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凡事有一“得”就有一“失”。尽管在某件事物中 ,“得”与“失”不尽平衡 ,有时“失”大于“得” ,有时“得”大于“失”。综合起来比较 ,其总量是“守衡”的。“得”与“失”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和性质 ,有有形的 ,也有无形的 ;有物质的 ,也有精神的。有形的“得” ,可能换来无形的“失” ;物质的“失” ,也可能伴随精神的“得”。某人采取抬高自己 ,贬低他人的方式 ,竞争某个领导岗位 ,达到了目的 ,“得”到了比较优厚的物质待遇 ;但他却因此“失”去了人格 ,特别是手段暴露后 ,继而“失”去了威信 ,“失”去了同事、朋友对他的信任和友谊…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碰到有的人总是信誓旦旦 ,自诩什么时候都“万无一失”。北京市原市长陈希同自以为高高在上 ,能一手遮天、呼风唤雨 ,也自信“万无一失” ,但他却没有想到“万一有失”时却成了阶下囚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在贪污腐败有所“得”的时候 ,也许并没有考虑到会有所“失” ,而正由于“一失”将他送上了“断头台”。古人云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事实上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萌芽状态开始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如果我们一味对“失”视而不见或掉以轻心 ,那么思想上的“失”必然会演变为行为上的腐化和堕落…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某某淡泊得失从来不争,某某淡泊名利从来不要,某某淡泊“官念”从来不想等等。这种说法有些道理,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简单地认为不争、不要、不想就是淡泊,要过、争过、想过就不是淡泊。“淡泊”不仅仅是要不要、争不争、想不想的问题,也不是或者不仅仅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淡泊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态度、一种正确的价值理念、一种豁达的思想境界。淡泊得失,是在得失问题上采取一种科学的生活态度。生活的教科书告诉我们,“得”与“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衡量我们是否有所作为的一种尺度。应当承认,对“得”的向…  相似文献   

4.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宫;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视察期间,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一副对联。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相似文献   

5.
庄建国  程小明 《国防》2007,(5):59-59
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场景: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法院门口,一名衣着俭朴的农村妇女拿着签下的民事调解书,虔诚地向援助律师连声道谢:“法律援助帮助我们得到了赔款,我得赶紧把这事告诉李明,让他在部队安心服役。”至此,一件维护军人军属权益的法律援助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历史上,文学家、诗人可谓群星灿烂,但能写出像陶渊明那样恬淡自然、托意深远诗文者稀有;世人多是名利客,在做人处世方面,如他能“不慕荣利”、“忘怀得失”者更罕见。因为真正做到“忘怀得失”太不容易了。“得”是好的字眼,如“得到”、“得意”、“得志”、“得势”、“得胜”、“得手”等等,只有“得病”、“得罪”是例外:而“失”呢?你到词典和词海中去查,几乎都与“坏事”相随.同“倒霉”为伴。在众多的“失”中,人生碰到较多的是“失败”、“失落”和“失足”.如果把这“三失”悟透了,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之,那么立身做人就进入了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望梅止渴”“望梅止渴”一词来源于《世说新语·假谲》。原文是:“魏武(指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后来,“望梅止渴”被人们作为贬意词,比喻愿望  相似文献   

8.
议“得”     
得,是指得到、取得、获得之意思、之目的;是得意、得心、得美之心情、之愉悦。得,人生之本性、生活之需要、人人之所求,可谓求“得”之心人皆有之。不过,“得”有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二战中大国关系的几个特点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流向的大体可划分为三种力量:主张维持现状、维护原有秩序的力量(英、法等国);渴望打破现状,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力量(德、意、日等国);奉行中立主义的力量(美、苏在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0.
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杨杰在《国防新论》中写道:"一个国家的强弱,是根据全国人力、物力、文化力的总和来决定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武力之战,也是两国的"文化力"之战。武力之战让我们看到的是舰船、大炮和热血,"文化力"之战则让我们感受到思想、观念和灵魂的力量。"文化力"不足,散而不聚焉能不败在战争中,  相似文献   

11.
唐代大文学家书柳宗元曾在一篇题为《敌戒》的文章中写道:“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意思是说,人们都知道敌人是仇人,会带来很大坏处,却不知有敌人存在还有很大好处。他举例说:“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乃亡。” 柳宗元说的“兢兢”、“”和秦国兴衰成亡的教训,给我们  相似文献   

12.
那山看起来并不远,就横在我们连队的前面,挡着我们远眺的视线。还是新兵的时候,我们常爱静坐窗前,看那“之”字形的小路一直曲向山顶,一种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登上那山,看看山的那一边,就成了我们当新兵时强烈的愿望。听班长说,无论谁登上那山,无须别人任何的帮助,都会产生一种力量,因为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说:“无武力之国家,必至于灭亡”。自古无防无和平。一部世界史,一部中国史,无不说明了这一道理。 纵观历史,有国无防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国全然无防,无论是在精神防卫还是物质防卫方面;另一种是有防而防之不利,防之不足,防之陈旧。有国无防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的,大多属后者。美国是西方超级大国,国防实力相当雄厚,所以才能保持近百年没在本土发生战争。回顾我国百年的屈辱史  相似文献   

14.
印度海军的一支远征舰队将兵分两路走访东南亚、东亚和东北亚五国。这是印度海军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远征,动作之大、意义之深令人瞩目。那么,印度海军此行的意义何在?战略企图如何?走访亚太五国联合演武 2004年10月14日,印度海军东部舰队的5艘大型战舰对亚太五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菲律宾和越南展开了为期45天的港口访问及联合演习。印度海军司令部称,这支规模庞大的远征舰队由2艘“拉吉普特”级导弹驱逐舰“兰吉特”号和“拉维吉”号、“戈达瓦利”号护卫舰、“苏卡亚”号海岸巡逻舰和“卡奇”号  相似文献   

15.
李瑞景 《军事史林》2004,(10):49-52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水火不相容:无坚不摧的矛和无坚可摧的盾.老子曾告诫我们: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意思是没有绝对的失,也不可能有绝对的得,要选择得,必然要有所失!  相似文献   

16.
我对“诱惑”不能动听得像哲学家一样“形而上学”似的诠释其中的奥妙,但我承认这玩意儿确像一种诱人之花艳丽夺目,无端地挥发着人的计谋、胆识、才能之气。请看我们四周:追逐“时髦”故事,不知疲倦周而复始延续;一群一群的人像“克隆”一样效仿“时髦”的潮流,把自己卷入“欲望”漩涡而迷了方向。所谓的新现代文明难道真是物欲的“乌托邦”?一场场豪华的物欲惊梦难道真能催醒“一无所有”的精神失落?……我怀疑! 茜,我的挚友。不是我追主流求形式,她确实是大众描绘的潮流女孩——亮丽。每天她把各式的化妆品按时尚杂志中的步骤精心涂抹,整张脸在我看来像块试验基地。精美的勾画、雕琢在我们这些穷学生中格外惹眼,像绿叶衬鲜花似的。对时尚杂志内容的解读在我们之中她消化得最彻  相似文献   

17.
兵制,即国家的军事制度,是整个政治制度中的一大部门。兵制的得失,常常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唐杜佑论兵时说:“若制得其直,则治安;失其宜,则乱危。”他注意到兵制之重要,但在唐以前,人们对兵制之研究,并没有引起重视,就在杜佑这部专载历代典章制度、卷帙浩繁的《通典》中,也没“兵制”这一门类。陈傅良的《历代兵制》,当是系统研究我国兵制的肇端。  相似文献   

18.
盛夏时节,我们走进地处中缅边境的云南省瑞丽市姐相乡云井村这个因特殊地理环境被誉为“一寨两国”的边境小寨,看到“青年民兵之家”显得格外热闹。这里的群众有的在读书、看报,有的畅谈科技致富经验;青年民兵或唱军队歌曲、或整装待发去巡逻、或跳傣家舞,一股浓浓的国防气息扑面而来。该村的民兵和群众国防观念为何如此之强呢?这还得从姐相乡党委书记董诗文爱武尚武的故事说起。  相似文献   

19.
“应该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居住权授予我们,其面积足以满足一个民族的正常需要,其余的事将由我们自己来做。”匈牙利犹太律师赫茨尔可能没有想到,他1896年的这一慷慨陈词不仅成了以色列国的独立宣言,而且变为地球上的现实。但他可能同样没有想到的是,当犹太民族如愿以偿后,“其余的事”并没有都做好。 对有关巴以的新闻,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不是爆炸就是围困,不是口舌之争就是流血之战。来自非洲的报道也总带有刺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者钱大昕写过一篇《弈喻》 ,说的是一天他在朋友家看下棋 ,见一位客人屡次输 ,就讥笑他失算 ,总想指点几招 ,以为他不如自己。过了一会 ,客人请他下棋 ,刚下了几个棋子 ,客人就占了上风 ;快到中盘时 ,他就难以招架 ,而客人却轻松自如 ;终局结束 ,客人赢了他十三个子。从这件事中 ,引起了钱大昕一番感悟 :“人固不能无失 ,然试易地以处 ,平心而度之 ,吾果无一失乎 ?吾能知人之失 ,而不能见吾之失 ;吾能指人之小失 ,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 ,何暇论人哉 ?”细细想来 ,非但下棋如此 ,用在做人上 ,亦是如此。俗话说 :“金无足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