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出于以导频通道为代表的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现代化信号结构升级以及后向兼容的需求,北斗系统近几年提出了多种新型恒包络调制和复用技术,包括适用于北斗系统B1频点的正交复用二进制偏移载波(QMBOC)调制和非对称双正交相移键控(ADualQPSK)调制,适用于B2频点的时分复用AltBOC(TDAlt BOC)调制与非对称恒包络二进制偏移载波(ACE-BOC)调制,适用于B3频点的双正交相移键控(DualQPSK)调制,适用于双边带任意信号路数、任意功率配比的广义恒包络二进制偏移载波(GCE-BOC)调制。本文系统性地论述了北斗全球系统中提出的多种新型恒包络调制和复用技术,在此基础上基于GCEBOC调制总结出了一种恒包络调制的统一解析表示形式,对全面理解北斗全球系统信号设计思路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设计新型的恒包络调制和复用技术均能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根据点电极基本假设,利用均匀介质中稳恒电流场与静电场的相似性,分别采用分离变量法和镜像法计算了点电极稳恒电流场在空气 海水 海床三层介质平行界面模型下的电位分布,从而得到了海水中稳恒电流电场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点电极的电场分布具有明显的特征,可作为舰船电场电极阵列模拟的计算单元.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位移电流、潮夕重力和等离子体的可压缩性等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导出了较一般的磁流体力学线性特征方程组。从该方程组出发,讨论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色散关系和稳定性问题。当等离子体的密度足够低,而其中的磁场又特别强时,不稳定因素主要来自位移电流的影响。指出讨论X射线脉冲星吸积盘模型上的K—H不稳定性时,应考虑位移电流,潮夕重力和吸积盘厚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先进的电流--频率变换器,对其原理、组成和特点等进行了讨论。这种变换器适用于核探测器的电路。  相似文献   

5.
力矩电流产生器是动压气浮陀螺二元脉冲调宽再平衡回路最关键部分。本文主要研究力矩电流产生器的频率特性和误差分析,同时根据实验结果评价了它的性能。所设计的力矩电流产生器大约有126db的开环增益和295~(kc)的回路带宽,通过调整补偿网络获得了最佳电流波形。同时通过优选元件使偏置电流误差、刻度因数误差和漂移减至最小,从而当电流幅值为120mA时,力矩电流产生器可获得1.25×10~(-5)的恒流精度。  相似文献   

6.
对紊流条件下输油管道内油流静电带电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在合理简化紊流扩散系数和油流速度的基础上,推导出油内有关油流带电的电荷输运方程的解析解,并且根据该解析解导出了冲流电流计算公式。该计算公式同时适用于所有电导率范围内液体介质冲流电流的计算。最后利用文中推出的计算公式对一实验油道的油流带电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公式得到的值和实验值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7.
以往,双铰底板设计理论是基于地基反力呈连续折线分布假定前提下推导出来的,且只适用于对称结构,对称荷载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颖蓄电池恒流放电装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蓄电池恒流放电装置,该放电装置摒弃了传统电阻放电思想,采用功率MOSFET作为主要的能量转化器件,提高了蓄电池放电效率,减小了放电装置的体积、重量和成本。为提高该型蓄电池恒流放电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和放电功率,采用了多路放电支路并联设计思想,支路间采取了最大电流均流技术, 具有电路结构简单、均流程度高、扩容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恒电流系统直流推进电机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对恒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直流推进电机调速设计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模糊控制规则.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在原控制系统速度调节器两端并入模糊控制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动态性能都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海杂波背景中的一种恒虚警率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机载预警(AEW)雷达海杂波背景中目标检测的双参数有序统计恒虚警(CFAR)处理方法———BOS CFAR方法,并对该方法在非高斯海杂波背景、多脉冲非相参积累和多目标干扰环境下的检测性能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AEW雷达海杂波背景中的CFAR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进行直流支撑电容的造型及其热损耗估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3H桥级联九电平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容电流的频域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几何墙模型及双重傅里叶积分,在同相层叠、同相层叠+载波移相两种调制策略下可有效分析电容电流频谱。经过与时域仿真及实时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计算效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潜艇涂层破损状态的水下腐蚀电场进行快速评估,基于电化学腐蚀原理和潜艇结构特点,建立潜艇涂层局部破损时的腐蚀电流等效电路,对潜艇涂层局部破损时的腐蚀电流强度进行估算,并基于点电流源对潜艇腐蚀电场建模,将潜艇涂层破损部位和裸露螺旋桨等效为点电流源,利用点电流源在分层介质中的电场计算公式对潜艇涂层破损时的腐蚀稳恒电场进行估算。与某型潜艇腐蚀电场商业有限元软件COMSOL仿真结果对比表明:该估算方法得到的潜艇表面腐蚀电流和不同路径电场分布曲线规律与COMSOL仿真结果基本一致,电流估算值相对误差不超过6.5%,电场各分量峰峰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8%。  相似文献   

13.
电磁发射过程中,通过磁探针(B-dot探头)阵列输出信号可获得离散的电枢运动的位置/时间关系点,而采用合理拟合方法对离散点进行拟合是获得连续位置/时间曲线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三次线性函数拟合法及电流波形拟合法两种拟合方法。拟合结果表明:两种拟合方法均能较好地拟合电枢内膛运动过程,炮口初速均与高速摄像测试结果相符,而适用于任意驱动电流波形的电流波形拟合法算法更优。  相似文献   

14.
<正>南京恒电电子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注册成立于1998年10月,专业从事微波混合集成电路及相关组件的设计、开发、生产与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各类微波器件、多功能微波组件、小型分机等,产品适用于微波通信、雷达和电子对抗领域,已成功应用于弹载、机载、车载(地面)等多类装备平台。公司多项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HD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系列产品获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多项成果荣获国家、省、市级立项扶持与奖励。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装甲车辆中体积、功率受限条件下,永磁电动机提升低速转矩与拓宽弱磁工作范围难以兼顾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电动机绕组换接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切换电路的设计方案,采用电路仿真软件Muhisim分析了切换电路的动态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用于三相绕组切换的零电流切换控制系统,可通过上位机观测电路中的电流波形,并实现对绕组的串、并联结构进行切换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可快速实现绕组的串/并联切换,而且基本上不会产生电压冲击。  相似文献   

16.
多假目标干扰对雷达检测性能的影响是电子战研究的难点问题。对分布式多假目标干扰下组网雷达检测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提出了对组网雷达的分布式多假目标干扰原理,然后研究了多假目标干扰对雷达网恒虚警率(CFAR)处理的影响,最后根据Albersheim的经验公式建立了一个适用于非起伏目标的雷达网检测概率计算模型,并且定义了干扰压制比作为衡量雷达网综合检测性能的评估指标。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新的恒虚警检测算法--修正的转换恒虚警检测算法(MS-CFAR).该算法考虑检测单元采样作为参考单元的选择依据,其使用了基于转换恒虚警(S-CFAR)和最大选择恒虚警(GO-CFAR)的复合算法.给出了该算法在均匀背景中的数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检测器既具有均匀背景下和CA-CFAR相近的良好性能,在多目标环境中亦克服了GO-CFAR不能分辨主目标的弊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尤其在杂波边缘环境中,MS-CFAR表现出了远好于S-CFAR的控制虚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基于移动信标的传感器节点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在线决策的移动信标动态路径规划方法.针对以往算法大都只适用于节点均匀分布的局限,该方法用移动信标不断获取两跳范围内的未定位节点数目,并向最大覆盖未定位节点方向移动,不需要网络先验信息,即可实现路径的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需网络的先验信息,在移动路径长度上具有明显优越性,减少了信标的能量消耗,更适用于户外部署的大规模传感器网络.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容量储能系统功率控制的三重化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针对具有强非线性、滞后和参数存在漂移的DC/DC变换器,采用平均状态空间法进行了数学建模及分析,提出了基于电流和电压的双闭环PID控制方案,使用了幅相裕度法对PI参数进行整定,最后设计实验验证了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变换器在较宽的工作范围内实现了零电压开关工作,消除了动态电流变化导致的过充和过放,在较大负载变化范围内实现了95%以上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能源发电逆变器与柴油发电机混合供电系统中突卸负载可能导致的发电机逆功率问题,以逆变器采用恒电流控制、柴油发电机采用电压和转速下垂控制为基础,提出了逆变器限制输出功率与系统切除非重要负载相结合的紧急控制策略。电磁暂态时域仿真和1∶1样机物理试验验证了该紧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