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93年到2006年,薛庆云在 延安工作了13年,从军分区参谋长 一直干到司令员。13年前,薛庆云刚 到延安这块生长红色传奇与精神的地 方时,遇到了三件事。这三件事至今 让薛庆云难忘。 第一件事,一位老八路的孙子问 他:"叔叔,我们课本上说八路军用 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八百万军 队,步枪是怎么把小米打出去的呢?" 第二件事,在延安革命纪念馆 一位游客突然拉住他,说:"你是延 安军分区的领导吧,我在电视上见过 你,你们在延安工作太神圣了,我打 心里敬佩你们,如果你到广州来,我 免费拉你参观。"那位游客是广州出 租车司机。 第三件事,一位回延安参观的老 红军临别时,与地方的同志握了握手, 却张开双臂和他紧紧拥抱。那一次, 他流了泪。 "这三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 象,我深感宣传和传承延安精神的使 命光荣、责任重大。"这番话是薛庆 云在13年后的今天说的。他拿过延 安精神的接力棒,却开始于13年前。 只是,这样的接力更需要持久的 耐心、非凡的勇气和一颗淡漠名利的 平静的心。这样的接力,精彩、壮烈 或者幸福,注定都只藏在那个默默无 闻的接力者的心中。 是的,对于薛庆云来说,这样的 接力,从一开始便是幸福的,过程中 始终洋溢着一种幸福的自觉与冲动。 有了这样的自觉与冲动,薛庆云的手 里便幸福地接过了三个接力棒。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接待领导是个筐,不能报销的发票往里装。”一位负责接待工作的同志如是说。 “主管接待的领导能批准吗?” “他超标准接待,我夹几张发票,彼此彼此,不会不同意的,况且,这些钱大多就是这些领导让花的。” “你不怕有人查账吗?” “谁敢查接待领导的账,即使查出来也不敢声张。” 这使我想起一位纪委书记的告诫:“同志,别接受超标接待,当心有人以接待你为幌子,报销大笔非法开支。”接着,这位纪委书记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人报了这样一笔账,接待某某部长,时间五天,花钱五万多元。其实,这几天只  相似文献   

3.
不知不觉穿军装已是第五个年头了,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家人眼中的“大龄青年”。家书也由新兵时的“不要想家,在部队好好干,注意身体”等等,而被现在的“如何处理男女关系,怎样正确交往”取代。我谈恋爱这件事也列入了老爸老妈的“要事日程”。宝贝女儿二十好几了还不谈朋友,是不  相似文献   

4.
宋朝寇准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常常在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寇准读书,督导寇准苦学成才.后来寇准上京赶考,得中进士.喜讯传到家里,寇母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临终前,她将亲手画好的一幅画交给老仆刘妈说:“日后寇准做官,如果有错处.你就把这幅画给他看.”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为庆贺生日,大摆筵席,准备宴请群僚.刘妈认为时机到了,便把画交给寇准.他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上有首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你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寇准再三拜读,泪如泉涌.当即撤去寿宴,辞退所有寿礼,从此专心料理政事,成为宋朝一位有名的贤相.这则历史故事寓意十分深刻.其实,关于长辈给后代留下“财富”的故事古今中外举不胜举.清朝的林则徐在别人劝他为子孙后  相似文献   

5.
李炜 《华北民兵》2008,(8):61-61
寇准,北宋名臣,不惑之年即擢升参政事(相当于宰相),居百官之首。张咏,蜀地太守,吏治清明,才学过人,深谙寇准。早在寇准升任参政事之初就对僚属说:"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耳"。一次,寇准在外出公干时遇到张咏,向其求教,张咏委婉地建议寇准读《霍光列传》。寇准不解张咏话意,回去后急忙取来《汉书》翻至《霍光列传》,一字不漏地读下去。当读到"不学无术"这句话时,猛然省悟:"张公言我,正是此句。多年来忙于事务,懒得读书,确是学术不足了,务须改过才是。"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铜仁军分区认真贯彻落实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身体力行“三个代表”,使军分区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心里想着一件国防“事” 军分区工作可谓千头万绪,但党委“一班人”心里始终想着一件国防“事”,那就是军分区的全面建设。司令员雷动楚坚持调查研究到一线,解决问题到一线。在松桃人武部  相似文献   

7.
该感谢谁     
近读宋史 ,被宋代名相王旦不行“授爵公朝 ,感恩私室”的做法所折服。王旦在担任宋代丞相期间 ,提拔使用了很多人 ,可直到他去世以后 ,有些人还不知道自己是被王旦提拔起来的。王旦曾在生前向著名词人范仲淹解释自己为什么提拔使用人而不让别人知道是自己所为 ,他说 :我提拔使用人 ,只是为国家遴选人才 ,何必让那些被我提拔的人来感谢我私人呢 ?王旦这种不行“受爵公朝 ,感恩私室”的做法 ,以及国而忘家 ,公而忘私的精神 ,值得今人深思和借鉴。现在有些单位的党组织在干部调整后不久 ,就会听到某某是谁提拔起来的 ,某某是谁提名 ,某某是谁的…  相似文献   

8.
“县武装部能够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先进人武部,这成绩来之不易,这也有家属们的一份功劳,一片心意。”辽宁省盖县人武部部长李忠臣这样说。盖县人武部自1986年改归地方建制的五年里,干部的妻子们仍然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取得理想的效果,要做的工作很多:既要考虑宏观环境的改善,也要着眼微观环境的优化;既要重视教育内容的选择,也要注意方法手段的创新;既要注重主体素质的提高,也要强调客体特点的研究,等等。但是从教育者自身工作的角度讲,必须重视以下五个“点”。确立好教育的起始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军人,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通过一件事一件事的引导、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一点一滴地提高觉悟,使大家懂得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做人,…  相似文献   

10.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骑自行车上坡,如果走直线,就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有时甚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还是落个“半坡而废”,甚至会摔得鼻青脸肿、肘破膝伤。如果走曲线,那就容易多了。这件司空  相似文献   

11.
志勇  荣法  俊昌 《中国民兵》2007,(6):39-39
多少年来,部队一直把抓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一件事。诸如“安全是保底工程”,“安全工作六十分”,“安全工作是底线”,“安全工作是高压线”等等,大家都耳熟能详。最近,又有同志把安全工作形容为“易碎品”,听来发人深省,确有耳目一新之感。但如果不能正确领会,也可能使这部分同志感到压力太大,背起沉重的思想包袱,甚至会让“易碎品”这样的字眼捆住了手脚。  相似文献   

12.
用心呈现军营精彩主编:薛舜尧如果没有记错,今年该是近十年来杂志的第五次集体亮相了。不厌其烦地做一件事,即使是自愿,给别人的感觉也该是乏味了。但到底还是要为这样的事庆幸,因为能做一点事的空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拥有做事空间的人是幸福的。我们庆幸赶上了这样的幸福空间。  相似文献   

13.
把一件事做好容易,把一件事连续不断地做好不容易。某通信团就做了件不容易的事——连续九年被军区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  相似文献   

14.
山村启明星     
1986年秋,吉林省舒兰县朝阳乡青林村民兵排长王绍绯被一件事搅得心神不安——几天前,一名基干民兵因赌博被公安局“送”上了警车。这件事,促使王绍绯决心用丰富的文化生活来吸引青年,陶冶  相似文献   

15.
不容忽视的“冷调” 90年代,我国各个领域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参军热”仍是“面貌依旧”,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然而,勿庸讳言,个别地区、个别单位也时时发出“征兵难”的叹息,与目前轰轰烈烈的参军热潮极不协调。 这是来自某大城市一个区人武部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6.
求婚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是在2500米高空,而且只能在8秒钟之内向自己的恋人表达这层意思,那就更需要勇气了。皇家澳大利亚空军上士肖恩·西岗就这样做了。在2月9日举行的一次跳伞比赛中,还在2500米高空作自由落体运动的他靠近一同跳伞的女友——空军上尉托尼亚·卢卡斯,向她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条幅,上写:“你愿意嫁给我吗!?”  相似文献   

17.
管钱的人要做到不贪不占,把“心”放在天平上称,不难。但要坚持原则,不唯权、敢碰硬,对损公肥私的行为说“不”,不易。而云南预师财务科科长李乔书就是这样的人。 说起前年3月中旬的一件事,大家记忆犹新:师机关的一名干部要报账,既没有填报部门以上领导审批的项目开支审批表,所报款项也不符合财务规定。李乔书在审核票据后明确表示不能报。但这名干部却说,是为某领导办的事,  相似文献   

18.
从司令那里出来,翁平暂时来不及考虑自己的事,将司令交办的事向参谋长报过后,就一头扎进了修改演习方案的工作中去。这一点,就连翁平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优秀。因为人毕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高级动物,许多人是不可以将几件事同时放在心里面的,更不可以干这件事时将那件事也不落下。这需要超常的心理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常人做不到,但他翁平却可以做到。翁平为自己能够这样,心底里常常也会乐不可支。工作进展非常顺利,这个时候,上天也在帮忙。翁平按司令要求,将方案作了必要的修改,随后报参谋长,提交常委班子,一路绿灯,报军委和总部时,陈超年还是和翁平一起  相似文献   

19.
养貂小行家     
1981年秋天,河北省深县辛村乡请来两名养貂技术员,在全区办起了第一个养貂场。“养水貂”,在当地是件稀罕事,三里五乡的人都跑来看热闹。基干民兵陈聚文挤在看热闹的人群里,看着那在笼子里跑来窜去的水貂,十分喜爱;听人说,一张貂皮就能卖一百多元,他动心了,决定试试看。  相似文献   

20.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告诉人们,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强、素质有多高、本事有多大,都不能独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一辈子都“万事不求人”,而是需要与人交朋友,得到他人的帮助。因此,人们都喜欢交朋友,遇到困难时,都愿意找朋友帮忙。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交朋友当作一件既快乐又幸福的事,甚而把谁的朋友多作为谁人品好、人缘广、有本事、有魅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