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伊尹,名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我国军事史上确有记载的第一位军事家。旧时与吕尚并称“伊吕”,伊尹佐商汤,吕尚佐周武王,皆为一代宗臣名相,一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肖曹”映衬了伊尹在后世人心目中的地位。 据《史记·殷本纪》载,伊尹“欲干汤而无由”,或为有莘氏媵臣(即陪嫁奴隶),“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为处士,耕于有莘之野,能“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无论何说为实,伊尹以其出众才能,博得了汤王赏识而被“汤举任以国政”。伊尹辅汤灭夏建商,成为商王朝内部出谋划策并掌握军政大权的关键性人物。汤死,伊尹立太子之弟外  相似文献   
2.
军队与国家关系的原理是马列主义学说的一项重要内容.处理好无产阶级军队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发生以来尤其是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后各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在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重温马列主义这方面的基本理论,总结我军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指导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军队管理思想。尽管囿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这些思想未能形成系统的军队管理学科,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军队管理的一般规律。探讨古代中国军队管理思想,汲取和借鉴其中有益的成分,对于促进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加强部队的管理教育,是有重要意义的。一、治之以法——军队管理的根本在中国古代,管理统称为“治”,军队管理即为“治兵”、“治军”或“振旅”。《左传·隐公五年》有“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礼记·曲礼》有“班朝治军”之语,指的主要是军队平时的管理教育(含训练、校阅)。战国前期,著名军事家吴起提出“兵以治为胜”,极言军队管理与战争胜负的关系,认为对军中士卒的良好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凡治军者大多崇尚“精兵”主义,注重军队建设的质量标准.邓小平作为新时期“军队建设和改革的总设计师”,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紧密结合我军建设实际,始终围绕提高军队战斗力的目标,牢牢把握质量建军的方向,创造性地回答了我军建设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对毛泽东建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坚持我军性质 确保政治合格战争的较量不仅是军力和经济的较量,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质量建军的根本要求即是确保在政治上精神上胜敌一筹,因此凡属上升时期的阶级的军队能够多打胜  相似文献   
5.
春秋未年,处于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交替过渡的时期,是剧激震荡的“乱世”,然而又是学术空气异常活跃、诸子百家兴起的舆论自由时期。除了自奴隶社会诞生之初就已产生了的、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天命神权观念依然广有市场外,老子、孔子、孙子等著名思想家,破除了“学在官府”旧的学术研究格局,使“学术下于私人”,自“成一家之言”,分别创立了道家、儒家和兵家的理论体系,成为先秦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源头。对于他们的战争观及其与哲学世界观相互联系的考察,是对先秦军事哲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战争的根本性看法并…  相似文献   
6.
知与行,是我国古代文献中较早出现的一对范畴;知行关系始终是我国思想史上两条不同认识路线斗争的基本问题。春秋末期老子、孔子和孙子首创道、儒、兵三“家”,谱写了先秦思想最光辉的篇章。很难设想,不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正确解决知行关系,三大学派初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