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前,我转业到乌兰县人武部工作。自从我接触到《中国民兵》杂志后,渐渐地使我迷上了写作,总盼望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天变成铅字。起初,我学着写稿件,写出的稿件消息不像消息,通讯不像通讯,文章条理不清,被人说成“四不像”。在挫折面前,我没有气馁,为了尽快入门,我把杂志上特别好的稿件剪下制成剪贴本,还把自己写出的稿件与杂志上的稿件进行对照,查找自己稿件存在的不足,经反复修改后把它投向杂志社。  相似文献   

2.
由于平时喜欢弄文舞墨,“豆腐块”时见诸报端,稿件一发不可收。近年来,先后在《西南民兵》等报刊用稿数百篇,多次立功受奖。前不久,又被贵刊评为“优秀通讯员”。大家都说我进步多了,我打心眼里高兴。高兴之余,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要特别感谢的是《西南民兵》。是您让我品尝到了稿件由“石沉大海”变成铅印的甘甜,是您让我消除了对编辑们“任人唯亲”的偏见,是您让我“痴心不改”恋上了写作之路,是您让我在写稿上稿中重新认识了自己。写稿并非一帆风顺,离不开编辑们的精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你瞧,每次被采用的稿件,不是标题,就是文章的内容,编辑们都要做不少的修改,改后的稿件确实会变模样,比原稿强多了,有时改一字就起  相似文献   

3.
2002年8月的一天,镇武装部长金小波动员我向《西南民兵》写稿。我来劲了,写了一篇《民兵以身作则交税费》的稿件,寄到《西南民兵》,在第10期上刊用。金部长向我贺喜,我欢喜地打开一看,我原稿200多字,编辑一编,编成100来字的稿子,短小精干更有特色,看了回味无穷……我心头暗暗地想:编辑老师啊,你把我写的稿件“死马当活马医”,呕心沥血地改稿,叫我怎么能忘记。以后,我每年  相似文献   

4.
中央、省级媒体约写英雄杜凤瑞事迹,县领导总是说:“请马庆赐来,他写杜凤瑞出名呢!”掐指算来,我从写英雄起步,已发表各种文章稿件2600多篇,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省作协会员,多家媒体兼职记者。  相似文献   

5.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2002年第10期《中国民兵》上刊登了一篇和自己写过的内容相仿的稿件,我便细细地读了起来,这才发现自己从构思到文采都和别人有很大差距。不是编辑不是伯乐,而是自己不是千里马。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编辑老师: 我是《西南民兵》的忠实读者,也是投稿初学者。我在部队曾经写过稿件,回到人武部后,看到《西南民兵》办得很有特色,版面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我们基层干部职工精神食粮,每当杂志一到,我都争着、抢着逐字逐句看完。我的激情油然而生,也想向贵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国防》1995,(8)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新闻报道工作爱好者。几年来,虽然结合工作采写了大量稿件,但见稿率很低。为此,很多同志提醒我说:“时下干什么都要靠关系,没关系,写稿再多也没用。”我不排除有这种现象,但还是坚信  相似文献   

8.
手杖     
在某集团军举办的新闻报道员培训班上,解放军报社一位记者给我们讲了一名报道员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成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有一名基层战士写了99篇稿子都没有发表,但他不气馁,第100篇稿终于发表了,因为这名基层战士报道员始终坚信,下一个成功的就是自己。这名记者绝对不会想到,他讲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就坐在下面听课,而我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是报道员队伍中的一名成功“榜样”。  相似文献   

9.
人的一生中,要经历许多的事情,但总是会有那么几件事、几个人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我40年的生命旅途中,就有这样三件事深深地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10.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7):5
增长见识的"好老师" 十三师读者赵宝山我第一次接触《当代兵团》(当时还是《兵团建设》)是3年前的事。那时,我刚刚到十三师新闻中心工作。上班第一天,我看到办公室放着几本《当代兵团》杂志,就随手翻阅,当时我就被杂志中精彩的报道吸引。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养成了阅读《当代兵团》的习惯。每当有新的一期《当代兵团》杂志到来,我总是第一个抢着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学习新闻稿件的写法。当我外出采访完,面对采访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上中学时,我喜欢语文课,时常写点小文章,梦想能成为一名作家。可是,投出的稿件全都石沉大海,渐渐地我失去了信心…… 2000年4月,我刚从某集团军工兵团调到四川预师某团,主任见我戴着一副眼镜,很有学问的样子,就把我分到政治处宣传股,跟着股长搞新闻报道。说真的,我对搞写作已没了信心。3个月过去了,我也曾试着写几篇说不上新闻稿件的“稿件”,很想让领导审批投稿,但因为缺乏自信,最终还是压在了抽屉里。  相似文献   

12.
自发来稿、传真来稿、“关系”来稿,不管什么形式的来稿,要登“大雅之堂”——在《西南民兵》上被采用,都得过质量关。这里讲的质量,是指有特点、有新意、有价值的稿件。通讯员想写出好稿,编辑想编发好稿,惟有如此,一本杂志才有“看点”,读者翻开杂志才有“亮点”。编罢今年第二期《西南民兵》,感慨最多的是来稿多多,好稿难求。  相似文献   

13.
代娣 《兵团建设》2007,(4):48-48
因为接触宣传工作不久,每次提笔写报道,我总是绞尽脑汁,无从下手。这次培训过程中,几位老师都提到新闻写作“新闻由头”的问题,使  相似文献   

14.
一心想在部队建功立业而踌躇满志的我,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人武部工作。今年初,领导让我到政工科负责新闻报道工作。自觉小有“文才”的我对此满怀信心,认为几篇小文章不能难住我。很快我洋洋洒洒写了大量的稿件寄往各家报社,心  相似文献   

15.
从全年上不了几篇稿到军区的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从新闻人才短缺到人人能写稿上稿,近几年,辽源军分区新闻报道逐渐成为政治工作的一个亮点,先后多次被军区、省军区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透过成绩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军分区党委“一班人”重视舆论宣传的大局观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当兵九载,我已有200余篇新闻稿件被各种报刊、杂志、电台录用,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应归功老班长刘洪。记得刚下连队的第三天,指导员杨初告诉我,分区宣保科准备借调我去当广播员,并跟我说宣保科有一个叫刘洪的,是个多才多艺的老班长。他对新闻报道、写会标、放电影,样样都精通,而且每年都有几十篇稿子见报,你可要多跟他学学。指导员的话着实让我高兴了一晚上,因为可以到  相似文献   

17.
写好材料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和硬本领,也是机关指导基层工作的有效方法。众所周知,写材料在机关是难差事、苦差事。许多机关干部,甚至是材料高手,都有“材料难写”的深切感悟。那么,写材料究竟难在哪里?不是难在不会写上,而是难在怎么写上,难在如何写到“点子”上。俗话说“文无定法”,  相似文献   

18.
每当我在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文艺作品在大赛中获奖经验被上级转发时,就会想起写作之路的恩师——《中国民兵》。 1993年,我在一所村小学当民办教师。一天,我到村委会汇报学校工作,看到村干部办公桌上的一叠《中国民兵》。我将杂志借回学校。我渐渐地被刊物特色吸引。一天,我又到村委会去借杂志。镇武装部陈部长正好在场。他说:“你这文化人不能白借,得写写稿。刊发一篇,奖你一年的《中国民兵》。”于是,  相似文献   

19.
我与《西南民兵》交上朋友,是因为我与一位较成功的通讯员闲谈时了解到:《西南民兵》不象有些报刊那样靠熟人和拉关系,只要稿件有价值、有质量,是很容易被采用的。当时我也不是搞政工的,只因有些爱好书法和写作,于是我就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想不到,  相似文献   

20.
上军校的时候,有一战友总是喜欢独处。那时候,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满腔的激情都被我们用到周末有限的闲暇上了。外出证总是有限,我们便琢磨出许多办法消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