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贵平 《国防》2013,(6):80-80
界碑,是站立在边防线上终年守望的士兵士兵,是行走在边防线上有血有肉的界碑、碑是历史的笔墨立起来的,是民族的灵魂铸起来的,是一册合起来立放着的书,让每一个在它面前行走或站立的人,都用一颗滚烫的心去虔诚翻阅。来到界碑跟前,过往的游人都会感慨许多?站在界碑旁边,守防的军人就会想起许多不知历史的了解历史,懂得过去的重温过去。每当这个时候,他们会想起熊熊大火燃烧过后的圆明园.那废墟上数十年都不倒的断壁残垣,是血泪凝固的身躯,也是站着警示中华子孙的耻辱。  相似文献   

19.
去年冬天,民兵张某在某矿山公司坑道打工时,因坑道塌方,不慎受伤致残,当时该矿山公司老板将其送到距离矿山较近的县中医院诊治。住院期间,  相似文献   

20.
油料洞库坑道油气蔓延规律与特性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料洞库储存着大量的易燃易爆油品,防火防爆工作是油库安全工作的核心.对单侧洞口油料洞库狭长地下坑道中的油气蔓延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在狭长地下坑道中的蔓延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开始阶段、增长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蔓延呈明显的分层流动现象,且在发展阶段中处于稳定的分层蔓延;油料洞库的坑道结构对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