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法国一位著名的犯罪研究专家曾说过:“社会环境是犯罪的培养液。”环境是促成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极大的诱发作用。营区是军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军人犯罪与营区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构建和谐的营区环境是稳定官兵思想情绪、消除引发案件隐患、遏制犯罪行为发生的有效方法,对预防军人犯罪至关重要。构建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平衡官兵心理。从当前部队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犯罪都是由报复心理引起的。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有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正之风,在风气上丧失了公道正派,致使部分官兵的个人利益和价值未能得到公正…  相似文献   

2.
夏天  杜瑾 《政工学刊》2009,(6):64-64
年八犯罪心理预防是指采取测查、预测、观察等有效措施,对已经或可能具有一定犯罪倾向的军人,控制和排除其与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防止其外化为犯罪行为;或进行心理矫治,改变其心理倾向,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本文提出构建军人犯罪心理三层预防体系,即“微观——个体,中观——军营,宏观——社会”,形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完整的预防体系,以求达到全方位抑制与消除军人犯罪心理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军人财经犯罪主要取决于主观因素,但也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军人贡献与现实环境的反差、权力与权利的错位、变革与规范的扭曲;主观因素是攀比心理、侥幸心理、投机心理。规避军人财经犯罪行为,要从制度建设与价值观教育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诈骗犯罪的完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因果进程相互促进的结果。缺少任何一个因果链,行为人的诈骗犯罪行为都难以完成。本文从诈骗犯罪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具体分析了诈骗罪中“诈骗”的手段认定。  相似文献   

5.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伴随着复杂的心理过程而实现的 ,人际关系中更是渗透着浓烈的心理因素。古人说 :“同声相应 ,同心相知 ,同志相从。”这些古老的格言反映的就是人际交往的心理规律。现代心理学对人的社会交往以至群体内的心理效应有着更加明晰而科学的论述。可以说 ,团结就是感情的交融、心理的凝聚。因此 ,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领导班子的团结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遵循“目标整合”的原则 ,使“一班人”同心协力心理学上把个体的小目标同集体的大目标一致起来的过程 ,叫做“目标整合”。现代心理学认为 ,目标的一致性对群体的团结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确适用我国刑法 ,准确邪教组织犯罪 ,关键是分析把握邪教组织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构成特征 ,特别是其本质特征和行为特征。在适用法律认定邪教组织犯罪过程中 ,重点解决罪名认定和犯罪行为性质认定等此罪彼罪问题。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犯罪作为由某些组织在恐怖主义理念支配下 ,通过暴力或其他危险方法造成社会恐怖 ,以实现其政治、宗教或其他意识形态目的的犯罪行为 ,是一种新的犯罪样态。这种犯罪往往具有较为独特的认知、情感特点和意志品质 ,也具有较为独特的行为特点。为更好地打击、预防这种犯罪 ,应加强其心理和行为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军人犯罪行为是军人犯罪心理因素外化的结果,分析军人犯罪的心理特征,研究相应的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军人犯罪。军人犯罪的心理因素纷繁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种典型心理特征:消极偏颇、愚昧腐朽的观念体系。观念体系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  相似文献   

9.
1997年 6月 ,俄罗斯在启动新一轮军事改革过程中 ,宣布在武装力量中设立军事警察。设立军事警察的原因是 :第一 ,受国家局势的影响 ,军队内部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 ,特别是团伙犯罪日益严重 ,大部分犯罪案件与盗窃武器弹药有关 ;第二 ,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和行政违法现象也较为普遍 ,而且高级军官犯罪的比例有增无减 ;第三 ,军队现有护法力量严重不足 ,调查力量有限 ,由发案单位指挥员任命原有政治机关被取消后 ,新设立的教育机关进行的“讲解”性单纯预防工作远不能阻止犯罪行为的发生。按照俄军方的方案 ,军事警察将列入俄武装力量编成 ,成为…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中多次涉及人物的“哭”和“笑”,这些“哭”和“笑”一方面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流程,另一方面又向人们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刘备哭荆州、曹操笑华容。笔者拟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对小说中几次具有典型意义“哭”和“笑”作以分析,并探求这些情绪反应与人物性格之间的联系,借以论述心理学在《三国演义》中的灵光闪现。  相似文献   

11.
<正>表扬、批评是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肯定、否定是一种强化.强化是指能加强反应的刺激,是一种增强或减弱行为的力量。肯定,表扬,是“正强化”;否定,批评是“负强化”.其中,“负强化”可以使人产生内疚心理,萌发耻辱感,使人终止错误思想和行为,增强纠正错误的勇气.因此,在人的行为控制中,能起到调节、改造的作用.在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正确运用表扬、批评,可以有效地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提高军校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是军校教育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本科生的特点,因“特”施教,用“特”促学,是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管理,以“管”助教,以“理”促学,从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上“管”,实现“两个‘管’活”,把本科生从“应试”思维转变到提高素质思维、从学习过程中的“一厢情愿”转变为“两相情愿”,实现“两个转变”;注重引导,从心理上“引”,从行为上“导”,使本科生的心理与行为、知识与素质统一,实现“两个互动”。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时代,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线下课堂”扩展到新型的“线下+线上”共育,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网络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各种效应、作用机理、正负面影响、巩固或改进方向,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通过论述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探讨网络空间的心理效应、论述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模式以及在网络空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机遇与挑战,以心理学的思路研究更加科学高效和人性化的方法,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4.
一、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回答 军人在犯罪后追诉之前或在追诉过程中死亡应否追究其刑事责任,传统的刑事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回答是不尽一致的。根据刑法罪责自负原则,罪及个人,也就是说,刑事责任由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来承担,如果犯罪人死亡,则意味着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已经消  相似文献   

15.
所谓激情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某种外界因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而导致非理性状态下实施的犯罪行为。它是在外界刺激因素和个体内在缺陷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激化下引发的。做好预防激情犯罪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其外界情境刺激、犯罪意念突发和自我行为失控的特点,在增强道德法纪意识、深化心理服务、密切内部关系、注重群防群治上下功夫,切实构筑起防范青年官兵激情犯罪的坚强防线,确保部队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官兵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 ,做好心理教育疏导工作 ,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实践证明 ,心理教育疏导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必须与军事战备训练、思想政治教育、后勤卫生保障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引向深入 ,坚持经常 ,取得成效。坚持心理教育疏导与军事战备训练相结合一方面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 ,部队装备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军事训练强度和难度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官兵具有高昂的练兵热情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防止发生“心理疲劳”、“厌训”、“畏训”现象。另一方面 ,未来战争的突发性、复杂性、破…  相似文献   

17.
王运东  赵林 《政工学刊》2003,(10):46-47
官兵关系是人际关系的特定范畴。从心理学角度讲,其实质是干部与战士间的心理关系,改善官兵关系就是要增强官兵间的心理吸引力,拉近官兵间的心理距离,达到心理相容的目的。新时期部队建设内外环境和官兵主体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官兵关系上也相应出现不少带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并集中表现为官兵关系的疏远。从心理根源上分析,这正是因为官兵之间心理吸引力减弱所致。因此,密切官兵关系应从认识官兵关系的心理本质入手,遵循官兵间心理吸引的一般规律,增强官兵间的心理吸引力。遵循接近吸引规律,拉近官兵物理距离。心理学研究表明,物理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从搜救生命转入到灾后重建,“心理重建”工作也陆续展开了,广大心理专家和志愿者深入灾区对灾民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从某种意义上讲,对灾区群众的“心理重建”与“生命救援”一样重要。在“心理重建”的过程中,不仅应加强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而且还应重视救灾一线官兵的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19.
“人格”最早起源于拉丁语中的“面具”一词,如果将社会比做是一个舞台,那么面具恰恰是代表了人所扮演的角色,表现为个体的特征和社会地位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格的含义几经扩充和引伸,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和伦理学等不同的领域。心理学主要是从人的心理结构及其外在的行为方式去定义人格,一般认为,是指一个人在一生发展的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表现为稳定的和持续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的总体,它体现了个体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特色的内在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其…  相似文献   

20.
提起心理战,我们并不陌生,中国古代就有“攻心”、“夺心”、“心战”等。从韩信的“背水一战”到兵困项羽的“四面楚歌”,从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到智退司马懿的“空城计”,都是历代兵家奉行“攻心为上”的成功战例,无一不闪烁着心理战智慧的光芒。 所谓心理战,是指以人的心理为目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宣传等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刺激和影响,使其朝着预定的方向变化和发展,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心理状态,从而巩固己方阵线,从心理上打垮敌人的一种特殊的作战方式,其目的是“不战而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