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乃刚  马喜成  田野 《国防》2010,(7):51-52
统筹规范国防后备力量各支队伍组建工作秩序,是保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为牵引,坚持“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指导原则,科学统筹规范国防后备力量各支队伍组建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2.
江勤宏 《国防》2007,(4):31-33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整顿是巩固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抓好国防后备力量组织整顿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任务牵引,优化布局结构,整合各类队伍,加强规范化建设,切实打牢国防后备力量快速动员和遂行应急应战任务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3.
钱运录 《国防》2006,(8):21-23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统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要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胡主席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推动包括国防后备力量在内的国防力量建设又快又好发展的核心的、根本的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来统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意义搞好经济建设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当前,…  相似文献   

4.
谢伏瞻 《国防》2016,(8):4-7
军民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习主席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必须认清形势任务,切实强化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政治责任;抓住关键发力,不断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质量效益;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构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5.
徐辉升 《国防》2007,(4):38-39
组织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工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国防后备力量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支队伍无序组建、任务重叠、组织交叉、一兵多职、建用脱节,严重影响编组质量.因此,要尽快采取有效对策,按照"组织跟着兵员走、工作跟着任务抓、制度跟着组织建"的原则,全面规范国防后备力量各支队伍组建秩序,确保国防后备力量各支队伍"编得实、管得住、召得来".  相似文献   

6.
谭玉龙 《国防》2005,(8):31-32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理论是我国军事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方面,其创新性发展,不仅是丰富和发展我国军事科学的需要,也是深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改革、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整体水平的内在要求。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理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用创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进一步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当前,必须抓住影响和制约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关键因素以及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研究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如何适应现实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实…  相似文献   

7.
专胡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末端落实的"一线指挥员".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效益的高低.要保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任务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就必须大力抓好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就军分区系统而言,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应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积极整合军地资源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创新后备力量建设发展模式,提高后备力量建设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应以长效融合社会人力建设资源、积极聚合军地装备物资资源、有序衔接国家危机管理资源和科学统筹区位特色优势资源为突破,培育专业常态的国防后备力量组织结构基础,完善多边联供的国防后备力量行动保障体系,搭建双应一体的国防后备力量动员使用平台,形成系统完备的国防后备力量全局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节点之年,是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调整转型之年,军区国防动员建设面临新的任务。日前.记者就做好新年度动员工作采访了军区司令部动员部部长刘维。  相似文献   

10.
邓少雄  陶仲平 《国防》2009,(12):9-9
为适应形势与任务的发展变化,推进全市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近日,重庆市委常委会专题审议通过并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意见》。《意见》紧紧围绕提高应急应战能力和发挥服务功能这个核心,对全市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行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1.
孟永勇 《国防》2013,(8):17-18
党的十八大对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特点规律,加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转型建设,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有效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履行使命任务能力的重要保证。当前,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逐步转型,国防后备  相似文献   

12.
林和平 《国防》2010,(7):73-73
针对当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存在的队伍重叠、编兵交叉等问题,辽宁省军区与辽宁省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国防后备力量队伍组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组织领导、规范布局、组织整顿、建设管理等进行了系统规范。  相似文献   

13.
邢建华 《国防》2010,(1):42-44
国防后备力量成建制成系统动员建设,就是根据动员任务,依托地方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地方一些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系统的人员、装备、物资、技术和设施等动员资源,基本按原有建制整体性使用的动员建设模式。国防后备力量成建制成系统动员建设,强调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路子从白成体系、自我完善的发展模式,转到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高建设质量效益上来。  相似文献   

14.
姬亚夫 《国防》2006,(8):25-28
“双应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是,综合集成国防后备力量应急与应战能力建设,谋求“双应”功能的同步增强“。双应一体化”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贯彻落实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方针的科学举措。新世纪新阶段,要着眼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双重利益,扎实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双应一体化”建设。一、认清形势任务,确立“双应一体化”的建设思路随着社会转型和军事变革的发展,国家安全形势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要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走“双应一体化”之路,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一)“双应一体化”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15.
车华松 《国防》2013,(10):46-48
“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新时期国防动员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当前加强国防动员质量建设的主要任务。国防动员系统必须适应使命任务的新拓展、新要求,紧紧围绕提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能力,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质量建设,努力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边疆省区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羽 《中国民兵》2013,(11):1-1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着“建、转、打”三重任务。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是一项重大现实课题和长期战略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7.
钟志坚 《国防》2010,(7):47-48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家军事力量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要着眼维护周家安全、稳定、发展,大力加强和改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王贺文 《国防》2006,(6):10-12
胡锦涛主席指出,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各项建设,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共同发展。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要充分认识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各个领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要重点抓…  相似文献   

19.
邢书成 《国防》2010,(9):11-13
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是军委胡锦涛主席对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新形势下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职能任务做出的新定位。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重要指示的重要方面,需要我们各级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0.
秦光荣 《国防》2014,(3):4-7
正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给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赋予了新的使命和任务、带来了新的情况和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根本目标,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坚持以使命任务为牵引、以经济发展为依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军民融合为途径,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攻坚克难,努力开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