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魏龙吉 《中国军转民》2023,(23):163-165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高“三全育人”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推动教育数字转型,为实现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主要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为例,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及评价方法详细论述。针对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缺乏系统性设计,路径不明晰;缺少精准学情分析,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不深;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难以测量,评价结果缺乏精准等现实困境,基于教学与数字化深度融合,构建“数字赋能、三层协同、双向融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基于数据要素的诊断、反馈、改进与提升功能,探索协同、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模式,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更具科学性、适切性和推广性的实施路径与评价依据,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
自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的普遍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高等教育领域,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加速高校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教学挑战,如数字化教学方式的困扰、学生群体数字胜任力的提升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青年学生“铸魂育人”的使命,因此数字化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数字化教学,提升教学能力,教师自身数字胜任力的培养与提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要因应时代变化,以数字化赋能高校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一、会议简介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激发了数字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数字赋能成为信息时代向智能时代转换的催化剂,要求快速适应当前数字转型时代新特点,构建出数字化体系工程新生态,利用数据化、智能化的管理决策新方法,解决数字化转型中体系工程的核心理论及应用问题,实现"数智"体系致胜。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育在互动性与深化研究方面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探讨了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互动性,以及如何通过深化研究来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强调了互动性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探讨了深化研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包括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关键策略和建议,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深化研究,以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刘荣 《中国军转民》2023,(22):111-112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对思政教育的影响,结合网络舆情的挑战与机遇。文章明确了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与目标,并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双重角色。研究发现,尽管信息技术为思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存在网络舆情的潜在威胁。结论指出,恰当的整合策略和创新方法是确保思政教育在数字时代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黄珊  张涛 《中国军转民》2023,(18):104-105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变得尤为重要,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智能思政就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要想达到智能思政就需要通过人工智能这一技术手段,准确了解学生情况,并进行分析和应用,提高思政教育精准化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实现智能思政。从分析智能思政的内涵入手,引出其现实价值与意义,进而针对性地从学校、课堂与教师三个方面提出相应举措,促进智能思政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孙萌  庞婧 《中国军转民》2024,(4):172-174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运用,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学、计算科学、管理学等学科综合性研究的理论视角,剖析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现实矛盾,提出网络思政教育精细化的概念,尝试探索出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精细化的三大路径,为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遵循的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时代,装备预研管理应积极面对数字化转型趋势,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结合数字经济的变革属性,借鉴民口科技计划管理数字化实践经验做法,总结和分析当前装备预研管理数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紧迫需求,提出未来装备预研管理发展的一种新范式——数字孪生装备预研,即利用数字孪生助力装备预研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并从组成、理想特征和能力、关键技术以及发展路径四个方面对数字孪生装备预研的概念内涵进行了深化阐述,以期对当前装备预研管理的创新起到参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晓  汤丽娟 《中国军转民》2023,(17):108-110
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设计的过程中,选择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为切入点,从不同的视角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全面创新和优化设计,能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指导体系,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高效化的培养,使思政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得到充分彰显。本文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入手,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分析,旨在能全面突出思政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保障高校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11.
喻雯 《中国军转民》2023,(18):114-115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高校课程思政模式转变,有利于为民族地区振兴发展供给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赋能民族地区振兴发展的重点在于加强榜样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发挥文化作用,创新振兴路径。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赋能民族地区振兴发展,要构建高校学生与基层党组织的沟通平台,设立民族地区振兴发展大学生工作服务站,引导高校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中心任务,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思政教育资源和元素被纳入其中,高校应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全段位合作,教育内容全过程覆盖,教育资源全方位整合,守好思政育人工作的责任田、生态圈和工作渠。  相似文献   

13.
徐佳 《中国军转民》2024,(3):172-174
主旋律影视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思想教育媒介,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本文通过对主旋律影视片思政元素在高校课堂中育人价值的实践探索,旨在探讨主旋律影视片如何应用于高校课堂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文章介绍了主旋律影视片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其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然后,通过实践案例,阐述了主旋律影视片思政元素在高校课堂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最后,文章总结了主旋律影视片在高校课堂育人中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对祖国的一种情感,是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支柱,发扬爱国精神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到高校的思政课中,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深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于知匀  方政 《军事文摘》2023,(19):59-64
<正>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5G通信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浪潮正在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物理世界和与之相称的虚拟世界逐步形成两大体系平行发展、相互影响。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数字化建模的方式建立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精准映射关系,实现了现实物理系统向虚拟空间数字化模型的反馈。在此背景下,数字孪生技术凭借其虚实相生、智能交融的独特优势已经在城市建设、航空航天、车间生产等多个行业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国发[202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21年12月12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肩负着用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是培养国家优秀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阵地。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一些研究表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其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实现我国优秀传统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一次重要改革,本文主要就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红色资源的实践进行研究说明。  相似文献   

18.
李众 《中国军转民》2023,(23):180-182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地方文化资源用于思政教育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历久而弥新、文化丰富且多元,地理环境的割据造成了文化的多姿多彩,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具有属地性、亲情性、针对性等特征。将淮安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有效激发思政教育活力,提升思政教育的创新性,构建内容丰富的思政教育形式,拓宽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9.
冯学强  任鸿  李冬 《国防科技》2021,42(4):133-137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向整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期,国家教育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在军队院校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应用、训练管理领域网络建设、数字校园建设等均为军队院校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创新发展基础,智能教育应用模式的改革探索也为军队院校教育现代化描绘了未来建设愿景。本文认为,推进军队院校教育现代化应发挥智慧校园建设平台的基础作用,充分融入国家教育体系,注重以先进教育理念驱动创新发展、以前沿信息技术提供解决方案、以总体架构设计规范目标功能、以智慧育人环境承载应用服务、以数据资源体系孕育智慧生态,走开军委军种院校三级联动推动创新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是促进西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西部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及价值层面对西部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中遇到的障碍进行分析,应把握时代变局下西部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迎来的新机遇,发展“数字化教学”理念,构建西部地方高校“在地国际化”的新形态;充分把握国际形势,着重培养小语种专业人才;优化教学管理组织形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丰富国际化合作模式,促进国际化发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