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我志愿军中部集团取得横城反击战胜利后,为扩张战果,于1951年2月13日至16日进行了砥平里战斗。这次战斗,志愿军以四个师的兵力围攻固守的美军一个加强团,激战两夜,仍未攻克。后因敌援兵突入,我进攻部队被迫撤出战斗。砥平里战斗的失利,给志愿军尔后作战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中曾指出,由于砥平里敌坚  相似文献   

2.
1953年5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发动了夏季进攻战役,这次作战曾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主要是:进攻之前的战术准备问题;各兵种在进攻作战中的协同问题;如何保证在冲击出发地区预先潜伏突击力量,以避开敌人猛烈的火力拦阻问题;如何巩固新占领的阵地,展开反复争夺问题;如何在敌人构成完整防御体系的战术纵深内,进行穿插渗透作战,分割包围敌人的问题;等等。为了保证这次作战的胜利,志愿军各参战  相似文献   

3.
陈震 《军事历史》2004,(3):73-74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形成对峙局面。至1952年底,美、伪军已被歼78万余人,损伤飞机7800余架。但敌人不甘心失败,自恃其所谓军事优势,蓄意拖延在板门店的停战谈判。志愿军首长指示,为迫使敌人恢复谈判,我志愿军第一线部队必须积极实施反击作战,大量歼灭敌人。反击作战,大量歼灭敌人根据志愿军总部的指示,我第23军于1953年元旦,由朝鲜东海岸调整到前线接替第38军防御阵地。从3月初开始,我军陆续对敌前沿阵地进行反击作战,把斗争焦点推向敌军前沿。3月23日晚,我友邻第46军反击…  相似文献   

4.
1、规模最大的战役是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历时50天的第五次战役。此役志愿军先后共投入15个军,歼敌8.2万,使新入朝的部队取得了对美军作战的初步经验。2、损失最小的战役是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历时8天的第三次战役。此役敌我损失比为1∶0.43。3、时间最长的战役是1951年1月27日至4月21日历时85天的第四次战役。此役历经反击作战和机动防御两大阶段。4、最为激烈的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此役交战双方在  相似文献   

5.
<正>《浴血无名·奔袭》是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国产网络电影。该片讲述了志愿军一个侦察排在主力后撤准备进行防御时,于敌后破袭美军补给站后意外发现美军一支装甲特遣队就要快速北上突击志愿军阵地。为了给主力部队做好防御准备争取时间,侦察排在排长杜川带领下浴血奋战,以几乎全部阵亡为代价拖住了敌人,并且在后续部队支援下击溃美军的故事(从这一故事背景来看,很像是第五次战役第三阶段我军后撤时)。作为一部网络电影,《浴血无名·奔袭》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还原美军武器装备方面做得相当不错,甚至出现了很多大片中都没有出现过的美军武器。  相似文献   

6.
叶介甫 《军事史林》2013,(10):16-21
1952年10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单方面宣布终止板门店停战谈判,并于14日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美军进攻目标为金化、平康、铁原三角地区。上甘岭位于我中部战线制高点五圣山的南麓,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美军企图抢占上甘岭和五圣山,尔后沿平康、河川地带进攻,以切断我“三八线”以北东西线防御的战略联系。为迎击敌人的进攻,驻守该地区的志愿军第15军进行了深入动员,指战员斗志昂扬积极备战,争分夺秒地加修前沿坑道工事,并储备了弹药、食品、饮水及其他作战物资。决心守住阵地,粉碎敌人的攻势。  相似文献   

7.
迂回是运动战中的基本作战方法,是实现歼灭敌有生力量的有效手段.迂回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着战役战斗的成败.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阶段的第一、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积极实施迂回,断敌退路,取得了重大战果.第三、第四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在防御作战中实施有计划的撤退,在进攻作战中使用直线平推战术,使志愿军无法通过迂回大量歼敌.第五次战役中,"联合国军"趁志愿军楔入纵深过远,穿插迂回至志愿军后方,企图切断志愿军交通线;志愿军则积极组织阻击,遏制了"联合国军"的进攻.运动战阶段的一系列迂回作战,使志愿军在战术上获得了与强敌作战的宝贵经验,人民军队运动战战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吴瑞林将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157个中将之一,今年是吴瑞林将军诞辰100周年,借此机会,介绍一下吴瑞林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出的贡献。吴瑞林将军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军长,1950年10月率部入朝,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的阻击作战,1951年夏季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曾指挥第66军、第39军第117师作战。1952年秋季,国内第46军入朝  相似文献   

9.
郭峰 《国防科技》2006,(10):48-52
美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C lose A ir Support)是指“打击靠近己方部队的敌军目标的空中行动,每一次行动都需要与己方部队的火力和运动进行密切的协调。近距离空中支援需要被支援部队首先提出申请并经支援部队指挥官同意,任务由前方空战控制员控制。”美军认为,近距离空中支援是空中力量支援地面作战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对地面作战部队火力的有效补充和加强。作战中,近距离空中支援主要攻击火力协调线以内(一般距作战接触线40千米以内)的目标。为保障己方部队的安全,攻击时对无防护部队的安全距离为1000米,对有防护的部队为200米,使用精确制导…  相似文献   

10.
1953年,正当朝鲜停战谈判将要达成协议之际,南朝鲜李承晚反动集团却蓄意破坏战俘遣返协议,疯狂叫嚷“单独干”、“向北进”、“一定要实现统一的目标”等。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促进停战谈判,争取对我有利态势,我志愿军总部决定在金城以南地区发起夏季攻势第三次进攻作战。7月13日21时,我志愿军金城前线西集团第68军第203师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向金城西南伪首都师第1团阵地发起进攻,与敌激战至14日8时,全歼该团及敌另外一些部队,俘敌九百余人,毙伤敌三千余人,胜利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  相似文献   

11.
骄阳似火,热气灼人,口号怒吼,剑指苍穹。第十六集团军某炮兵旅实兵实弹综合演练的"冲锋号"在科尔沁草原吹响。演练中,第十六集团军某炮兵旅将部队编成战役作战力量所属的战役炮兵群、机动炮队,以及战术作战兵团所属的战术炮兵群、反坦克预备队,全程设置了火力支援遭遇、进攻与防御、退却与追击等多行动多任务演练课题,并围绕多方式侦察、多手段打击、多火力运用构设具体演练内容,提升部队能打仗打胜仗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我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垮了美军王牌骑1师,韩军第3师、第6师,歼敌1.5万余人.正在志愿军势如破竹、乘胜追击时,作为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在作战室中突然命令:"各部队停止追击!"当时,作战室的人都愣住了,彭总看出了大家的心思,解释说:"麦克阿瑟错误地估计了我军的出国兵力,认为我们过江的部队人数不多,只不过是一支象征性的部队.麦克阿瑟狂妄得很,他求胜心切,还会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前后 ,美军的情报工作出现了三次重大失误。第一次是在美军仁川登陆之后 ,其情报部门认为苏联和中国对朝鲜进行全面干预的可能性很小 ,美国政府于是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 ,悍然决定美军越过三八线。第二次是在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之前 ,美军情报部门认为朝鲜境内只剩下人民军的残余 ,麦克阿瑟令其部队长驱直入 ,直奔中朝边境。第三次是在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之前 ,美军情报部门认为朝鲜境内只有少量中国军队 ,不足以抵挡他们的进攻 ,麦克阿瑟令其部队再次向中朝边境发起进攻。这三次情报失误都对随后的战争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抗美援朝战争阵地战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实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三八线以北的东西海岸线和横贯朝鲜 250公里的正面战线上,共构筑各类坑道 1250公里、各种堑(交)壕 6240公里,开挖土石方 6000万立方米,创造性地构成了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坚固阵地工程体系,为有效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志愿军坚固阵地工程体系的形成   志愿军坚固阵地工程体系的形成是由敌我力量对比、作战形式的变化和特定的战场环境等因素决定的,是我军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举。 …  相似文献   

15.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次战略决战性战役之一.笔者作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第37师师长,率部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战役:战役开始后,指挥所部渡过运河直插陇海铁路,和兄弟部队一起合围了国民党军第7兵团,为全歼该兵团做出了贡献;尔后率部南下,指挥第37师在西集团编成内参加了围歼国民党军第12兵团的双堆集战斗;第12兵团全军覆灭后,带领部队在永城西南地区进行战备休整,直到淮海战役取得最后胜利.笔者时淮海战役中作战指挥方面的心得体会,反映了当时作战指挥的特点和规律,对今天的军事学术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四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以运动防御战抗击了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的猛烈进攻,英勇奋战87天,大量歼灭敌人,为我军举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研究这次作战的经验,对我们今后以劣势装备对优势装备之敌进行运动防御作战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提高对运动防御作战的认识,树立积极防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1944年 6月,盟军为保障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胜利,集中了美空降兵第 82师、第 101师和英空降兵第 6师,约 3.5万人(其中伞降 1.76余万人),实施了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夺取了德军防御纵深的桥梁、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控制了部分登陆场,保障了登陆部队的上陆和向德军纵深发展进攻。诺曼底空降作战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空降作战的成功范例。这次空降作战,利用在敌人头顶上开辟出来的翼侧空间,在战役上有力地配合了正面部队的登陆作战,取得了大规模战役空降的实战经验。   一、兵力运用上,动用了空前规模的空降部队,并集中使用在主…  相似文献   

18.
战前敌我态势和双方企图敌人遭我第一、第二两次战役打击之后,由轻视我军转而重视我军,开始感到深入朝鲜北部与中国军队作战对他们不利,于是就实行全线撤退,退到“三八”线的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企图利用既设阵地阻止我军进攻,消耗我军力量,争取时间重整军队,然后再大举北犯。敌人第一防御地带前沿在大洞里、汶山、全谷里、永平、楸田里、襄阳一线。第二防御地带前沿在高阳、议政府、春川、自隐里、冬德里一线。为加大防御纵深,在金浦至横城、水原至原州、平泽至忠州建立了三道机动防御地带。  相似文献   

19.
位于朝鲜中部铁原以西13公里的芝山洞地区,有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岭。北为城山、芝山,南经205高地与190.8高地相接,整个形状颇似一个“丁”字。志愿军把这一地区称作“丁字山”,而侵朝美军则称之为“T形山”。从1951年下半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阵地对峙阶段之后,“丁字山”成为战争双方的前沿接触区。美军占据着190.8高地,志愿军守卫着城山、芝山及205高地。双方前沿阵地相距仅有几百米。“丁字山”阵地作为志愿军中部战线的一个前沿支撑点,象一颗钉子楔入美军阵地,严重限制着美军的  相似文献   

20.
晚清反侵略战争的战役 ,包括海口和要塞抗登陆战、城市防御战、平原和山地防御战、高原地区进攻战以及海上作战。这些战役的指导上 ,除收复新疆等 3次进攻战外 ,其他都是不同类型的阵地防御战 ;除镇南关—谅山之役外 ,都没有反攻和进攻的作战行动 ,而是自始至终消极防御、被动挨打 ,直至失败。出现这种局面 ,主要是受消极防御战略方针所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