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Intemet业务量的激增和网络应用特殊化,都使得负载均衡成为迫切需求。Linux虚拟服务器按传输层连接对集群节点进行业务分配,能便捷而高效地实现负载均衡。对Linux虚拟服务器集群的结构与原理进行讨论,重点阐述了满足不同应用需要的4种负载均衡算法,并在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构建了虚拟服务器集群,测试了负载响应、服务性能、调度器备份。结果表明,虚拟服务器集群技术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系统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使实时测控系统满足未来多元化任务实时数据处理需求,设计了一个基于集群技术的实时测控数据处理系统。为解决集群系统的强实时性和高可用性问题,结合实时数据处理系统的特点,研究了实时集群体系结构、粒度划分和负载均衡方法。采用冗余部件、异常处理和向前恢复机制,消除了系统中的单一故障点;实现任务级粒度划分,优化了控制体系结构;采用基于任务分配表的动态负载均衡和人机交互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任务分配和故障迁移的实时性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web集群负载均衡的效果,结合web服务用户访问静动态内容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访问特征负载预测的负载均衡算法。首先建立网络带宽负载和CPU、内存综合性能负载的小波包一支持向量机回归混合预测模型;然后根据用户请求的类型,结合负载预测的结果对任务进行分配和调度。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负载预测的负载均衡算法相比,基于访问特征负载预测的负载均衡算法能达到更好的负载均衡效果,从而有效提高web集群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容器技术在网络层面缺乏控制的问题,设计一套面向大规模容器集群的网络控制架构,分别从容器集群网络的灵活组网、智能适配以及安全隔离三个方向进行研究,主要解决大规模容器集群部署中的网络适配和隔离控制等关键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网络控制架构可以根据网络特点有针对性地实现虚拟局域网的快速划分、网络节点的稳定迁移和节点通信的精确隔离控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Linux操作系统下的通用数据库访问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采用了动态链接库和数据库连接池技术 ,大大提高了开发数据库系统的效率和系统的可扩展性 ,同时介绍了通用数据库访问接口在开发宽带网络计费系统的RADIUS认证计费服务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网络负载均衡过程中节点负载变化趋势难以预测的问题,在分析网络负载模糊时序变化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可变阶自循环误差校正机制,构建了网络负载直觉模糊时间序列(IFTS)预测模型,并将基于IFTS的负载预测与网络动态负载均衡相融合,提出了基于IFTS的网络动态负载均衡方法,有效地提升了网络负载预测精度,增强了动态负载均衡系统运行效率,改善了网络整体服务质量。并通过典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分布式星群网络业务通信QoS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均衡和跨层技术的分布式星群网络路由算法(TACA)。该算法首先通过跨层技术将物理层、MAC层的相关信息搜集起来,作为判断链路负载状况的依据;然后对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分类,根据链路负载状况和业务QoS级别选择不同的路由层次,从而均衡流量以提高QoS。仿真表明,该路由算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星群的呼叫阻塞率和切换阻塞率,平衡了网络的负载,提高了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边形并行栅格化中的负载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数据划分方法,主要包括:迭代计算划分线的位置,在每次迭代中保证分块间的计算量大致均衡,完成数据划分、实现负载均衡;提出基于二叉树的划分结果融合策略,以解决跨边界多边形的融合问题。在多核CPU环境下实现并行算法,选用多个典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类型多边形数据集,所提方法较传统方法可获得更高的并行加速比和更好的负载均衡;针对大数据量数据集,以多边形节点数为度量标准可更精确地估算分块计算量,从而更好地实现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9.
曾经在1999年异军突起的Peer-to-Peer网络技术,有可能成为明日的网络之星。以前,每一台PC电脑必须被动地通过接收从主服务器传来的信息或指令,才能直接和网络上的其它电脑交换信息,而P2P技术可以让你的电脑越过服务器,自由地通过互联网和成千上万的电脑传送数字文档。你想省去受主服务器控制的烦恼吗?P2P技术可使这一切成为现实。 Napster技术是P2P技术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区域融合是国防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推进军民融合的平台。利用网络方法研究国防科技工业区域融合的内在机理和变动趋势,可以发现,国防科技工业区域融合是一种经济活动现象,其融合程度及变化趋势是由区域网络发展的内在演化机制决定的,它通过区域内企业集群的技术网络和产品网络交互作用,实现产品与科技的区位化和全球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云计算应用在单兵作战系统场景下业务处理时延高、服务质量无法保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穿戴计算的分布式单兵作战信息系统。利用士兵身上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构建本地计算层,在作战地点就近处理计算数据,提供给士兵本地的信息处理与融合能力,并采用广义扩散负载均衡算法平衡各设备负载,降低业务处理时延;同时利用分布式计算的容错能力增强系统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分布式本地网络架构能有效地降低作战任务的处理时延,同时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数据传输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基于套接字socket的嵌入式Linux网络设计能够有效的解决嵌入式平台数据传输问题。通过该接口,用户无须对底层的网络协议进行详细了解,为网络传输带来了方便。文中利用Linux系统函数实现多用户连接,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说明和解答。  相似文献   

13.
针对W indows2000下自带的IPSec与L inux的IPSec相互通讯比较困难的问题,对L inux IPSec、ND IS网络驱动程序以及WDM设备驱动程序进行了研究,在W indows平台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中间层驱动程序的IP-Sec,它能与L inux IPSec通讯。中间层驱动程序对过往的数据包进行加密或者解密操作是通过WDM设备驱动程序与上层应用程序的通讯机制,以此来实现应用层与内核的双向通讯,即应用层向内核传递密钥及其他配置信息,内核向上层应用程序提供底层的配置信息。此外,在L inux IPSec源代码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审计功能,具体测试结果表明,这个系统可以与L inux IPSec通信。  相似文献   

14.
基于HLA的装备分布式虚拟维修训练过程极易产生仿真节点负载失衡,以往的负载平衡研究多关注资源利用率,仿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因节点负载的不均衡进行频繁的负载调度,影响仿真运行效率.针对此问题,以保证仿真节点的高效运行为首要目的,将负载平衡定义为不存在超载节点即为平衡,提出了一种动静结合的复合式负载平衡调度方法.研究了复合式负载平衡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最小连接调度法实现了节点静态负载的粗粒度平衡,引入仿真运行比率分量参数表征负载量值,进而设计了动态负载平衡算法对仿真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仿真平衡调度频率明显下降,实现了资源利用率和仿真效率的平衡兼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空中骨干Mesh网络资源有限、计算能力相对不足的特点以及传统简单机会路由(Simple Opportunistic Adaptive Routing,SOAR)路由算法未充分考虑负载均衡与不同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 S)保障需求差异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支持业务区分的改进型SOAR路由算法。该算法在考虑链路拥塞控制和负载均衡的基础上,定义综合预期传输次数来描述链路的综合状态,有效降低网络拥塞概率;同时根据传输业务类型的不同,设计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路由选择策略,实现路径选择与业务类型的动态匹配。仿真结果表明,在重负载条件下,改进型SOAR路由算法相比传统SOAR路由算法其时延、吞吐量和吞吐率性能明显提升。当网络中存在不同类型业务时,改进型SOAR路由算法能够根据业务Qo S保障需求的差异性自适应选择最佳传输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欺骗的网络主动防御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网络对抗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现实需求,提出了一种在分布式欺骗空间中实施多重欺骗的网络主动防御技术,通过仿真常用的网络服务程序以及伪造安全漏洞来诱骗入侵者,利用内核级操作控制、文件系统镜像和信息欺骗,构建基于Windows和Linux平台的欺骗性操作环境,实现了对网络入侵全过程的欺骗、监视与控制.该技术突破了普通蜜罐技术单一欺骗层次的局限性,使得欺骗性、交互性和安全性同时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网络学习模式识别移动代理因素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网络学习因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利用数据融合理论和使用移动代理技术解决网络学习模式识别的问题。详细分析了网络学习模式中的主要因素,针对网络学习模式识别提出了使用移动代理(MA)进行因素提取的方法。同时运用数据融合技术中分布式缠绕判决模型进行描述,从而使有效地获取网络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变为可能。也对网络学习因素提取MA的执行环境进行了具体阐述。设计了因素提取MA体系结构,分析了因素提取的执行过程,采用ATP层代理传输协议作为移动代理系统的应用层协议,负责学习模式识别的因素提取。  相似文献   

18.
以某大型复杂装备远程测试系统为例,给出了基于DCOM的分布式网络化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该网络化测试系统体系结构采用DS技术作为客户端和测试端连接的中间件,并采用C/S、B/S混合模式使系统各COM/DCOM组件通过网络实现"无缝"连接.DCOM技术的应用使得各网络测试节点成为服务的本体,可以响应不同客户的测试需求,实现了良好的数据传输、安全管理和远程仪器控制.DS技术的使用进一步简化了计算机和测试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达到了良好的实时传输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