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简要介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措施,为提高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闻背景: 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据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国务院8日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共6章,分别为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和附则。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如何构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形成灵活、高效、统一的政府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是当前急需着手解决的问题,是积极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保障社会和谐安全的主要对策。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出发,剖析了当前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方法,探讨了整体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刚  崔跃军 《国防》2013,(6):31-33
所谓突发公共事件四级响应,是指我国各级政府将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程度分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四个等级,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等级的预警及处置措施的过程。突发公共事件四级响应属于应急管理的范畴,是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主体内容,体现了精确管理的思想。这些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四级响应制度建设完善、实践丰富,在我国各级政府成功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发挥了根本性作用,已经成为成熟的危机管理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感知与反应”型应急物流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知与反应”型应急物流模式是指为满足战争和突发公共事件对应急物资储存和供应的需求,用计算机、网络通讯、供应链管理等技术将部分实体应急物资的储备点、应急物资的生产企业和仓库、物流中心与应急指挥机构联为一体,构成具有统一目标、统一流程的应急物资存储与控制组织。其模式运行分为任务识别与确定、任务设计与成员选择、任务执行、任务解体与清算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参与应急救援与维稳是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应急装备是应急力量遂行任务的物质技术基础.当今时代,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激增、突发公共事件趋多,省军区系统肩负繁重的应急救援与维稳任务.要正确把握省军区系统应急队伍装备保障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理顺保障渠道、建强保障队伍、健全保障机制,大力加强应急队伍装备保障建设,全面提高省军区系统应急救援与维稳功能.  相似文献   

7.
钟志坚 《国防》2011,(3):35-37
国防动员与政府应急管理,是目前在我国并存运行的两种危机管理体系。前者侧重于应对战争及军事危机,后者侧重于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从多年实践来看,由于二者在组织领导、资源力量和根本目的上具有相似性,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等问题。因此,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需要的大局出发,从双赢的角度积极推进两大体系衔接,既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国防动员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科学发展,也有利于整合国家危机管理资源,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范围上实现应急应战一体化。两大体系的衔接,由于涉及编制体制方面的因素,具体运行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金恩祥 《国防》2007,(6):33-34
所谓边境地区应急作战一体化装备动员保障能力建设,是指围绕边境应急作战任务,通过装备保障力量整合、装备保障方式结合、装备保障指挥联合、装备保障训练聚合、装备保障资源融合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将参战的所有装备动员保障分队,锻造成"应急能用、应战管用"过硬队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世杰  王会敏 《国防》2006,(3):28-30
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提出:“要把人民防空应急管理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公共危机是指突然发生的,严重危及社会秩序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和恶性影响的事件。目前,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还很不完善,部分职能机构在应对公共危机方面的经验也较欠缺。而人民防空在组织指挥、通信警报和人防专业队伍等方面具有应对公共危机的有利条件,将其纳入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人民防空纳入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是“两防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把战时防空与平时防灾融为…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对军队应急防疫保障体系的实际检验。军队应立足于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大背景,着眼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防疫保障体系建设的实际,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以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本文结合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以往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防疫保障的实践经验,分析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防疫保障的特点,阐述了其经验做法和存在的不足,从防疫指挥救治、应急物资保障、卫勤保障法律、心理危机干预以及防疫研发攻关等五个方面给出了对策措施,希翼随着军民融合不断深入推进,军地救治经验的相互交流和科研技术的协助攻关,本研究能够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防疫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应对处置突发事件不仅依靠经验,更重要的应当依靠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以下简称《人民武装警察法》)规定: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根据执行任务的需要,加强对所属人民武装警察的教育和训练,提高依法执行任务的能力。处在执勤、处突第一线的武警官兵应增强法律意识,开展法律运用训练,编制处突法律预案,在部队基层形成处置突发事件的法律文化,从而提高依法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军队遂行抢险救灾应急指挥行动,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情报预警、快速反应、联合指挥、指挥控制的应急指挥机制,切实提高军队完成抢险救灾行动的能力,迅速、高效、有序地实施抢险应急救援行动,确保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从2003年的“非典”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应急管理体系,在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以及今年的玉树地震和南方水灾等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作用并不断完善。财政支撑在应急管理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目前我国应急财政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对外国应急管理体系先进做法的借鉴,提出了对建立健全应急财政支撑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民武装警察法》为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明确了充分的法律依据,树立了系统的法律规范,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同时也对武警部队依法处置突发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做到:指挥法定,任务法定,职责法定,行为法定,保障法定,责任法定。武警部队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对《人民武装警察法》的实施运用,应当把握好以下原则:统一领导,集中指挥;严格审批,依法用警;把握权限,严格执法;遵纪守法,规范言行;多方协调,全面保障;接受监督,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无线城市概念,阐述了无线城市技术WiMAX+Wi—Fi Mesh原理,探析了其在社会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和智能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公安院校边防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对边境地区突发事件具有综合处置能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则是培养学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从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期对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灾害现场应急指挥决策方案优选问题,提出了方案优选评价的可行性、时效性和安全性指标,应用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采取专家调查打分法解决了方案评价影响因素的权重值及其评价等级的隶属度的确定问题,并采取加权平均算法对权重集A和影响因素评判隶属度矩阵R进行运算,得到的结果不仅反映了所有因素权值的影响,而且保留了单因素评判的全部信息,能够体现"模糊综合评价"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重庆市长寿化工园区的建立和发展,园区化学灾害事故的发生几率增加,完善园区化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刻不容缓。目前,园区化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力量分散于各部门、各企业,发展不平衡,协调统一的指挥工作机制尚未形成,难于协同作战,整体实力不足。以长寿化工园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为例,详细论述了长寿化工园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以及应急救援体系运行管理体制和应急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武警部队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人民武装警察法》的颁布为武警部队履行使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的同时,也对武警部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人民武装警察法》的若干条款和武警部队现行的相关规定为基点,探讨了此法对武警部队执勤、处突工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的出台,对消防部队的职能作用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也给消防部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讨论准确认识和理解发挥消防部队在应急抢险救援中的骨干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从社会应急管理、信息沟通、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执勤训练和整合救灾资源等方面,强调消防部队如何在应急抢险救援中发挥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