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海军的两栖舰种类全、性能先进,法国海军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是世界上较典型的一型两栖舰。本文以美国和法国海军的典型两栖舰为对象,分析了这些舰上可开设的作战指挥机构以及为支持这些作战指挥机构开设而配装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情况,梳理了配装的这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具有的主要功能,从发展方式、装备形态和配置方法等方面探析了国外两栖舰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特点与启示,以期为我海军两栖舰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法国作为传统的海上强国和欧盟海军的重要力量,拥有一支较强的均衡装载型两栖作战舰队,主力是2艘“闪电”级和2艘“暴风”级大型两栖船坞登陆舰。2000年,法国海军又与国防部舰艇建造技术局签订了价值4.7亿美元的合同,建造2艘“西北风”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2002年,新舰设计蓝图得到了法国海军认可。自此,拉开了建造“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序幕,开始了法  相似文献   

3.
图解世界     
《当代海军》2004,(10):36-39
01泰国皇家海军舰艇编队访问上海8月11日13时,由泰国海军学院参谋长敦荣萨·弘查隆少将率领的泰国皇家海军“达信”号、“赛布里”号护卫舰组成的舰艇编队,驶抵上海海军扬子江码头,开始对上海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穆东祥 摄)“达信”号护卫舰“达信”“鱼叉”舰对舰导弹“达信”号护卫舰装备的火控雷达02法海军订购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阿尔斯通集团下属的大西洋船厂已经完成了法海军两艘“西北风”级多功能两栖攻击舰中“西北风”号舰艏部分段的建造。这两艘舰是法国国防采办局2000年12月订购的,总造价为5.6亿美元,排水量2.15万吨,分…  相似文献   

4.
法国“西北风”级新型两栖登陆舰的首舰“西北风”号已经于2004年10月在布雷斯特海军造船厂建成下水,预定2005年6月服役。该级舰的另外一艘命名为“托奈尔”的预计将于2006年6月服役。这两艘舰将用来替代目前正在法国海军服役的2艘“暴风”级船坞登陆舰。这是法国继“暴风”、“闪电”级登陆舰之后推出的又一全球瞩目的新型舰艇。  相似文献   

5.
两栖攻击舰体现了美海军“由海向陆”的转型 根据美国海军的作战理论,为了便于前沿部署,两栖舰队被组建成12个“两栖战备群”,每个战备群配备3艘舰艇,核心是1艘“黄蜂”级或“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目前,美国海军共有10艘两栖攻击舰,现役“塔拉瓦”级舰已由5艘减为3艘,“塞班”号和“贝劳伍德”号已于2005年4月和10月相继退役。“塔拉瓦”号、“拿骚”号、“佩雷里乌”号也将在2011-2015年间达到服役年限。虽然美国海军已经着手研究了两栖攻击舰的延长使用期计划,但最终由于技术上无法实现并且经济上难以实施而搁浅。此外,每个战备群还包括2艘小型两栖舰。  相似文献   

6.
简讯     
美新一代 LPD-17级两栖运输坞舰美海军的两栖兵力在未来的10年中将主要由三种类型舰构成。这三类两栖舰是:“塔拉瓦”/“黄蜂”(LHA-1/LHD-1)级两栖攻击舰、“惠德贝岛”/“哈珀斯·费里”级登陆坞舰和新建的 LPD-17级两栖运输  相似文献   

7.
结合美海军不同时期对两栖作战的需求,描述了美海军五代两栖攻击舰的发展历程及作战能力,阐述了五代两栖攻击舰发展和两栖作战理论发展的相互影响,从作战理论与舰艇装备的发展探析了美海军两栖攻击舰的发展思路和特点,为海军两栖攻击舰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可明  崔山 《当代海军》2003,(10):16-17
法国“西北风”级——2艘,2005年,2007年服役。作为北约主要成员及传统海军强国,法国虽然拥有传统的技术优势,造船业发达,包括航空母舰,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在内的大、中型舰艇不断从船台冲向大海,但却迟迟不见两栖攻击舰的身影。  相似文献   

9.
澳政府2008年6月为海军新型“霍巴特”级防空驱逐舰项目选择了西班牙海军F100级护卫舰的改型,同时决定以西班牙27000吨的战略投送舰的改型作为新型“堪培拉”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的设计。虽然称作两栖攻击舰,但“堪培拉”级稍加改装就可摇身一变成为轻型航母。“堪培拉”级预计2012年服役。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4月10日,美国新一代两栖攻击舰"美国"级首舰"美国"号(LHA 6)交付海军,计划年底服役。作为迄今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两栖作战舰艇,"美国"级将取代"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成为美国远征打击群的新旗舰。随着"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的建成服役,美国海军的远征兵力投送和海上作战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研制背景随着"由海向陆"战略的实施,美国海军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远征部队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