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涨落观     
随着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我军生产经营迅速发展,成绩显著,较好地促进了军队现代化建设。但是,我军生产经营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既有过比较顺利的发展,出现过几次高潮,也有过挫折,出现过落潮。研究一下我军生产经营发展史,找出其涨落原因,揭示其发展规律,对于我军生产经营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军队与国家关系的原理是马列主义学说的一项重要内容.处理好无产阶级军队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发生以来尤其是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后各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在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重温马列主义这方面的基本理论,总结我军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指导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军队建设问题上的展开和延伸.它深刻揭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是军队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依据,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和解决新时期军队建设与军事斗争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军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完整准确地学习领会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服从国家建设全局与加强军队自身建设的关系军队建设必须以国家经济发展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1990年12月,江泽民主席在全军军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这些年来,全军上下认真贯彻执行,部队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实践表明,“五句话”的总要求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具体运用,完全符合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统揽部队建设全局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强军目标与人民军队历史上的建设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战争年代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军队"听谁指挥"、"为谁打仗"、"靠谁打仗"等根本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提出过军队全面建设目标、总目标和强军目标。强军目标的鲜明特点是,体现了无产阶级军队的本质要求、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必须以强军目标统领军队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使我军既要逐步用现代化装备武装起来,做到军事过硬,又能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本色长久不衰,保证官兵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这是事关军队建设方向和“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很现实、很重要的问题.对此,邓小平同志有过许多精辟论述,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重要思想,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并要求必须把它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江主席的论述,高瞻远瞩,精辟透彻,期望殷切,针对性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军原则与邓小平新时期的建军思想,又反映了他建军治军方略的鲜明特色,为搞好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应着眼于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和军队建设的实际,从保持我军性质宗旨,发挥我军职能,实现我军历史使命和建设目标的高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主席关于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论述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由革命战争年代转入和平建设时期,军队建设的内外环境、使命任务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军队建设方针及时解决了新形势下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一支强大军队的重大问题,最终确立为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新中国成立初期军队建设方针经历了一个提出、发展、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关于军队信息化建设论述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新发展.江泽民论述了我军信息化的总体建设方向和思路.信息化是军队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向信息化军队转型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信息系统建设、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信息战建设都是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信息化同时涉及到军事理论创新、编制体制调整和教育训练改革;坚持跨越式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创造性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系统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和怎样建设军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必须强化系统意识、统领意识和实践意识.  相似文献   

10.
胡主席指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这一论述,科学地揭示了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关系.是涉及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处理这一关系上既提出过一些正确思想.作出过积极探索,也曾经历了曲折的道路。1975年,邓小平根据毛泽东“军队要整顿”的指示.大刀阔斧地展开了整顿军队的工作.并把“消肿”作为整顿军队的首要任务。粉碎“四人帮”后.中央军委重新提出裁减军队员额、压缩国防费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国防及军队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提出的重要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真研究了国防及军队产生、建设及发展与社会生产及政治制度的关系,奠定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列宁和斯大林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切身体会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理论是我们筹划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今天,深入探讨这一理论,对于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履行人民解放军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发展信息化文化对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有特殊作用,当前,应当关注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发挥政治工作对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通过创新发展信息化文化推进军队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研究军队组织趋同现象为着眼点,从趋同的样式、趋同的范围、趋同发生的时机等三个方面对军队组织趋同类型进行归纳梳理,旨在丰富国防和军队建设基础理论,加深对趋同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把握其内在规律,并更好地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4.
信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伴随百舸争流的军事变革大潮.一些军事强国为了抢占未来战争的制高点.纷纷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形成了以加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核心的竞争态势。透视世界范围发生的近几场局部战争,我们不难看到信息化武器装备在充分显示其巨大潜能的同时.已呈现出一体化、嵌入式及智能化的新变化。 "一体化"建设紧锣密鼓 以前评价一支军队是否现代化.往往是以这支军队拥有多少飞机、坦克、火炮和军舰等武器装备来衡量。而如今,评价标准则是这支军队武器装备体系的整体能力,单件武器装备和单个战斗单元是否能够实现一体化.是否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2007,(11):2-2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发扬光大依靠人民建设军队、建设国防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巩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  相似文献   

16.
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是军队政治工作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对这一概念作出科学的界定.必须通过严谨的分析,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本涵义、功能结构及其与军队政治工作的联系区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重视思想作风建设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建军初期,党的思想路线的初步确立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思想作风建设主要采取延安整风和新式整军运动的形式;建国后,军队思想作风建设抓得很紧;改革开放以来军队思想作风建设与时俱进.历史启示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加强党性修养,贯彻整风精神,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军营文化既是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军队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又是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历史经验表明,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就必须紧跟时代脉搏,大力加强军营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文化环境,不断满足广大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军队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军队改革和建设的深入推进,部队的使命任务、体制编制、兵力构成、武器装备等方面必将发生重大变化,对人才需求将会是全新的、全方位的。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工程,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战斗力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领导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对军队政治工作指导方针作出了三次重大调整:恢复和发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破除"左"的思想干扰;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军队政治工作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制度建设应对各种严峻考验,确保政治上永远合格.这些重要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促进了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对当下的军队政治工作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