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一清  深蓝  朱明 《当代海军》2007,(10):64-65
今年是国际极地年,世界各主要海洋大国围绕北冰洋的开发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回应俄罗斯在北极点下的海床安插国旗,美国海岸警卫队所属的“希利”号重型破冰船,将于当地时间6日启程,开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2.
“第三次世界大战有可能在北极开始”,这是5月4目的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作出的推测。由于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北极冰雪加速消融,加上国际油价不断飙升,世界多个大国,包括美国和俄罗斯,都盯上了北极潜在的能源宝藏,纷纷采取行动以宣示主权。为此,专家担心,“由于各方在北极利益划分上存在严重分歧,本来第三次世界大战极有可能在北极爆发”。  相似文献   

3.
莫斯科时间8月2号,俄罗斯科考队"费德洛夫院士"号考察船来到北极,国家杜马副主席奇林加罗夫等人乘坐和平一号深海潜水器下潜到北冰洋北极点下4261米的深度,并且在那里插上了一面高约一米的由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随后,美国海岸警卫队的"犀利号"重型破冰船也于8月6号从西雅图港出发开赴北冰洋,开始了美俄北冰洋之争。  相似文献   

4.
不久后的某个夏季,各国军舰云集北极海域,试图在这场边缘政策的游戏中占据有利位置。俄罗斯北方舰队在导弹巡洋舰“彼得大帝”号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赶赴北极,而美国第二舰队则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港出发。两支舰队都装备了新型核导弹,大战一触即发。上述一幕纯粹是虚构,但或许离我们并不遥远。日前,英国著名智囊机构简氏评论警告称,北极能源争夺战可能会在12年内成为现实。俄罗斯人对争夺北极石油资源历来极为看重。  相似文献   

5.
举动     
《环球军事》2008,(17):4-5
新加坡与印度签订陆军联合军事演习的协定,乌克兰限制俄黑海舰队调动,美国取消同俄罗斯军事演习,美国海岸警卫队破冰船前往北极测绘边界.  相似文献   

6.
刘江平 《当代海军》2008,(12):14-17
近期在北冰洋发生的军事行动令人瞩目 事件一:北极“争夺新航道”的角逐正愈演愈烈。路透社8月11日报道说,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希利”号重型破冰船将于本周启程前往北极,以确定阿拉斯加以北大陆架的延伸长度,并收集数据,绘制航海地图,以宣布对那里的新航道享有通行权利。  相似文献   

7.
《环球军事》2014,(3):60-62
2013年12月25日“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学考察船在南极洲航行时被浮冰所困。消息传回俄罗斯国内,俄罗斯民众的第一反应是:“我们的破冰船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5月25日,俄罗斯在圣彼得堡波罗的海造船厂举行仪式,庆祝"乌拉尔"号核动力破冰船下水。该船是俄建设的第三艘LK-60级核动力破冰船,将成为全球最大、破冰能力最强的破冰船之一。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总裁阿列克谢·利哈乔夫在仪式上表示,"乌拉尔"号的下水,意味着俄罗斯朝着实现北方航道全年通航目标又迈进了一步。"乌拉尔"号及其姊妹船的建设是保障北方航道全年通航的战略核心。  相似文献   

9.
高东广 《环球军事》2013,(23):30-31
据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9月16日在国防部组织的视频会议上高调宣布,俄罗斯将重建在新西伯利亚群岛七的军事基地。可以看出,俄罗斯在经济持续复苏前提下,借美国战略东移顾不上北极的利好时机乘虚而入,准备在能源价值极高的北极地区开始组建新的军事基地。美国则因受其政治、经济等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军事基地大为萎缩,但仍然实施其所谓的“战略再平衡”即所谓“战略重心东移”,在亚太和印度洋地区强化了军事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丁建兵 《环球军事》2008,(22):16-17
近期,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高调进行了代号为“稳定-2008”的军事演习,演习的区域从靠近美国阿拉斯加的北极到深入欧洲腹地的地中海海域,甚至首次将拉丁美洲也作为俄罗斯军事演习的练兵场。这是冷战以来,俄罗斯第一次在如此接近美国“后院”的地区举行军事演习。作为“稳定-2008”军事演习的一部分,10月11日至12日,俄罗斯连续2天试射4枚洲际弹道导弹。  相似文献   

11.
任秋凌 《环球军事》2005,(17):50-51
近日,加拿大将数艘军舰派往北极地区,这是加政府为宣示对北极地区寒冷的荒芜之地拥有主权所采取的最新行动,也标志着北极周边国家围绕北极领土的争端进一步升级。北极问题如何发展,将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加拿大希望占有“西北通道”加拿大政府为宣示北极主权实施了一系列巡逻任务。这些举动已激怒了丹麦、挪威、俄罗斯和美国等同样宣称拥有北极主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27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公布了一份北极战略规划——《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根据这一规划,俄罗斯将在北极部署一支专门部队,即组建“北极独立部队集群”,同时加快俄边防部队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建立边防部队对北极的有效监视和反应机制。其卫星。空军.海军也将更为密集地巡逻北极,以维护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和保持在该地区的“领先优势”。俄罗斯的这一举动,再次引发各国对北极地区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3.
油气资源的巨额储量,大国间互相战略瞰制的理想平台,连接亚、欧和北美三大陆的便捷通道,这一系列的先天优势突显了北极的重要性。而对极地的不断探索也反映了各国解读大自然的能力和态度,"北极光"号新一代大型极地破冰船将为欧洲极地科考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提供实现平台。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翻开了俄罗斯海军史上不平凡的一页,俄罗斯一连串惊人的“大手笔”令世人震惊:俄海军总司令部开始西迁至沙皇时代的海军之都——圣彼得堡,意在效仿彼得大帝凝聚民意、志在远洋;海军总司令部和四大舰队相继易帅,推陈出新,调整了海军发展方向;宣布20年内打造6艘核动力航母,大力“发展以航母为核心远洋海军”。同时,俄海军开始全面恢复远洋活动:向西:“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战斗群西出大西洋,恢复航母编队远航活动。向北:恢复核潜艇在北极冰盖下巡逻,出动舰艇维护北极海区海洋权益;向东:宣布扩建堪察加基地,打造“远东反击战略”的海上支撑;向南:远航印度洋,频繁举行军演,彰显俄“海军旗帜”。俄罗斯海军“东固”、“西突”、“北进”、“南出”的惊人举措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自本期起,我们将分别介绍俄罗斯北方、太平洋、波罗的海及黑海这四大舰队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当代海军》2006,(6):30
俄罗斯与日本边防部队5月4日开始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海域举行联合反恐演习,俄罗斯“滨海”号边防护卫舰,米-8直升机,日本“埃基科”号巡逻舰等参加此次演习。中国、美国、韩国应邀派出了观察员。  相似文献   

16.
5月27日,丹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挪威5国高官在格陵兰岛举行会议,商讨如何解决北极领土归属争端。这是北冰洋沿岸5国争夺北极领土资源的最新举动。5国在声明中说:“我们将根据国际法采取行动……确保保护和保存北冰洋脆弱的环境。我们计划一道努力,包括通过国际海洋组织,加强现有措施,并且推出新的措施,改进海上航行安全,预防和减少船只在北冰洋上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阿尔卡季·瓦西里耶维奇·马里尼奇,1909年12月18日出生于切尔尼科夫州西蒙诺夫区的阿尔里科夫克村。1927年之前,在西蒙诺夫的中学读书,之后,就和他的父亲一样担任了村初级学校的教师。年满18岁之后,到了列宁格勒,在港口当了一名装卸工人,之后又在造船厂当过划线工、工艺员。1938年,他从列宁格勒舰艇建造学院毕业并进入波罗的海造船厂工作。在波罗的海造船厂,他参与了“克拉辛”号及“伊尔马克”号破冰船的改良工作,还参加了新型破冰船的建造工作。二战爆发之前,在总设计师Б.Г.奇里金的指导下,参与了当时欧洲最大破冰船的设计工作。从1946年起,开始在涅瓦设计局工作。1967年,他被任命为直升机母舰“莫斯科”号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莫斯科”号、“列宁格勒”号反潜巡洋直升机母舰以及“基辅”号、“明斯克”号航母相继交付海军,“新罗西斯克”也到了系泊试验阶段。1989年夏天,马里尼奇去世,距离其80岁生日仅还有半年的时间。1977年,“基辅”级总设计师马里尼奇以反总建造师伊·伊·维尼克因为在“基辅”级的设计及建造方面的成绩而获得了苏联劳动英雄的称号,这一荣誉向来是授予那些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现代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2008年10月28日的两起打击索马里海盗事件中充分彰显了美国海军维护海上安全的信心和实力。美国海军“波特”号驱逐舰和“威廉姆斯”号驱逐舰分别帮助日本和朝鲜遭劫持的船只脱险。美国海军的直接参与和对受援国的军事援助相结合,对世界其他国家海军参与联合作战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此后,法国、印度、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纷纷出动海军,参与到打击索马里海盗的行动中来。笔者尝试从军事援助的视角出发,探讨美国如何运用军事援助手段来配合海军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张永谦 《环球军事》2011,(17):16-18
最近,俄罗斯在北极问题上又有所动作,欲巨资拓展北极航道,表示开发北极要随之加强军事和边境安全的措施以应对突发事件,把北极地区纳入其21世纪核心战略资源基地。在此之前就动作不断,继宣布将向北极派驻两个特种旅,组建北极作战集群后,又宣布将于2012年向联合国提交关于延伸北极大陆架边界的申请。与此同时,俄罗斯对北极大陆架进行...  相似文献   

20.
李庆功 《环球军事》2008,(23):18-19
从地缘战略上看,拉美地区可谓是美国的“后院”,而原苏东地区则可谓是俄罗斯的“前庭”。冷战后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对俄罗斯的“前庭”肆意围剿,急欲吞并,而俄罗斯则在坚决捍卫其“前庭”的同时,一举包抄到美国的“后院”,闹得美国不得不“瞻前”而“顾后”。这场“前庭后院”争夺战以美攻俄守开打,现已转为美俄互有攻守,而且正愈演愈烈,日趋尖锐化、白热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