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德俊 《军事史林》2010,(10):46-51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中,国民党军队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蒋介石黯然宣布下野,不久便被赶出中国大陆,偏居东南一隅。对于国民党军的失败,美国方面给出了十一条原因,台湾国民党当局也总结了八条。  相似文献   

2.
辽沈战役是东北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辽沈战役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战略决战的军事思想,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名扬中外的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大地上进行的一场战略大决战.这次战役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歼灭国民党军人数多的鲜明特点.战役双方共投入兵力140多万人,其中国民党军80多万人参战,人民解放军60多万人参战,另外,还有543万支前民工协同人民解放军作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于1946年6月底7月初,基本结束于1950年5月,历时近四年,其间,1948年秋至1949年春,属战略决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举行了著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154万余人,  相似文献   

5.
张海鹏 《环球军事》2012,(22):60-62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9月19日,济南西守备区总指挥、国民党整编第96军军长吴化文,率部2万余人宣布战场起义。吴化文的临阵倒戈,加速了我军胜利的进程。此役我军全歼济南守敌11万多人,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次攻克具有坚固设防大城市的攻坚战,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防御计划,揭开了国共两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一)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人民,用革命的信念、智慧、勇敢和力量,编织了一幅宏伟壮观的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历史画卷。这幅画卷所展现的图景是:以毛泽东为统帅的人民解放军一方,先后投入兵力260万,在解放区500万支前群众的支援下,抓住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因势利导,节节胜利;以蒋介石为统帅的国民党军一方,投入陆军主力190万和绝大部分海、空军,被迫应战,步步受挫。决战经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性战役,历时仅142天。较量的结果:人民解放军以伤亡26.2万人的代价,歼敌173个师(旅)、154万余人,使蒋介石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支撑当时被动战局的五个战略集团中的  相似文献   

7.
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市红桥区,是一座全面介绍平津战役的现代化展馆。1948年11月29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此役,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实现了就地解决傅作义集团的目标,基本上  相似文献   

8.
平津战役是在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下的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在平津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共同作战,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的64天中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的52万余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唐山等地,使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使东北、华北以及长江以北的大片解放区连成一片.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力量对比,使敌强我弱的态势逆转.这一伟大胜利无论在中国战争史上,还是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9.
1948年国共东北决战进程远比毛泽东预想的短促。9月12日北宁路战役发动之时,毛泽东并不认为东北决战时机已经成熟,更没有意识到这是国共战略决战的序幕之战。按照既有设想,东北野战军应在北宁路作战结束后举兵入关,继续发挥运动战优势,消灭华北国民党军大部,之后再于1949年7月返回东北参加决战。这一“先入关再出关”设想因顾虑分兵作战、粮食运输困难、国民党军撤军等因素而被推迟。锦州战役结束后,毛泽东放弃原设想,提前实施东北决战。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全军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的今天,迎来了震惊中外的伟大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40周年。重温驾驭这一伟大历史飞跃的将帅——毛泽东及其战友的指挥艺术及功勋,令人难以忘怀,催人奋进!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我军在4个半月的时间内,经过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精锐部队等154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关于这次战略决战胜利的伟大意义,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就预言:“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  相似文献   

11.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战斗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在这场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60万兵力战胜国民党军80万,歼灭和争取起义、投诚国民党军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余人,解放军伤亡13万余人,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性战役,预示了国民党行将覆灭的结局.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胜利,不仅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宣告了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破产,并对美国在亚洲乃至全球战略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给全世界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和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3.
1948年11月初,六十余万的刘邓和陈粟大军和刘峙、杜章明指挥的八十多万国民党军队,在东起海州,西止商邱,北及临城,南达淮河地区进行战略决战,至次年元月上旬,历时六十五天,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五十五万五千人,使国民党丧失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并为迫使蒋介石通电下野和解放南京上海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国民党称谓徐蚌会战)与牧野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泥水之战同属以少胜多战役。战争是敌对双方优生劣败的残酷竞争,事后复盘,不难发现股有所长,败有其短。有关该战役解放军所以取胜的研究已相当周全。但也须从…  相似文献   

14.
1948年早春,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后,充分发挥新式整军的威力,运用围城打援战法,在陕西宜川及西南的瓦子街地区(属黄龙县),歼灭国民党整编第29军1个军部、整编第27师、第90师2个师部及5个旅,共计3万人,是为宜瓦战役.宜瓦战役是西北野战军由内线转入外线作战的第一个大胜利,经过此役,解放军打开了向渭北平原国民党统治区进军的门户,为继续南下战略进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国民党军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摊薄的战线则由此终于断裂.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中,历来十分重视“人心”这一“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指出:“打仗的胜败,不决定于武器,而决定于人心。”(见毛泽东起草的《刘伯承陈毅两将军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在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举行的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并肩作战,在兵员数量敌众我寡、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徐州战略重兵集团55.5万余人,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广大地区的伟大胜利。这次战役,加上济南、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作为中国入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不仅在作战指挥上达到了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在针对战略决战的特点,对军民进行政治动员的伟大实践中,同样显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6.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举行了淮海战役.在战役开始之前和战役进行中,粟裕先后向中央军委提出4次重要建议:第一,当济南战役尚未结束时,首次提出进行以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右翼集团为目标的淮海战役.第二,面对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由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为战役上协同作战的现实,主动提出淮海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三,在南线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的条件下,建议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在长江以北逐次歼灭,而不要把它赶过长江去.第四,当国民党军最高统帅部积极筹划调兵增援淮海战场,战局有可能逆转的关键时刻,建议由华东野战军抽兵一部,协助中原野战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这4次重要建议,均被中央军委采纳,对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充分体现了他通观全局.审时度势,善于从战略高度选择和把握作战时机的高超战争指导艺术.  相似文献   

17.
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的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共中央为适应战争形势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对解放战争乃至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请示报告制度产生的原因、建立经过及其意义作一探讨。 一   所谓请示报告制度,即各中央局、分局书记和军队兵团以上单位的首长,分别定期向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报告其全面情况,以及地方县委和军队团以上单位定期向上级作请示报告的制度。这一制度是从 1948年 1月开始着手建立的。这时全国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战略进攻阶段,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已为期不远。战争形势的…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两军的最后决战.在这场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中,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导演了一部战争史上最威武雄壮、最有声有色的活剧.在这部活剧中,朱德作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最高统帅部的重要成员,参与领导了解放战争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从1946年7月至1950年6月,我人民解放军共消灭国民党军8,071,350人,内俘虏4,586,750人,毙伤1,711,110人,投诚633,510人,起义846,950人,接受我军改编293,030人。第一年度(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共消灭国民党军1,120,000人,内俘虏677,000人,毙伤426,000人,起义17,000人。第二年度(1947年7月至1948年6月)共消灭国民党军1,521,400人,内俘虏953,000人,毙伤  相似文献   

20.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在辽阔的东北、淮海、平津地区,人民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万军鏖战,挥就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波澜壮阔的篇章。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累计达154万人。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