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美国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RHIC)提供的质子-质子碰撞中J/ψ产生随快度变化的最新实验数据,抽取了快度在作为随机变量时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在建立的Glauber蒙特卡罗模型中研究了氘-金碰撞中J/ψ粒子产生的大横动量现象。经计算发现:在考虑到核遮蔽效应和核吸收效应后,理论结果能很好地解释最新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碰撞质心能量下对氘-金(d-Au)碰撞中J/ψ核吸收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碰撞质心能量下J/ψ核吸收截面随动量分数xF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利用以上结论,计算了美国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能量下J/ψ在氘-金(d-Au)碰撞中与质子-质子(p-p)碰撞中的产生截面比,并与实验数据比较发现,理论结果能很好的解释实验现象。最后,为欧洲大强子对撞机(LHC)实验作了理论预言,理论结果将为即将运行的LHC实验所检验。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质子内部分子横向空间分布,在色玻璃凝聚理论框架下分别利用KLN(Kharzeev Levin Nardi)模型和AdS/CFT(Anti-de Sitter space/Conformal Field Theory)模型,计算了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当碰撞质心能量√s=7 TeV时质子-质子碰撞中的熵密度.计算发现:AdS/CFT模型理论结果沿x和y方向变化趋势比KLN模型结果要缓慢得多,而且当碰撞参数较大时,等熵密度线椭圆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建立在超杨-米尔斯理论基础上的胶子量子态饱和模型及Peterson璨夸克碎裂函数,在色玻璃凝聚理论框架下研究了ep(electron proton)深度非弹性散射中的D-介子产生。计算发现:在LHeC(Large Hadron-electronCollider)能量下,小Q2区域会出现极小Bjorken-x区域的璨介子产生截面不依赖于x变化的现象。就LHeC能量下D-介子产生截面随横向动量变化的实验现象给出了理论预言,理论结果将被即将运行的LHeC实验检验。  相似文献   

5.
利用适用于较小x区域的KLR-AdS/CFT色偶极模型计算得到的偶极关联因子,在色玻璃凝聚(Color Glass Condensate,CGC)理论框架下研究了每核子对碰撞质心能量为5. 02、8. 16 Te V/c~2时质子-原子核碰撞中的J/ψ抑制现象。同时考虑原子核及核子的内部结构,假定质子-原子核碰撞中胶子饱和标度与核子参与数成正比,建立了新的研究J/ψ抑制现象的核效应模型。通过与传统核效应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发现:新的核效应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ALICE和LHCb合作组最新实验现象,但未考虑碰撞截面次领头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更逼真的核模型(费米型的核子密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中用折线近似粒子的曲线运动轨迹,并考虑了短子在核表面处的折射和反射。用自由核子截面确定核内的碰撞,并且自始至终地使用了统计抽样技术。入射粒子的能量被限于350Mev 以下,即π介子不大可能产生的能量范围。初步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高速核入射到高温热平衡等离子体背景中,由于入射核动能远大于背景等离体中带电粒子之平均动能,入射核在与背景等离子体达到热平衡之前,会存在一段逐渐损失能量的非平衡弛豫过程。本文以高速氘核入射到高温氘化锂等离子体为例,在计及氘核的这种非平衡弛豫过程时,给出了一种计算热核反应D(t,n)~4He之反应率参数的方法。氘核在弛豫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考虑了氘核与各种带电粒子的库仑散射过程,其能量损失率采用快速带电粒子的慢化理论来计算;氘与背景等离子体中的原子核发生的核反应过程,考虑了非平衡状态下束靶机制的D(t,n)~4He反应和热平衡状态下的D(t.n)~4He反应。在暂未考虑核散射的情况下,计算结果表明,当等离子体温度在7.5KeV~20KeV范围内变化时,氘核的非平衡弛豫过程对热平衡状态下D(t,n)~4He反应率参数的修正因子大致在1.0062~1.0943范围内变动,且温度越高,修正因子越小。计算还表明,当温度一定时,修正因子随等离子体中粒子的数密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碰撞几何关系角度建立了直接碰撞毁伤来袭弹头内所有子弹头的碰撞毁伤模型,并得出了碰撞弹坑需求;其次从碰撞能量角度建立了直接碰撞产生的动能与对弹头造成侵彻弹坑的关系。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碰撞精度与弹目交汇速度、KKV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可为KKV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GM计数管能量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蒙特卡罗(MC)方法,对一款GM计数管对γ的能量响应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能量响应曲线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说明该模拟计算方法应用在计数管的设计和应用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分别利用胶子半经典饱和与量子饱和机制,研究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净余质子产生截面的大横动量现象。通过贝塞尔函数多项式近似与辛普森求积法的结合应用,解决了对贝塞尔函数的二重高振荡积分问题。计算发现:量子饱和机制的计算结果能很好地解释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最新实验现象,从而证实了高能重离子碰撞中胶子量子饱和机制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黑麦草、苏丹草、油菜对土壤中菲、芘的去除效果,及植物和微生物去除土壤中菲、芘的交互效应。结果显示:菲、芘质量比约为80 mg.kg-1时,土壤-植物系统对菲、芘的去除效果明显。种植黑麦草、苏丹草、油菜60 d后,土壤菲、芘降解率分别为62.70%,76.25%,26.48%和47.80%,65.26%,23.56%,分别比无植物对照高39.69%,53.24%,3.47%和30.06%,47.48%,5.78%。本实验说明,植物可以促进微生物对土壤中菲、芘的降解,其中根系发达的苏丹草对微生物降解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污泥龄(SRT)为10 d和30 d的2组A/O-SBR反应器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SRT对污泥絮体中磷酸盐形态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絮体中的磷主要分布于胞外聚合物(EPS),EPS磷占污泥絮体磷总质量的69.45%~73.36%。正磷酸盐(PO3-4-P)、低分子量聚磷酸盐(LMW Poly-P)和高分子量聚磷酸盐(HMW Poly-P)是污泥絮体磷的主要形态。高SRT(30 d)污泥絮体EPS磷含量明显大于中SRT(10 d),表现为前者较后者有更高的PO3-4-P和HMW Poly-P含量,对应着高SRT(30 d)污泥絮体较中SRT(10 d)有更高的磷含量,前者约为后者的1.37倍。厌氧/好氧反应过程中,中SRT(10 d)污泥絮体EPS磷的厌氧降低量和好氧升高量分别为高SRT(30 d)的1.35倍和1.46倍,主要归因于前者的PO3-4-P和HMW Poly-P较后者有更大的厌氧降低量,而PO3-4-P,LMW Poly-P和HMW Poly-P较后者有更大的好氧升高量,对应着中SRT(10 d)污泥絮体较高SRT(30 d)有更强的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锥形量热仪对国产典型PVC电缆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其在高辐射热通量条件下的热释放速率(HRR)、质量损失速率(MLR)、比消光面积(SEA)、CO产率、火灾性能指数(FPI)、点燃时间(TTI)随直径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热辐射通量对这些燃烧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PVC电缆的HRR、MLR、SEA、CO产率均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FPI随直径的增大而减小,火灾危险性增大;电缆直径的变化对点燃时间影响不大;随着热辐射通量的增大,PVC电缆的点燃时间缩短,HRR、MLR增大,其峰值也增大,烟释放速率(SPR)和总烟释放量(TSR)增加,FPI减小,火灾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的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相比,表面电荷法可降低单元剖分难度并能处理开放边界,更适于计算静电透镜的静电场。针对轴对称及非轴对称两类结构,采用样条函数及奇异形状函数改进电极表面的电荷密度估计,讨论了二维及三维表面电荷法的实现。与具有解析解的单位圆盘进行比较,分析了表面电荷法的电位计算精度,并用于轴对称及非轴对称像管计算。结果表明:对轴对称系统,在文中给定步长下,二维及三维表面电荷法与有限差分法计算相对误差不超过10^-3,且二维方法精度整体高于三维方法,二维、三维表面电荷法对3种像面位置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差分法结果相比,最大误差不超过0.6mm;对非轴对称系统,3种方案下轴外电子运行轨迹的差异明显,非对称因素所产生的干涉场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5.
复杂装备测试性指标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用信息的不同,给出了测试性指标(TFOMs)确定的4种模型,并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为了能够综合使用所有可用信息,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测试性指标模型。示例结果显示AHP模型给出的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提高协同空战攻击决策算法性能的途径,将多子群粒子群优化理论用于求解协同空战攻击决策,利用生命周期粒子群模型( LCPSO),提出了一种生命周期离散粒子群( LCDPSO)协同空战攻击决策算法。基于典型空战想定背景,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通过统计实验的方法,分析比较了LCDPSO协同空战攻击决策算法与多种智能决策算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快速性,研究结果证明LCDPSO协同空战攻击决策算法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小采样周期条件下“当前”统计模型、基于速度估计的自适应模型及自适应常加速度模型,对3种模型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3种模型的机动目标跟踪效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小采样周期条件下,3种模型的稳态跟踪性能一致,而在动态跟踪条件下自适应加速度模型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