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军 《华北民兵》2003,(5):50-51
在塘沽区召开的双拥工作会议上,决定在全区树立“十大典型”。其中准备树立一位爱国拥军的好妈妈。好妈妈该是谁入选呢?当提出这一问题时,与会人员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塘沽有个吴妈妈”。在大会上区委常委、人武部政委郝随亮、民政局局长张玉刚都说“兵妈妈——吴雅静的爱国拥军事迹感人,我们大家应该向她学习。”后来,我才得知吴妈妈原来是一名下岗女工,今年53岁。她于1994年四处找人借钱在塘沽区新华路立交桥旁开了一家酒店,店名为鑫裕酒店。  相似文献   

2.
军工情     
也许我这辈子与“军”有缘,自打参加工作起,从来没离开过“军”字。早在我上中学时,有同学问我:“毕业后你打算干什么?”我当时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参军去!”其实,这是我深思熟虑、梦寐以求的愿望。初中毕业全班合影留念时,我还佩戴着舅舅给我的一颗“闪闪的红星”呢。1974年12月5日,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穿上了军装,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进步很快;入了团、入了党、提了干。这一去,我在部队度过了13个春秋。1986年底,响…  相似文献   

3.
在机关工作时,经常邀请一些专家教授到部队讲学。一次,我们请驻地讲师团一位教授来讲授科学发展观。路上,我谦恭地说:“今天有劳您了,准备这节课您一定费了不少心。”他哈哈一笑:“小伙子,这样的课我讲的多了。我经常给省市领导和大学生讲课,你们这儿只是一个小课,算不了什么。”授课时,不知是口误还是粗心,教授竞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说成了以人为本。无独有偶,前几日,我有幸聆听了一位“权威”军事理论研究员的讲座。在讲到军队历史使命时,他竞接连两次说成“三个发挥、一个提供”,字幕上也先后出现五处明显的错字和句式错误。工作中,这样的事并不鲜见,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您最喜欢什么颜色?”“红色。”“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偏爱红色?旗帜是红的,灯笼是红的,请柬是红的,连荣誉符号也冠以红字?您还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我们确实偏爱红色。因为红色是中华民族的底色,它象征着庄严,象征着喜庆,象征着胜利!”这是著名演员宋春丽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亚洲暨中国娱乐媒体网络市场”研讨会上,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的精彩对话。的确,“红色”对于宋春丽来说情有独钟,她不仅用红色打扮着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且用红色装点着自己的艺术人生,走红色大道,演红色经典,成为当红影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在她的人生舞台上,犹如舞蹈演员穿上了红舞鞋,不停地旋转着,放射出一个个鲜红耀眼的光环。  相似文献   

5.
在山东省武城县,提起武城镇中大屯村的“兵妈妈”刘玉芳,那可是远近闻名。仲秋时节,笔者慕名前往该村采访,引路的村民说起“兵妈妈”刘玉芳直竖大拇指,一脸骄傲:刘玉芳当“兵妈妈”是名副其实,丈夫当过兵,两个儿子也是军人。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回味无穷。故事讲的是,在战争年代,有一支革命队伍被困在山里,粮食日渐短缺。有一天开饭时,老炊事班长拿着饭勺给每个人分稀粥,有的只给一勺,有的却给两勺。一名细心的战士发现了这个区别,当第二勺快要倒进碗里时,他阻拦道:“为啥有的同志只分一勺,却要给我两勺?”老班长只好如实相告:“因为粮食越来越紧张,党支部作出决定,凡是党员只吃一勺。”这个战士激动地说:“我请求让我也吃一勺……’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相册里,有一张我年轻时的半身照片,穿一件开襟唐装上衣,头发梳得光亮,表情严肃。我之所以珍惜它,因为这是1941年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我用以向日伪机关申请“良民证”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连同那个“良民证”,伴随我度过了那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8.
谢顾问:我是个女民兵,喜欢讲美,爱打扮。家里经济条件也允许,所以看到别人穿一件漂亮的衣服,理一个新颖的发型,我也设法买一件、烫一个……没想到,我一参加民兵组织,就因为这些,引起一些人说三道四。“唷,瞧她那个模样,真是个资产阶级。”别的话听了还能进耳,可这些话,最气不过,难道农村姑娘讲美就是“资产阶级”吗?恳请谢顾问给我评评理。江苏如东县卫海乡河岸村韩蓝萍  相似文献   

9.
幽默点滴     
上帝与乞丐一天,上帝想救助一个乞丐,就问乞丐:“如果我给你一千块钱,你会怎么用?”乞丐说:“我会买一部手机。”上帝问:“买手机做什么?”乞丐说:“有了手机好与那些要饭的同伴联系。”  相似文献   

10.
金秋时节,笔者来到山东省德州市唯一健在的老红军袁美义的家里,这位曾跟随刘伯承、邓小平多年的老战士,讲述了他几十年的红色征程——1我出生在四川省广元县(现为旺苍县)一个叫袁家湾的村子里。从小家境贫寒,上无片瓦、下无寸地。父亲给地主打长工,母亲给地主看小孩,哥哥在外面学做纸糊匠。我从8岁开始就给地主放牛,成年吃不饱,穿不暖。  相似文献   

11.
我很喜欢吃一种被大家称为“秀逗”的糖果,因为它有一种让人弥久难忘的独特滋味。汜得那是上中学的一天,课间休息时,一个同学送我一块糖,他说:“这糖叫‘秀逗’,很特别,你尝尝吧。”于是我接过“秀逗”放进嘴里。瞬间,一股浓烈的酸味充满了口腔。送糖的同学在旁边哈哈大笑,我似乎觉得自己上了当,想要吐出,但“秀逗”却粘在了舌头上。他笑着说:“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  相似文献   

12.
向远方飞翔     
一日,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周围的人只在乎我飞得高不高,却没有人在乎我飞得累不累呢?”朋友是个很有能力且事业心很强的人,每天都脚打后脑勺地不停忙碌,常常是工作到三更半夜才能睡觉。他取得的成绩自然也不少,我总是和他调侃:“别这么优秀啊,也给别人留点机会”。  相似文献   

13.
护士与母亲     
临当兵时,妈妈孱弱地立在风中。她抚着女儿瘦弱的肩膀:经常来信,妈妈等你的好消息。于是每月都有一封平安家书。家中一切都好,请放心,妈的身体也硬朗多了,请你不要挂念!妈妈。护士在给妈妈的信中写道:我这里一切都挺好的。虽说“非典”可怕,可我们有有效的防护和预  相似文献   

14.
杨萍 《军事史林》2014,(8):51-52
中国古代汉朝军人之服色的基调为红色。《周礼·司服》汉·郑玄注:“今时伍伯缇衣。”《说文》:“缇,帛丹黄色也。”缇色接近现代的桔红。不仅衣服,头上戴的弁也是以荦末韦即用茜草染成浅红色的皮革制作的,和穿黑衣的文职官吏有明显的区别。汉代军人戴的弁有如后世的搭耳帽,颔下可用缨扎起来。  相似文献   

15.
谈 到基层的日常管理 ,可能大家各有各的道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或许您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有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向她的母亲提了一个问题 :“妈妈 ,婚后我该怎样把握爱情呢 ?”母亲听后 ,随即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 ,女孩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手中圆圆满满的 ,没有一点流失 ,接着母亲用力将双手握紧 ,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落了下去。女孩明白了 :爱情无须刻意去把握 ,越是想抓牢 ,反而越容易失去。这显然是一个爱情哲理故事 ,但从故事的本身折射出一个道理 ,就是 :“凡事有个度”。如“一捧沙” ,松时 ,不一定能招惹事端 ;紧时 ,也不…  相似文献   

16.
不认识     
我爸爸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从前育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相似文献   

17.
难舍绿军装     
20岁那年 ,我考上军校。第一次穿上绿军装。在最初的兴奋与欣喜过后 ,我产生了一丝失落 :看着同龄人西装革履 ,在缤纷世界里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 ,而我将融进这单调、绿色的方阵中。我不禁问自己 :“军装是不是很‘土气’ ?”第一次探亲回家 ,我身着军装。在车站 ,不止一个人向我问路 ,一位河南老大爷甚至没多想就把包放在我的脚边 ,自个儿买票去了 ;在车厢里 ,一个可受的小男孩除了他妈妈外 ,就喜欢让我抱他 ;到了家 ,几个表姐妹们好奇地审视着我的肩章领花 ,想要试穿这身绿军装。我不由得重新打量这身军装 :是什么魔力让历尽沧桑的老人信任…  相似文献   

18.
推销员A和B     
有两个鞋厂,各派一名推销员,到太平洋 某岛屿开辟市场。上岛后,推销员A和B各自 给自己的工厂发回一封电报。A在电报中说: “这座岛上的人不穿鞋子,明天我就搭头班飞 机回来。”B则对工厂这样说:“棒极了,这个 岛上的人还都没有穿上鞋子,潜力很大,我拟 常驻此岛。”果然,几年后,B所在的鞋厂占领 了这个岛屿的鞋业市场。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时,我同一位着礼服的海军士官,走进北大红楼书店。一进门,书店的工作人员一下子全站了起来,向青年士官接连发问:“这服装真漂亮,你是海军?”“咱去索马里海域护航的水兵都穿这种军装?”英俊的青年,一身款式新颖的白色着装,白衣、白鞋、白手套,自然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五年前你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坚持自己的选择,和我这个一穷二白的“大兵”领了个“大红本”,做了我的妻子。结婚那天我们没有红地毯,没有你梦里都想穿的洁白婚纱,更没有象征永恒的钻戒……你只有一个让人听着都想掉泪的要求:“穿上你的军装陪我照张相吧,让我的闺蜜知道我已经正式成为了一名军嫂。”结婚第一年我们相约一起回老家过春节,可是单位保障任务重,回家计划一拖再拖,车票退了又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