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科技》2001,(5):93-93
正当巴以和谈处于最关键的时刻,主导这场谈判的美国总统易主,导致谈判的原方案难以继续;谈判双方之一的以色列总理也换人。巴拉克在以巴经过15个月的和谈,离和约的终点线很近时退出总理职位,而以强悍个性著称的沙龙上台。从他的一生中可以看出,沙龙更多的是站在本民族的角度,而不考虑是否符合历史潮流。这将使巴以和谈充满变数,令全球关注。  相似文献   

2.
板门店探秘     
板门店,是一个在一般地图甚至军用地图上也难以找到的朝鲜半岛上的小村庄。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代表就是在板门店,同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的代表达成停战协定,从而结束了长达3年之久的朝鲜战争。 在以后的40多年间,朝鲜停战委员会在板门店开了499次会议,创下了谈判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1998年,即停战委员会因故停开七八年后,板门店又开始成为主要由朝鲜和美国、韩国将军参  相似文献   

3.
板门店谈判是有史以来时间最长的停战谈判和持续最久的武装休战。面对敌人的蛮横无理,中朝方谈判代表不怕破裂,与敌人反复进行谈判斗争,最终取得了停战谈判的全面胜利。从语言学角度看,板门店谈判的语言艺术可概括为“针锋相对,反唇相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直言利害,以理服人”、“预有准备,后发制人”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一、敌人既决心打下去,我们也决心奉陪到底!上甘岭战役本来称不上战役,因为敌人对志愿军第15军两个连阵地的进攻,表面阵地只有3.7平方公里,总共面积不过两千公尺。敌人企图通过上甘岭战役来增加谈判筹码,我们也下定决心要把这个仗打下去,来配合板门店的谈判。仗越打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便由战斗规模发展成战役规模了。  相似文献   

5.
叶介甫 《军事史林》2013,(10):16-21
1952年10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单方面宣布终止板门店停战谈判,并于14日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美军进攻目标为金化、平康、铁原三角地区。上甘岭位于我中部战线制高点五圣山的南麓,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美军企图抢占上甘岭和五圣山,尔后沿平康、河川地带进攻,以切断我“三八线”以北东西线防御的战略联系。为迎击敌人的进攻,驻守该地区的志愿军第15军进行了深入动员,指战员斗志昂扬积极备战,争分夺秒地加修前沿坑道工事,并储备了弹药、食品、饮水及其他作战物资。决心守住阵地,粉碎敌人的攻势。  相似文献   

6.
《国防》1995,(7)
四十多年前,朝鲜战争激烈进行的同时,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一方,以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美国军队为另一方。在战场西端的板门店,举行了一场历时两年零十几天,历史上罕见的停战谈判。谈判开始不久,美国代表就感到中朝谈判代表团中,有一个“巨大的隐形人物”在策划、指挥着一切。正是这个人,才是与他们较量的真正对手。他就是李克农将军。 朝鲜停战谈判,使新生的共和国在这场最重要的外交斗争中初露锋芒。历史也给了李克农将军一个淋漓尽致地展示一个外交家才干的机会。 朝鲜战争爆发后,李克农将军就一直在总参谋部里通宵达旦地工作,但他没有想到,很快他将会亲自踏  相似文献   

7.
周一 《军事文摘》2023,(9):71-75
<正>1953年4月26日,中断了半年之久的朝鲜停战谈判重启,交战双方再次回到谈判桌前,让朝鲜半岛又看到了一丝和平的曙光。但是,刚刚上台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并没有像竞选之初说的那样—会尽快结束朝鲜战争,而是想尽各种办法力求在军事上赢得主动。与此同时,南朝鲜领导人李承晚也极力反对和谈,妄图一统朝鲜半岛,将战火烧到鸭绿江畔。在这样的局势下,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志愿军决心发动夏季战役,以打促谈,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停战。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上看,引进外国智力,对中国的历史的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引进智力的努力。中国最早的工厂是怎么开始的?是搞军火工厂。中国一开始看到的是外国的船坚炮利,外国枪炮比我们好,船比我们好。当时引进硬件就是军舰大炮,没有这个打不败外国人,所以当时的四大工厂是同制造枪舰直接有关的:江南制造局,就是现在上海的江南制造厂;还有一个福建船政局,后来的马尾船厂;还有天津的机械局;南京的机械局。全部都邀请外国人帮中国人制造军舰大炮,当时叫“群匠”。后来逐渐由于兵工需要钢铁,才并煤矿…  相似文献   

9.
爱情在这里拐了弯王渭忠他叫姜继胜,某部一连排长。说起来,他将年届而立,然而至今,爱神只跟他打了几个照面。记得那是个夏天,他与她偶然相逢,尔后便相爱。她温文尔雅,话语不多却又谈吐不凡,颇有典型的现代摩登派女性的风韵。“我这个人一不图吃,二不讲穿,只求有...  相似文献   

10.
朝鲜停战谈判历时两年,一波三折,它见证了美国从蛮横无理到彻底失败的经过。作者所在部队当时驻在开城至板门店地区,经常接触媒体记者,所见所闻颇多。鲜活真实的见闻,既丰富了那段历史,又是对所谓朝鲜战争"中国失败论"的有力驳斥。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暮春时节,笔者从北京前往杭州去寻访当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保卫彭德怀板门店谈判外围警卫任务的老战士、特等功臣马万新。马万新?何许人也?从师史的记载中,我们得知:他是太原战役中成长起来的全国战斗英雄,他的名字已和西北野战军第19兵团紧紧地连...  相似文献   

12.
含章 《环球军事》2011,(13):39-41
一边是杀人不眨眼的“暗杀行动队”队长,一边是学识出众、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人们很难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放在一个人身上,但是上天就是这么凑巧,偏偏就制造了这样一个“例外”——他就是拉丹“终结者”,号称“反恐猎手”的美国新任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威廉·麦克莱文。  相似文献   

13.
    
王族 《政工学刊》2024,(2):92-93
<正>常见新疆人吃馕时不吃菜,亦不喝汤,却吃得香,吃得饱。新疆有谚语说:父母给你的是生命,小麦给你的是馕。馕在新疆是主食,人们早上吃馕,中午吃馕,到了晚上还吃馕,因此便有了关于馕的另一句谚语:宁可一日无菜,不可一日无馕。新疆人把烤馕叫“打馕”。叫虽然是那样叫,但打馕却并不见激烈的动作。之所以郑重其事地用一个“打”字,是因为新疆人说话喜欢用精确生动的词,譬如说生气,他们会说肚子胀得很,说一个人笨,会说他脑子不干活。新疆人把“做馕”说成“打馕”,就是用词精确又生动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4.
许多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战役(美国称之为"铁三角战役")美军为什么会惨败。美国的军事研究者冥思苦想,甚至还通过电脑模拟得出结论,那就是他们不认为上甘岭的失败是输给了中国军人,因为这似乎不是人力能够做得到的。但不管怎么说,"从上甘岭战役"开始,美国再也不敢小瞧中国了。  相似文献   

15.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1,(13):64-64
大家都爱用Zippo越南战争期间,Zippo打火机是越战美国大兵的最爱。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50万只Zippo被美国兵带到了越南。美军M67喷火坦克也被称NZippo,喷火兵则被戏称为打火手。为何很多人管越南战争叫“Zippo”战争?并不是只有美国大兵爱用这款打火机,越军也对它“情有独钟”。越军专门设计了一系列诱饵雷,露在外面的经常就是Zippo打火机,专等美国大兵捡着就开炸。  相似文献   

16.
贯彻我军新时期建军方针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搞好团结、密切官兵关系至关重要。在基层工作实践中,一线带兵人应注重解决以下六个问题:注重解决“官不和”人心涣散的问题。在一些基层单位,干部之间关系不融洽,只保持工作关系,除此之外互相不来往,甚至为某些事情发生争吵。干部之间不和,就很难使官兵关系密切。由于不和,这个干部要求东、那个干部要求西,这边表扬、那边批评,你跟连长好、他跟指导员密切。这给战士造成很大心理压力,使他们难以适从、左右为难,甚至有的战士干脆啥也不干、谁也不…  相似文献   

17.
最近,美俄两国就导弹防御和核武器问题举行过多次谈判。分析家认为,由于俄美双方在相关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谈判要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是比较困难的;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在战略性威慑力量上形成压倒性优势,从而牢牢确立自己全球霸主地位。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美国在世界核军控领域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能否实现有效军备控制的关键是力量的均衡和相互信任,而美国在其中  相似文献   

18.
他,只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他的晚年,却始终笔耕在创作这片勇敢的田地。赵勇田,总参政治部原文化部副部长,离休后,先后创作了《小八路日记》、《板门店谈判》、《百名将帅访谈录》、《名将孙胡子》等21部约500万字的作品。那500万字里,不仅有一位老人的热情,更有他们那一代人的理想和追求。把有价值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其实不叫诸葛亮,真名叫朱强,是武警霍林郭勒市森林中队的一名班长,为了体现他聪明智慧,战友们都亲切的喊他“诸葛”班长,他对这个称呼还满高兴的。“诸葛”工作卖力,完成任务出色,平时爱说笑,幽默感十足,按理说这类型的人,很能惹女孩子喜欢,可我们的“诸葛”班长到现在都二十六的大龄青年了还是孑然一身,因为别看平时侃大山无人能敌,可一见到女孩子就脸红心跳,简直就是霜打的茄子——蔫了,更别说与女孩子“亲密接触”了。他长的挺帅,笔直的军装里透着军人的阳刚本色,但就是不会揣摩女孩子的心思。  相似文献   

20.
MX导弹是民兵式洲际弹道导弹的后续型号。美国国内对其必要性、基地方式及各种供挑选的方案进行了长期辩论。本文付印时,这场辩论已经快要结束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美国各盟国已经看到MX至少在1989年之前不可能全面部署。就是说,在1982年后的六年以上的时间内打开一扇“易受攻击之窗”,听任苏联用新型导弹把民兵式导弹通通报销掉。尽管如此,那些盟国除了对此感到有些沮丧外,却并不十分关心这场辩论。 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其他行得通的办法来取代核威慑,所以美国这场辩论如何结束对能否维持华沙条约集团与北约组织之间的和平就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了。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是美国的三合一战略力量中的主力。假如找不到比民兵式导弹明显更有生存能力并更为有效的后续型号的话,美国为其友邦和盟国张开的核保护伞就有出现漏洞从而失去他人信赖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北约的整个防御战略就会变得一团糟,联盟中的某些成员可能要寻求别的躲避办法,也许是保持中立。 本文系美国一位最直言不讳而又很受尊敬的防御分析家所作,其中论述了美国MX辩论中的关键性战略问题。“国际防御评论”委托他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辩论的结果将在国际上引起戏剧般的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