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型车辆扭力轴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型车辆扭力轴在端部附近易发生早期疲劳断裂失效。通过断口分析、金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扭力轴的失效机理,并通过有限元建模进行了扭力轴的结构应力分析。结果表明:扭力轴端部存在疲劳断裂危险面,以及次表层蕴含大尺寸夹杂是扭力轴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全轴随机振动环境的疲劳强化机理问题是可靠性强化试验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该振动环境的宽带特性对疲劳失效的强化作用进行了讨论,首先研究影响随机应力疲劳强化效能的相关统计参数,然后分析随机应力的频谱带宽如何影响这些统计参数,最后得到频谱带宽对疲劳强化效能的影响,由此揭示全轴随机振动环境宽频带特性的疲劳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弹带挤进的动力学模型,依据低周疲劳理论对身管内壁横向裂纹的萌生时机进行研究.在仅考虑热载荷的作用下,研究热疲劳因素对身管裂纹萌生的影响;再利用热力耦合分析方法,研究将弹带的挤压和摩擦作用考虑进来后身管横向裂纹的萌生时机.结果表明,通过热力耦合模型得到的疲劳射弹发数与实弹射击实验发现的横向裂纹的萌生时机相吻合,验证了在考虑热力耦合作用下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某型飞机平尾轴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台架试验装置对某型飞机平尾轴进行了疲劳试验,通过断口的观察分析、断口部位的金相分析、硬度检测、有限元结构应力分析,确定了平尾轴的失效模式,并对其断裂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尾轴的断裂性质为疲劳断裂,裂纹源均起源于大轴简体内壁加工刀痕形成的沟槽处,变截面圆弧造成的结构应力集中和粗糙加工刀痕形成的附加应力集中是造成大轴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关键词:平尾轴;疲劳断裂;失效分析;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5.
结合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某预研柴油机曲轴进行了疲劳强度分析,得到了曲轴动态应力分布;利用常规的校验结构强度安全性的方法,计算了曲轴在交变载荷下的安全系数和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原设计结构中曲轴疲劳安全系数与寿命略显不足。根据该柴油机预研目标,提出了曲轴结构改进措施。改进后的曲轴应力分布、疲劳安全系数、疲劳寿命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设备制备了铁基自熔剂合金涂层,通过球盘式接触疲劳试验机考察了喷涂层的疲劳行为,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的截面和失效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信号响应对涂层接触疲劳失效形式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在该应力水平下,喷涂层的接触疲劳失效形式为点蚀和分层失效。振动和扭矩信号的响应可以反馈不同的失效过程,点蚀失效过程中信号呈现渐变的特征,而分层失效过程中信号则发生明显的阶跃。  相似文献   

7.
针对GPLE30液压调速器滑阀装置的组成零件衬套发生断裂的故障,对衬套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首先,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别对原设计和改进设计的衬套结构进行了建模和计算分析;然后,研究了衬套前后两种结构在扭转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及其应力集中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结构设计后的衬套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和应力集中程度明显下降,因此提高了调速器的使用寿命,也证明了该改进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发展地下车库是解决当前地面停车困难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发生火灾时的排烟方式和排烟量的确定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消防问题.结合对部分消防中队移动排烟设备的调查统计,提出了依据烟气生成量经验羽流模型来确定实际火场移动排烟量的工程方法,同时也得出了目前消防部队所配备的移动排烟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火场计算排烟量需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自然排烟作为一种投资低廉、技术依赖性弱的防排烟方式在工程实践中被广泛采用,但在自然排烟的设计和施工中出现了许多不能真正实现防排烟功能的问题。从自然排烟口位置的设置、开启方式及自然排烟口面积的设计三个方面对自然排烟设计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为自然排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舰炮大型铸铝件断裂残余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盲孔法测试某型舰炮大型铸铝件残余应力,结果分析表明原结构中残余应力较大,部分位置残余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是其断裂的根本原因.通过工艺改进后,构件残余应力幅值大幅降低,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传统身管疲劳寿命评定采用实弹射击和实验室液压疲劳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未充分考虑火炮发射时动态载荷对身管的冲击疲劳作用.为此,研制了身管冲击液压疲劳试验装置,为揭示身管冲击疲劳规律提供了新手段.依托该装置,在实验室条件下再现了身管胀膛和膛炸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身管壁内主裂纹逐渐形成并沿径向扩展,造成身...  相似文献   

12.
某式手枪枪管在组装前的高压试验中不断出现断裂.断口呈脆性特征,靠近内表面裂源部分(脆性断裂区)呈沿晶断裂形态,并发现有腐蚀产物,中间过渡区(裂纹扩展区)呈准解理 韧窝 沿晶形态,接近外表面部分(瞬断区)呈准解理 韧窝形态.分析结果显示断裂主要是应力腐蚀裂纹导致.枪管变形后的校正造成内表面有残余应力,为应力腐蚀提供了应力条件;除锈使用了酸洗工艺,为应力腐蚀提供了腐蚀条件.采取相应措施后,彻底避免了同样失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随机载荷下疲劳寿命预估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一种用于随机载荷下零构件疲劳寿命预估的有效计算方法 .引入材料所吸收的弹性应变能和塑性应变能等参量 ,在等能量损伤法则下推算出稳态条件下随机载荷的等价常幅应力 ,适用于结构设计阶段和改进阶段或应力响应时间历程无法实测的情况 .  相似文献   

14.
超高斯随机振动环境的疲劳强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可靠性强化试验的全轴随机振动环境的超高斯幅值分布特性开展其疲劳强化机理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表明RS机振动激励下试件应力仍保持超高斯分布,然后证明了同等量级下的超高斯分布比高斯分布随机应力具有更高的疲劳强化效能,从而揭示RS机全轴随机振动环境超高斯幅值分布特性的疲劳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15.
目前工程上计算结构随机疲劳寿命时,仍经常采用基于单轴拉-压疲劳寿命(Stress-Number of cycles,S-N)曲线的应力寿命方法。虽然使用简单方便,但这种方法不仅忽视了单轴S-N曲线且不能准确反映结构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还忽略了随机振动中共振对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因此该方法在预测结构在随机振动下的疲劳寿命时与实际寿命往往有较大误差。对此引入三轴因子来反映结构在随机振动下的多轴应力状态,同时推广得到其在频域上的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引入非线性函数,提出了一个新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参量——多轴振动因子。新的损伤参量不仅同时考虑了结构随机振动下的多轴应力状态与共振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而且该损伤参量形式简单,便于工程应用。利用新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参量,得到了适用于随机振动下的多轴S-N曲线,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通过对7075-T6和LY12CZ铝合金缺口试件的随机振动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准确地预测了两种缺口试件随机振动下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带壳体云爆弹药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圆柱壳体的断裂准则。壳体材料采用Johnson-Cook热粘性本构方程,断裂准则采用Taylor断裂应力准则,应用Autodyn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内部爆炸载荷下液体燃料的压力曲线和速度曲线,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身管在加速弹丸激励下的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弹丸运动冲击下的身管振动规律.通过分离主模态,给出了运动弹丸形成身管横向振动激励的机理,得出了弹丸激励作用下身管的振动响应,并通过案例计算,获得了在运动弹丸冲击作用下的身管振动规律.结果表明,弹丸加速度越大,身管振动幅值越小;随着弹丸加速度增大,在弹丸出口瞬间,炮口振动幅值达到最大;身管刚度越大,强迫振动幅值越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消防验收与消防审查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排烟口较多的排烟系统,应加大排烟量;排烟支管较长,风管阻力较大的竖向排烟系统,排烟竖井宜内置风管。排烟风管应采用角钢法兰连接,不应采用薄钢板法兰风管;防火阀单独设置支吊架,与防火隔断间采用防火风管。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改进的Newmark组合梁模型和平面应力模型分别建立考虑界面滑移的楔形变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一维和二维求积元单元。对组合梁的弯曲、自由振动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将两类单元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结果表明,对于工程结构中常见的楔形变截面组合梁的弯曲问题,可以采用自由度较少,计算成本较低的一维模型;对于自由振动问题,一维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一阶振动模态;若需对高阶振动模态进行分析,可选用更为准确的二维模型。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工作中,对仓库火灾是否采取排烟措施和排烟量的确定基本依靠指挥员的经验,这种纯经验方法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仓储类火灾处置和预案制订的工作要求,给消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某塑料仓库火灾场景进行重现,对火灾扑救中采取排烟措施后的火灾发展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并通过对火灾场景的高度2.0m处的平均温度、炭颗粒浓度、热释放速率等相关参数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际火灾发生过程中的记录报告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该类火灾扑救中采取排烟措施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