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何峰  谢峰 《国防》2012,(10):51-52
组织军事训练等级评定,是检验部队训练质量、促进战斗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目前,武警部队军事训练等级评定改革正按照全军的统一部署,进入全面深化的关键阶段.笔者认为,今后要继续在科学确定评定对象、准确界定评定内容、完善优化评定周期、积极拓展评定手段上下工夫,确保军事训练等级评定改革取得扎实成效. 科学确定评定对象,提高评定工作的全面性.武警部队2004年颁布实施的《军事训练等级评定实施细则》规定:军事训练等级评定对象,包括机动师师级以下单位及所属警官和士兵,总队、兵团指挥部所属教导大队和直属机动大队、中队,机动支队级以下单位,执勤支队所属机动大队、中队和教导队,以及所属警官和士兵.可以看出,评定对象还不能涵盖武警部队所有警种,导致部分单位对训练等级评定工作不够重视,参与积极性不高.深化军事训练等级评定改革,科学确定评定对象是首要前提.在单位评定上,鉴于武警部队职能任务不断拓展和遂行任务的经常性,应规定无论是机动部队,还是执勤部队,均可申报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并区分机动师、机动支队(团)和执勤师(旅)、执勤支队(团)两类,分别制定评定标准,组织等级评定.在人员评定上,应将机动师、支队(团)级司令、政治、后勤机关副职以下警官纳入军事训练优等个人等级评定范畴,组织执勤师(旅)、执勤支队(团)等级评定时,可将受考单位首长机关、指挥员、执勤士兵和训练基地、教导队教员、学员纳入评定范畴,以充分调动这部分人员的参训热情.  相似文献   

2.
预备役部队的训练是武装力量训练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军事训练为中心,以战斗力为标准”是我军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尽快提高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的主要途径。 (一)坚持按纲施训,提高训练质量。预备役部队的军事训练要严格按照《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与考  相似文献   

3.
军事零讯     
Asia亚洲 四总部发布命令施行军事训练等级评定规定 本刊北京5月11日讯:日前,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发布命令,在全军施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等级评定规定》。全军师以下部(分)队和所属军官、士官、义务兵都将参加军事训练等级评定,以此衡量和确认部队战斗力水平和个人的军事素质。四总部在《规定》中还明确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军事训练等级评定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军事训练的特点,建立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军事训练评价模型,较好地解决以往部队军事员事训练评价存在的片面性问题。运用DEA方法,确定了军事训练评价的输入和输出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军事训练总体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DEA模型,结合实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军事训练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当前部队训练实际,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为军队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万国柱  王志成  李伟明  冯海龙  石宇 《国防》2010,(10):F0002-F0002
近日,黑龙江省军区以打牢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基础为主题,组织省政府、省军区、各军分区和预备役部队有关人员,在齐齐哈尔市开展了民兵预备役部队深入贯彻落实新大纲集训。集训着眼打基础、抓制度、建思路,重点围绕研究解决民兵预备役部队按纲施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组织实施、标准要求、制度规定、方法手段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政工主官“挂帅”,统筹安排,科学计划,形成制度,逐级负责,层层落实,不因单位人事变动而改变,不因任务转变而改变,使战斗精神的培育融人教育、纳入训练、引入军事训练成绩评定。各基层单位要根据统一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培育方案,采取合理方法,在增强官兵综合素质的同时,科学锤炼部队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7.
军事训练是战斗力建设的基本途径.预备役部队是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区是国家军事战略区的领导指挥机关,在加强部队军事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世纪新阶段,军区必须着眼提高战区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积极适应军事变革发展形势,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筹划与指导,努力推进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防》1997,(3)
1991年11月,军委江主席亲切检阅我师,并作了“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预备役部队”的题词,使全体官乒受到了巨大鞭策和鼓舞。五年来,全师官兵牢记江主席题词,以军事训练为中心,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快速动员能力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确立军事训练的中心位置 我师是1983年全军首批组建的预备役部队。1991年以前,全师上下非常重视军事训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荣誉,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军官对和平时期军事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有的干部  相似文献   

9.
新的军事训练大纲对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部队整体训练必须加强整体筹划,注重质量效益,紧紧围绕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战争为核心的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来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全面地检验航天测试发射部队军事训练效果,进一步完善部队军事训练评估体系,提出基于能力的军事训练评估思路和方法,构建了基于能力的军事训练评估指标体系,并详细介绍了应用云模型来实现军事训练评估的具体步骤,最后结合应用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邹小平 《国防》2012,(8):38-40
一、认真研究特点规律,增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指导主动权 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与现役部队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自身的特点规律.必须正确认识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特点,科学把握其训练规律,增强其训练指导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张金刚  刘学伟 《国防》2006,(9):51-51
预备役部队是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的重点动员对象。军事训练是军队建设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从应战应急的双重要求出发,全面加强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不断提高战斗力水平。一是要突出专业训练。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和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专业制订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采取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基地训练与多点训练等多种方式,按照人员齐、内容全、时间足、专业精的标准,抓好预编专业训练。要尽快走开与现役部队对口挂钩训练的路子,区分不同专业分期分批组织各种专业分队到现役部队实施专业…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全军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的部署,去年,军区在某预旅、某预备役工兵团组织了军事训练改革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探索了新形势下加强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提高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为全区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改革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精心筹划,加强指导,切  相似文献   

14.
公安现役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规律,是指客观存在于部队训练诸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其主要包括:任务牵引、理论先导、科技强训、以人为本、训战结合规律.认识部队军事训练规律、遵循军事训练规律,对于加强公安现役部队军事训练工作,提高部队军事训练盾量,不断推动部队军事训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秦桂军 《国防》2013,(4):26-26
搞好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一是要把训练转型作为基本方向。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军事训练必须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要着眼基于信息系统与现役部队形成整体作战能力,结合实际积极推动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转型"。把学习信息化知识、掌握信息化技能、研练信息化战法作为军事训练的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不断  相似文献   

16.
军事训练是平时增强部队军事素质、提高部队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能力的基本途径.新时期新阶段,预备役部队要着眼提高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认真抓好军事训练.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军事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提高预备役部队的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能力,按照总参谋部的统一要求,从2002年1月1日起。全军预备役部队将依据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组织实施军事训练。这是记者从日前总部举办的“全军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集训”上了解到的。  相似文献   

18.
王桂生 《国防》2008,(3):49-50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武装力量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胡锦涛主席指示全军部队积极推动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我军后备力量,与我军现役部队肩负着共同的军事职能任务,因而也要积极推动军事训练由机械化条件下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以增强与现役部队整体遂行任务的能力。具体应做到"五个突出"。  相似文献   

19.
组织军事训练考评是促进军事训练落实、推动军事训练转变的重要手段。在军事训练考评中打假,不仅是一个意识问题、导向问题,更是一个原则问题、方法问题。近年来,各部队广泛开展了"五小练兵"和比武竞赛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训练氛围,部队整体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得到了明显  相似文献   

20.
冯海龙  杨大乾 《国防》2014,(11):60-61
加强军事训练基地建设对促进军事训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应按照科学定位功能、活用方式方法、加强组织领导的思路加强军事训练基地建设,保障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