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1年,兵团完成52个边境团场的7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4.73亿元"我来185团49年了,没想到能住上楼房,这正是我和老伴一直期盼的。"这是刚刚搬进新楼房的农十师185团退休职工庄奎吉老人发出的由衷感慨。被大家亲切称为"老庄"的庄奎吉老人是1963年从山东济南军区转业到185团的老军垦。  相似文献   

2.
《兵团建设》2013,(21):19
六师一○二团敬老院院长张新玲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团场老军垦的女儿,1990年调入一○二团敬老院,与敬老院共同走过了24年的风风雨雨,亲手送走了近百位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张新玲说:"我和老人们感情很深,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我对老人们付出了真心,他们也对我付出了真心,我们是一个真正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3.
社区乐园     
《兵团建设》2011,(10):33
老年志愿者在农十师181团团部社区的老年志愿者中,有一位不拿薪水、爱管"闲事"的刘大妈。她退休不退岗,整天往返于社区邻里街巷,随时提醒居民们注意防火、防盗、安全用电等事项。她就是刘霞。今年60多岁的刘霞是181团社区三站的退休老人,说到社  相似文献   

4.
幸福北屯     
北屯,中国西部最北边的军垦重镇,农十师就在此驻守。1959年4月,农十师成立,现有8个团场,11万人。"建师初期,一穷二白,没有什么像样的房屋。农十师人在额尔齐斯河的南岸开始了建设……"农十师原总工程师杨国君1963年来到农十师参加工作直至退休。几十年来,他见证了北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卫疆 《兵团建设》2010,(1):F0002-F0002,I0001
农十师183团成立于1959年3月,位于阿勒泰地区福海、青河县境内216国道旁,团部距农十师师部北屯27公里,交通较便利。是一个农、林、牧、渔、工、商、建以及社会化管理体系比较齐全的国营农牧团场。团场土地总面积52万亩。  相似文献   

6.
181团纪事     
从农十师师部北屯北行36公里,素有“阿山第一团”之称的181团像一个熟睡的小孩静静地依偎在他们的母亲河——克兰河身旁。进入冬季以来,181团至今没有下一场像模像样的大雪,气候比往年暖和许多。按照职工们的说法,这和老天爷以往的表现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7.
《一位老军垦的足迹——陆振欧文集》出版发行后,引发了大家对军垦战士艰苦创业的感慨,对当代人精神世界和现代价值的沉思,社会反响强烈。作者陆振欧,1950年从中南军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新疆石河子第一野战军二十二兵团二十六师从事宣传教育工作,从一名部队新闻通讯干事,成长为师、市党委常委、农八师副政委。陆振欧既是石河子军垦事业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也是这片土地从荒芜到繁华的见证者。陆老一生都致力于军垦文化的宣传、教育事业,虽已年过八旬,但仍努力  相似文献   

8.
当事人     
韦开忠新疆某部老兵一个老兵的"集结号"离开部队30年后,一位八旬老人又和老部队紧密相连。2006年,老兵韦开忠从自己的老部队——新疆某红军英雄团离开时,团里送他一套团史资料。资料中多处与事实不符的记载,使这位每个月靠1000多元养老金生活,妻子常年患病的老兵踏上为老部队寻根的万里长征。5年来,他辗转上万公里,足迹遍及四川、重庆、甘肃、陕西、  相似文献   

9.
姜蒙  姜莉 《兵团建设》2012,(6):14-15
正从"马家花园"的兴衰到军垦战士进驻草湖,农三师四十一团经历了历史的烟云。从"军垦第一犁"的辉煌到后来的举步维艰,四十一团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艰难发展之路。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草湖人,在荒原、碱滩、沼泽、戈壁中开荒造田,一点一点地把根扎进了草湖的土地。四十一团是国家级贫困团场,历史欠账多,多年来背着沉重的包袱,艰难前行。然而,坚强的草湖人一直在积极探索,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城郊经济,努力改变职工群众的生活。虽然距离全面脱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生活在草湖的人们,已经看到了春天来临的  相似文献   

10.
王玲 《兵团建设》2011,(Z1):162-163
在美丽的额尔齐斯河畔、成吉思汗西征点将台下,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农十师188团。188团始建于1965年,团部所在地北屯,奎北铁路横穿而过,是全师8个农牧团场中距离师部北屯最近的城郊团场。该团拥有土地面积58.5万亩,全团总人口1.02万人,拥有建制单位52个。  相似文献   

11.
秦维岳从北京娶回了个老伴!今年67岁的秦维岳是农五师八十一团房建连的退休职工,他的新娘子洪杰是北京人。2006年5月两人成亲后,团部的马路上经常出现两位老人骑三轮车“观光”的身影。他们夫唱妇随、幸福恩爱的生活让人好不羡慕。  相似文献   

12.
小拐是农八师一三六团所在地,因古老的玛纳斯河在流向准噶尔盆地的途中拐了个“小”弯而得名.小拐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克拉玛依市辖区内.清朝时,小拐曾是一个驿站,新中国成立后,小拐又是拉开军垦第一犁的地方.古树一条街、沙湾县衙旧址和师部大礼堂记录了小拐的百年历史.  相似文献   

13.
沙拉木     
沙拉木是农十师青河农场军垦第二代,1967年中学毕业后,就加入到农场的建设中。他曾在青河独立营矿三连、农一连、供销公司等单位放过牧,种过地。  相似文献   

14.
党建传真     
5团开展唱响兵团精神宣讲活动农一师5团组织老军垦在全团开展唱响兵团精神巡回宣讲活动。老军垦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从兵团的创业史、建设史、发展史和辉煌成就等多个层面和视角,生动形象地向广大职工群众和青少年解读和诠释什么是兵团精神,讲述老一辈兵团人像大漠胡杨、戈壁  相似文献   

15.
正1949年12月,第一野战军二军步兵第六师进军新疆后,师部进驻焉耆县城。那一年,我所在的十六团一营二连,驻扎在焉耆县七个星镇一座喇嘛庙里,之后便投入到屯垦建设中。为了扩大生产,发展经济。1952年3月,十六团把各连饲养的羊集中在一起,成立了养羊场。我被团里抽调到牧羊班,和其他两位战士李德明、陆振州,一起负  相似文献   

16.
《兵团建设》2013,(14):11
"我是老军垦的后代,是喝着团场的水、吃着团场的饭长大的,我热爱团场这片土地,热爱团场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这是四师六十七团原政委石书江日记中的一段话,朴实的话语记录着新时代领导干部崇高情怀。2011年11月,石书江出差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殉职,噩耗传来,草木含悲,田野哀伤,人们怎么也不愿相信,一位职工群众的贴心人就这样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和职工群众。六十七团地处边境,是国家级贫困团  相似文献   

17.
农十师185团纪念馆筹建于2002年9月,坐落在"西北边境第一连"——农十师185团1连,2003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面积170.3平方米,共分为门厅、1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地图上像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鸡的话,农十师的数万军垦儿女就生活在金鸡的尾巴尖上。从1952年4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骑兵第七师的官兵在阿尔泰山下拉开军垦第一犁,到1959年农十师正式成立,十师两代人在气候严寒、自然环境十分险恶的国境线上奋斗了40多个春秋。40多年来,军垦儿女们在用血肉之躯牢牢守卫着每一寸国土的同时,还白手起家,在人迹罕至的碱滩戈壁上建起11个机械化国有农场和数十个工矿企业。在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新疆和平解放50周年和兵团成立45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十师也迎来她40周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19.
旧貌换新颜全靠党支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四师74团2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连队,有人口329人,耕地1.1万亩。前几年,由于这里自然条件比较差,加上渠系老化,职工种地连年亏损,使得人心涣散,老军垦逝了,小军垦老了,新军垦跑了,连队土地大部分被外地老板承包,连队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  相似文献   

20.
激扬 《兵团建设》2005,(11):37-37
美丽的农一师七团团部(玛滩镇)坐落在塔里木盆地边缘,晴朗天气里登上高楼,塔里木河两岸一览无余——连队建筑群、整齐划一的万顷良田、纵横交叉的公路、林带网以及波光粼粼的湖面构成了一幅七团全景画面。一位离休多年从内地返回的老军垦,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情不自禁地说道:“玛滩,多么和谐的城镇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