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新一代登陆工具的不断开发,美军提出了“超视距突击登陆”两栖作战的新理论,又被形象地称为“超地平线”作战模式理论。MV—22和AAAV为此应运而生,因其作战特点优越,将成为两颗  相似文献   

2.
两栖攻击舰是一种用于搭载直升机、输送登陆兵及其武器装备实施垂直登陆的两栖战舰艇,亦称直升机登陆运输舰或直升机母舰,是美国独有的一类作战舰艇。两栖攻击舰是20世纪50年代根据“垂直登陆”作战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舰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登陆作战中一般是由大量两栖舰船集结于登陆区。用登陆舰艇进行由舰到岸的换乘登陆或抢滩登陆。随着直升机的性能不断提高,用直升机输送登陆兵实施垂直登陆,既可越过敌方抗登陆障碍、自  相似文献   

3.
非接触式作战是指交战双方在不直接接触的条件下的作战行动,有的称之为“远战”或“超视距作战”、“纵深打击”或“后方打击”。非接触式作战的含义不仅仅是相对短兵相接、拼刀、肉搏等“交手”“交火”而言,而是指下面四种情况:一是超越地平线打击,作战双方不能通视;二是从敌方传感器探测距离以外实施打击;三是从敌方防区以外实施打击;四是从敌方直瞄火力以远实施打击。海  相似文献   

4.
超视距登陆理论超视距登陆理论又称超地平线登陆理论,其根本特征是主张登陆工具在敌人岸上的探测距离之外的海区换乘、编波,高速冲击上陆。而传统的两栖作战理论主张抢滩上陆工具在距岸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电子战谁能取得优势?美国海军早已盯着了制高点。他们对其电子战战略进行了若干研究,以确定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作战层次上,美军正在形成能够更加有效地攻击敌方防空导弹阵地的作战概念,即从“压制敌方空中防务”(SEAD)转变成为“摧毁敌方空中防务”(DEAD),其作战目标从仅  相似文献   

6.
美国海军对岸火力支援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海军的“作战需求报告”明确指出,海上对岸火力支援的目的是压制或摧毁敌方的反舰武器和防空系统,进而压制或阻断对方的进攻、防御和增援行动,以实现所谓早期介入、早期立足、扩大成果、进而展开决定性作战的“来自海上的作战机动”支援。美国海军陆战队认为,对岸火力支援在两栖作战的各个阶段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先头部队作战阶段,主要是实施火力杀伤,火力干扰、火力封锁,火力压制和火力欺骗,务必使先头部队登上海滩;在舰艇-目标机动阶段,主要是支援登陆部队,用密集的近程火力(拦阻火力和压制火力)对机动中的地面部队进行直接支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全球力量投送及全球作战对后勤保障的需求,美军提出了“联合后勤全程支持”(JLOTS)概念。作为JLOTS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国海军规划中的“海上基地”以航母、大型两栖舰及海上预置船作为海基平台,在敌方近岸200-1000海里处建立一个海上中转基地,保证作战物资从美国本土向战区的输送。因为有信心在大洋上保有制海权,美国海军并不担心来往于本土与海上基地间的运输船队及后勤补给舰的安全。作战及支援装备能否安全从海上基地向敌方滩涂的输送就成为有效支援濒海作战的关键环节。因此,跨越从海上基地到敌岸的  相似文献   

8.
海军百科     
●两栖攻击舰 用于搭载直升机、输送登陆兵及其武器装备,实施垂直登陆的登陆作战舰艇。亦称直升机登陆运输舰或直升机母舰。是20世纪50年代在“垂直登陆”理论指导下发展的一种新舰种。 在二战的登陆作战中,一般是由大量两栖舰船集结于登陆区,由登陆舰艇进行由舰到岸换乘或由登陆舰进行由岸到岸的直接抢滩登陆。随着舰载直升机性能的不断提高,用其作为登陆的输送工具,输送登陆兵实施垂直登  相似文献   

9.
张齐新 《国防科技》2000,21(2):68-69
对垂直登陆行动实施烟幕保障,是隐蔽作战企图,减少敌防空火力对己方空中行动的威胁,顺利达成立体登陆目的的重要作战保障行动之一。在高技术条件下,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垂直登陆烟幕保障,最近推出许多新招。 一、迷点 迷点是指将一系列规模不大,互相可不连接的烟幕投放在敌方防御阵地上,形成不规则星点状的烟幕遮蔽区。其目的是迷盲敌防御阵地上可能观察到直升机航道和机降场位置的那些观察所,达成己方垂直登陆的突然性。 垂直登陆时,直升机通常采用超低空掠地海飞行,这样虽然可躲过敌方警戒雷达的侦察,却不能避过敌防御阵地上的目…  相似文献   

10.
美国海军特种作战部队担负的任务是侦察-破坏(敌)沿岸地区的重要军事目标和军工目标;从事水下(停泊处)反舰船破坏活动;破坏海上和岸上固定目标;侦察和毁坏反登陆防御系统;为登陆战役清除登陆、陆上通道的雷障;打击敌方水下破坏力量。美海军特种作战部队编制有  相似文献   

11.
从伊拉克战争看非接触作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非接触作战,是指敌对双方借助高技术监视系统与地面侦察系统相结合的情报信息系统以及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系统,在敌方视距和常规武器射程外实施打击的一种作战形式。这种作战形式早已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崭露头角。美军主要采取两种“非接触”远程打击方式:一种是从距目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今天,海军主要遂行登陆、军队输送及对陆火力支援任务,其作战海域已由大洋前推至各国海岸。随着先进反舰武器技术的快速发展,经常在靠近敌国海岸作战的水面战舰,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可能受到来自敌方飞机、潜艇、岸舰导弹、水雷、导弹快艇等多种装备的全方位攻击。其中受超音速反舰导弹、俯冲式反雷达导弹、低成本无人机等新的威胁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前,台军防卫作战的本质是反登陆作战,即“在敌登陆前、登陆中及占领滩头阵地时,予以击破或歼灭,以确保近海及陆上地区的完整”。近年来,基于反登陆作战在台岛防卫作战中的特殊地位,台军在“战略持久、战术速决、打破封锁、控制海峡、总体作战、全军破敌”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为抗登陆作战进行  相似文献   

14.
科索沃战争中的一天,北约最高指挥官克拉克将军视察位于意大利维琴查的北约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当他坐在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显示屏前时,偶然发现:“捕食者”无人机传送回敌方直升机的情报,E-8“联合星”飞机却没有探测到,而正在同一地区执行任务的一种法军直升机载侦察系统竟然也出人意料地探测和跟踪到这一情况。于是,认为自家的武器装备天下第一的美国将军记住了法军这种雷达侦察直升机的名字——“地平线”,这种可以看到天际尽头的远程雷达侦察系统也由此扬名。  相似文献   

15.
谢健军 《当代海军》2001,(11):37-39
两栖作战部队将是美军应付未来全球危机的重要力量:“由舰到目标机动”和“由海向陆作战机动”,把理论和速度、机动性、火力支援、通信及导航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是美海军关于未来近海两栖作战的革命性概念,海面将作为根据作战时间和地点对指挥官的要求,进行远距离“超地平线”投送作战力量的机动空间从根本上说,这是美军技术优势的产物,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快速发现、识别并利用对方的弱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战争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战争正在从工业时代的“人力密集型”向信息时代的“技术密集型”转变。从战争的可控性角度讲,“精确化战争”是大势所趋。所谓“精确化战争”,就是通过精确的目标侦测定位、精确的兵力使用、精确的火力和信息打击系统、精确的战斗保障,以最低的风险和代价,达成最佳的作战效果。而“灵巧特种战”就是在作战方式上对“精确化战争”的诠释。“灵巧特种战”的灵活运用,一方面可以节约兵力并有助于提高作战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打击精度和震撼力。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灵巧特种战将是打击敌方要害目标、且一击致胜的重要作战手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数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海空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台军的早期预警能力、电子对抗能力、制空制海能力、探潜反潜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等都有所加强,从而增强了台湾当局对其“抗登陆”能力的自信。然而,剖析台军的所谓“抗登陆系统”,不难看出,台湾当局的自信只是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18.
两栖登陆作战的三大难题众所周知,两栖登陆作战存在三大难题:人员输送、扫雷破障和对岸火力支援。为破解这三大难题,涌现出了一批新的装备和技术。例如,以船坞登陆舰 大型气垫船 舰载直升机(或倾转旋翼直升机)为体系的超视距登陆装备已使人员输送的难题得到基本缓解;“机载快速灭雷系统”(RAMICS)等一批机载反水雷装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李异建 《国防科技》2000,21(2):48-49
台湾当局为加强防务,保障其安全,推出了“积极防御,独立固守”的“守势战略”。为贯彻这一军事战略方针,台军撤消了用于“反攻大陆”的特种作战部队和轻装部队换防制度,以便熟悉防卫情况,并把“抗登陆”作为基本作战样式。台军目前提出了“战略上持久,战术上速决,以制空、制海为首要”的攻势防御作战指导思想。新的作战指导思想更加注重联合作战,突出攻势防御、先机制敌;由重视“地面决战”转向“海空决战”和“前沿防御”;由重点实施“抗登陆”作战转为“反封锁”、“抗登陆”作战并重,并优先实施制空、制海作战和反封锁作战。…  相似文献   

20.
渡海登陆作战是一种重要的作战样式。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渡海登陆作战中,登陆部队不仅长时间处于水战环境,而且面临敌方猛烈的火力打击。从集结、航渡、换乘到抢滩登陆的全过程,登陆部队无时不处在高度危险中,这种危险的战场环境必然会对官兵的心理造成影响。加强登陆部队官兵的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登陆作战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