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被称为"小巨人",他们是一支专职的应急"拳头"力量。在天津警备区,每个区县人武部和预备役团都有一个班的"小巨人"。平时,他们是政治思想辅导员、专业课目教练员、装备器材维护员、库所设施保管员;战时,他们是班排行动指挥员、信息系统操作员、应急车辆驾驶员。"小巨人",是天津警备区对应急专职骨干的称呼。应急专职骨干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在后备力量建设中还  相似文献   

2.
正一座毡房就是一个"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一个民兵就是一个"战士"。在天山南北,生活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生产能手,"三化"建设需要的技能样样精通;他们更是战士,一身戎装,打靶训练,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境内外民族分裂分子妄图分化新疆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兵团民兵。边关卫士1962年的春夏之交,一起震惊中外的事件打破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平静。  相似文献   

3.
"屌丝"指的是哪类人?很多网友自称为"屌丝",他们这样给自己定义:凡外形矮、胖,由农村进入城市的体制外男女年轻人,买不起房子、车子的弱势群体,皆可称为"屌丝"。"屌丝"一词为纯正的网络制造。原足球明星李毅的球迷在网络上聚集、交流的虚拟空间叫做"李毅吧"。李毅的粉丝们都自称为"毅丝",而另一个"雷霆三巨头吧"对他们颇不屑,说:"什么毅丝,屌丝!"这本是一个蔑称,熟料李毅的  相似文献   

4.
《解放军生活》2016,(4):10-13
历史上,不知道多少人匆匆而过,没有留下姓名与面孔。但对于长眠在祖国红土地之下的革命烈士来说,谁也不能说他们"仿佛没有存在过"。在他们短暂的生命里,也许想象不到什么是高楼林立的城市、什么是"巡天遥看一千河"的人造卫星,但他们心里一定知道,他们为之奋战并献身的,是一个美好的世界。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中国牺牲烈士约2000万名,民政部统计显示,到去年8月国内已有烈士墓98.9万余座,烈士纪念堂馆、塑像、骨灰堂等纪念设施2.9  相似文献   

5.
正这是一场战争,没有硝烟弥漫、子弹横飞,却险相环生、生死争锋。这里是战场,金三角近在咫尺,毒品渗入内地的"黄金通道"。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军人和警察,在各个角落里出没,直面阴暗和危险,目标只有一个:肃清毒品。他们,有的卧底在最危险的缉毒前沿,有的身着橄榄绿,与毒贩周旋。在这里,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在这里,每一刻都在战斗,战斗,一直并依然在继续——他们在家里,是温和的长者,隔壁家三岁的小儿子都可以"欺负"他,揪着他的头发骑大马。走出家门,他就是一匹狼,在面对每一个"猎物"时,冷静、沉着、果敢、迅捷,一击必中。  相似文献   

6.
正3月23日星期日阴一大早,就被宿舍外面打篮球的声音"叫醒",起床、洗漱、叠好被褥后,一群好奇的小巴郎怯生生地往我的卧室里看,"你们今天休息啦?"我这样问道,他们连连点头,发出哈哈的笑声。我赶忙招呼他们进来,给他们拿了些巴旦木、水果,刚开始他们还挺"客气",都说"不要不要",可是一个胆子大些的巴郎子带头吃了一颗后,瞬间,一包巴旦木就被"瓜分"完毕了,一个个的上衣口袋里、裤子兜里都被巴旦木塞得满满的。在他们中间只有一个12岁大的孩子稍微懂点汉语,其他孩子都是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  相似文献   

7.
《解放军生活》2013,(10):13
他们是军官,却整天与战士摸爬滚打在最艰苦、最危险的"战场"上;他们是士兵,却长期担负装备维修、维修改革、装备试验等高科技含量的任务。"技术",是他们工作的关键词,不管是守库、修理,还是拆弹、试验,每一个岗位都要懂技术。因为只有技术才是战斗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基层连队就像一个大舞台,各专业的官兵共同演绎这台戏。驾驶、射击或操枪弄炮等重要专业的战士是戏曲中的"主角",但像基层理发员、卫生员、饲养员等基层连队的"八大员"也是必不可少的"配角",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他们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近日,本文作者走进南京军区某师"八大员"的"内心世界",通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看他们的"精彩镜头",讲述他们的"闪亮片段",体验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看他们如何在连队大舞台中演绎"最佳配角"。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签"下的是生命,"证"明的是战斗的胜利,他们为导弹"保驾护航",他们叫"导弹签证官"。仲秋时节,西北某山峦夜黑如墨、硝烟弥漫。群山裹着的火药味夹杂着让人等得有些焦躁的期盼。"发射!"随着震耳欲聋的的轰鸣声响彻云霄,数枚某新型导弹拖着长长的火焰刺破苍穹……"导弹命中全部目标!"靶指捷报飞来,悬着心的官兵们相拥而泣。胜利的到来往往会有许许多多的幕后英雄在奉献着。而为这些叱咤风云的导弹做安全保障的少不了一个人,那就是"导弹签证官"。"签"下的是生命,"证"明的是战斗的胜利。这  相似文献   

10.
"听说你们开‘分店'啦,‘生意'怎么样啊?"类似这样"老顾客"的电话,最近大兵修车队队长李连波每周都要接到好几回。原来去年7月,学校搬到了十几里外的新校区,他们只好把修车点挪到学校附近爱因斯坦塑像广场上。考虑到原来的修车点"人气"很旺,加上担心有些"老顾客"找不到他们,他们在原修车点又设立一个分队。  相似文献   

11.
一个甲子之前的1949年,那也是一个"己丑年",我们有了崭新的共和国。60年风雨兼程,60年自强不息,60年奋力拼搏,一个叫中华的民族在世界叫响!我们同是祖国的儿女,我们生长在共和国的军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60年来,从军营退伍的战士有几千万之众。他们经过军营的淬火、冶炼,在共和国的岗位上成长着。"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纪念共和国60华诞,我们特开设"共和国退伍兵"栏目,让那些回到地方的战士重回军营,他们鲜活的业绩,是我们的自豪,他们的冷暖,是我们的牵挂,他们的搏击,是我们的榜样,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战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年两征"的实施,大学生征集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新兵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大学生新兵的思想行为特征,帮助他们发挥优势、克服不足,走稳走好"兵之初",是当前部队亟须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一、大学生新兵特征明显一是个性张扬、思想前卫。大学生新兵是"握着鼠标成长、敲着键盘说话、塞着耳机漫步"的一代,他们崇尚个性、追求时尚、观念超前,认识问题角度、处理问题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兵团建设》2013,(21):19
六师一○二团敬老院院长张新玲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团场老军垦的女儿,1990年调入一○二团敬老院,与敬老院共同走过了24年的风风雨雨,亲手送走了近百位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张新玲说:"我和老人们感情很深,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我对老人们付出了真心,他们也对我付出了真心,我们是一个真正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14.
零时送走最后一抹落日余晖,凌晨三点,祖国东部的抚远三角洲迎来了初升的太阳。"出航喽……"我和官兵们一起钻出船艇,从艇长到士兵,陆军迷彩服外都套着橘红色的救生衣列队甲板,预热、试船,一切就绪。在轰轰的机器声中,官兵驾驶着巡逻艇开始对黑瞎子岛水域进行巡逻。"陆军水兵"是许多人闻所未闻的一个称谓。他们是水兵,却穿着陆军服装而非海魂衫;他们是陆军,却在水上执行任务,没有班排而使用海军编制。中队、船、艇、驾驶、机电、观通、枪帆兵应有尽有。根据他们的特殊任务,许多人喜欢称他们为  相似文献   

15.
空军驻川某通信训练基地,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士官教员群体,他们大多来自基层一线作战部队,懂操作、能授课、会带兵,三尺讲台会执教鞭,练兵场上能摸爬滚打,他是学兵心中的偶象,更是干部教员的得力助手,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们"兵教头"。  相似文献   

16.
正每次翻阅《兵团建设》杂志时,我最先看的就是"特别观察"栏目。明确的主题、贴近生活的细节描述和解说,使得一个个鲜活的职工、温馨的家庭跃然于纸上,他们生活中的喜乐变化也不禁让我联想起自己,他们的经历令我感同身受。我还尤其喜欢看"记者走基层"这个栏目的稿件,朴实无华,是一双带着我去看兵团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解放军生活》2013,(10):10-12
做装备直属队的新闻,对移动编辑部来说,是一次历练和考验。因为"直属队"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化的名称。多数情况下,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作战体,而是由众多保障单元组成,任何直入式的审视都可能偏离重心。然而,编辑部"走转改"就是要深入基层,用双脚去发现和探究发生在广大官兵身边而又让他们倍感陌生的事物,  相似文献   

18.
从步入军营那天起,十七八岁的他们,开始了一种全新的人生。他们有一个共有的名字叫"新兵"。每个新兵,都是怀揣梦想阔步迈入军营的。当梦想从新兵连起航,故事也就有了开端,经过一个多月的新兵连打磨,每个新兵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新兵的故事,得从他们的表情说起。  相似文献   

19.
在陆军防空兵的方阵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岗位在陆地,但能将手中装备操作翱翔蓝天;他们虽然编制只有十几人,却常常要与成百上千人"捉对厮杀";他们从事的工作虽然平凡,但镌刻有深深的青春时尚印记。他们就是被誉为"空中蓝军"的航模组官兵。元旦前夕,记者冒雪踏访了曾二十余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先后走出十余名爱军精武标兵的沈阳军区某防空旅指挥二连航模组,聆听了他们其中三名士官的"青春报告"。  相似文献   

20.
我的兵团梦     
正我的小学同学严玉林和刘德才比我大两三岁。1966年毕业时,国家号召支边,他俩报了名,来了新疆。几年后,他们回家探亲,说在石河子,穿军装,吃军垦馒头,抽莫合烟,住地窝子,改造着大戈壁,他们是"兵团人"。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石河子。那时我还小,喜欢看打仗的电影,觉得兵团很气派。冲锋号一响,千军万马,气势磅礴,所向披靡。兵团人是干大事的,我羡慕他们,从此有了一个莫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