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用有限元法计算复铜导线和铜导线内部的电磁场分布,比较两种导线的电磁场及其传输参数,最后得出结论——在高频电路中复铜导线可以取代铜导线.  相似文献   

2.
模拟火灾现场的热环境对过负荷铜导线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不同时间,冷却后得到一系列近似于火灾现场中遗留的过负荷铜导线试样。通过分析过负荷铜导线试样的金相组织,找出过负荷之后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其金相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负荷铜导线在火灾现场继续受热时,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其晶粒会进一步增大。在实际进行火灾原因判断时,为了准确反映火灾事实,应根据现场调查取证情况,结合鉴定结论进行综合分析,不断提高火灾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选用单芯聚氯乙烯绝缘铜导线和铝导线为实验材料并模拟火场条件,制备铜、铝导线搭接形成的一次短路痕迹、二次短路痕迹、火烧痕迹、过负荷痕迹和接触不良痕迹,为识别和分析铜、铝导线搭接痕迹并客观地认定火灾原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铜包钢和铜导线内导体同轴电缆的电性能检测实验,从而证实复合导线的高电导特性,并指出该特性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复合导线具有一种很有价值的高电导特性:在一定的频率区域,铜包钢复合导线的导电性能明显地高于铜导线.文章给出了这种高电导特性与传输频率及导线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复合导线在一定的频域,其导电性能优于铜导线的高电导特性的物理实质.认为,这种特性是由于电磁波在导线内部界面上的反射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一、简介金属复合材料技术可以发挥组元材料各自的优势,实现各组元材料资源的最优配置,节约贵重金属材料,实现单一金属不能满足的性能要求,它既可以替代进口并填补国内空白,又具有广阔应用范围,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使用需要,枪炮弹壳应该使用铜板或铜包钢板冲压而成.相比于钢,铜属于相对紧缺和贵重资源,所以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铜钢复合材料制造弹壳.铜钢复合可以通过多种工艺手段获得:1、热浸镀铜复合法.2、热渗铜复合法.3、铜-钢爆炸复合法4、铜-钢带轧制复合法.5、铜粉末-钢带轧制复合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火灾痕迹物证综合实验台,制备铜导线在不同过载电流作用下的残留物,用数码相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导线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过载电流的增大,绝缘层逐渐变软、膨胀、起泡、炭化,并与芯线脱离;芯线表面氧化程度加重,沟槽状的加工划痕逐渐消失,并出现金属熔化流淌痕迹。因此,利用数码相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铜导线表面的形貌特征,可以鉴别其是否过载以及过载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在火灾调查工作中,初步估计局部火灾现场的温度是非常必要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受热温度下铜导线断面形貌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金相显微镜对导线微观组织进行研究,得出断面形貌特征与受热温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能够根据断面形貌特征判断导线所处火场温度的方法,从而为火灾调查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中,电动自行车起火原因的调查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电动自行车采用各种直流电池作为电源,因而与交流电条件下的各种电气火灾调查鉴定有所不同。在直流电源条件下多股铜导线的短路熔痕的形态特征与普通交流电条件下形成短路熔痕的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通过对多股铜导线在直流电条件下一次短路熔痕,过载熔断时所形成的熔断表面及熔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微观形态的观察,可以区分一次短路或过载熔断。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电化学腐蚀原理的分析,认为被复线用铜包钢绞合导体是用铜钢混绞导体耐蚀性的3倍,有效提高了被复线的野外使用性能.与装备电缆通用的钢丝、铜丝混绞或混编导体或屏蔽层相比,铜包钢丝还兼有更好的耐蚀性、导电性、导磁性和力学性能,是一类优良的电磁屏蔽用导体材料,为装备线缆的设计采用和性能提高提供了防腐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热分析手段和卤酸气体选出装置对含卤电线电缆热解时的卤酸气体逸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卤电缆在热解过程中卤酸气体的选出量受温度的影响显著。铜芯、铝芯对电线绝缘层热解有影响。含铜芯或铝芯线料热解时的卤酸气体逸出量比电线净绝缘层的少。随着氧含量的增加,卤酸气体逸出量几乎成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electric explosion of iron wire in distilled water with different energy input adjusted by charging voltage.The as-prepar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showing the presence of iron and multiple iron-based compounds oxides with contents influenced by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In particular,pure FeO(OH) nanoparticles were obtained using electric explosion of iron wire with energy input of 1125 J at charging voltage of 15 kV.Analysis of discharge current and resistive voltag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high energy input induced by strong plasma discharge at high charging voltage is a key factor to form FeO(OH).This study presents a one-step method to synthesize FeO(OH) nanoparticles using electric explosion of iron wi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