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军人》杂志,是大革命时期以黄埔军校为主体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会刊。实际上,该刊是中国共产党在军校和军队内进行政治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理论阵地。创办时间虽仅有一年余,但在这一时期正值中国政治舞台异常活跃的年代。上承第一次国共合作后黄埔建军;中贯两次东征、平定杨刘、孙中山逝世、沙基惨案、廖案、西山会议派、国民党“二  相似文献   

2.
北伐战争与国民党军事力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23年的军事失败,使孙中山最终从旧的军事路线中觉醒出来,走上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行国共合作的伟大道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1924年春,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10月,组成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年底组成教导第二团,开始了国民党的建军历程。这支师法苏联红军的部队在军队中建立了党代表制和政治部制,以从体制上摆脱晚清以来军队私有化的军阀倾向,保证军队忠于党义、以国民利益为奋斗目标的政治方向。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办这个学校,就是要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至1927年8月南昌起义、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之前这一时期我党有关的军事活动状况,已有不少文章从各个侧面作了论述。本文在史料分析基础上,综合各家所论,从我党早期军事工作与军事组织二方面,对这一时期我党军事活动作一概述,力求使读者对这一时期历史有较为完整的认识。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军事工作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活动开始于参与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的创建;并注意中国共产党内军事人才的培养。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国民党提出了新…  相似文献   

4.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的革命军官学校,是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产物。它培养了众多的军事和政治人才,其中有的成为中国共产党著名  相似文献   

5.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1924年改组国民党后创办的一所训练革命军官的学校。由于其初创时正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以黄埔军校的创建也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大力支持,应该说共产党与黄埔军校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比如,周恩来曾当过政治部主任,恽代英、萧楚女、叶剑英、聂荣臻、熊雄等先后任过政治教官,军校学员中亦有许多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后来我军开国的2位元帅、3位大将、8位上将、6位中将都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黄埔前4期堪称国共合作的典范。而在此期间,毛泽东同志也曾和黄埔军校有过两次“亲密接触”。负责上海地区考生复试1924年…  相似文献   

6.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继平型关大捷后又一次伟大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在如何评价这次战役的问题上,过去史学界往往片面地强调这只是一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行动,它滋长了“速胜论”的抬头,等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前,这是二所国共合作的革命的军事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黄埔港的长洲岛上,故適常称为“黄埔军校”。该校从1924年6月开办至1927年4月间,先后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是两党十年内战后的再次合作。这次合作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国民党为了限制人民抗日力量的发展,在军事供给方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实行歧视政策。中国共产党则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争取一切必需的军事供给。于是,围绕军队待遇问题,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激烈斗争。一、利用合法地位,争取八路军、新四军的合理待遇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认为,由于抗战,我们已经承认国民党政府是中国合法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在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这就是驰名中外,彪炳史册的“黄埔军拉”。然而,曾负“西北黄埔”或“第二黄埔”之誉的西北中山军校和中山学院,却鲜为人知。这两所学校同样是大革命时期两党合作的产物,它们为共同组建革命军队,完成国民革命的任务,在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故应当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论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柳茂坤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不久就分成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及其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所承担的敌后战场,亦称解放区战场。两个战场对夺取全国抗...  相似文献   

11.
古伟俊 《国防》2011,(1):71-72
国共合作抗日,即第二次国共合作,以"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宣布两党合作成立的宣言,与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国民革命失败,以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为分界点,其对军事理论的探索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国共合作建立前,党虽然没有从事具体的军事活动,但却对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观和战争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国共合作建立以后,党结合国民革命战争的实践,进一步对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工农武装的重要地位及革命军队的建设理论等军事理论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早期对军事理论的探讨,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后来我党独立领导军事斗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血腥大屠杀的严重时刻,以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伟大尝试,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探索土地革命、根据地道路以及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因此说,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有其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邓演达(1895—1931),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既是一位“超群出众、得天独厚的革命家”(宋庆龄:《纪念邓演达》),又是一位军事家。他早年求学于广州陆军速成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从1919年起,追随孙中山参加反对军阀的斗争。国共合作形成后,他历任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武昌攻城总司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武汉行营主任,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等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邓演达领导国民党左派反对蒋介石的军事斗争。他一生戎马生涯,尤其是在国共合作时的北伐战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邓演达的军事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机构。 中央军委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因为对军事斗争缺乏认识,最初几年主要是开展工农运动,所以党内没有军事机构。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以后,我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广州共同创办了黄埔军校,党开始介入军事斗争。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便于开展黄埔军校的工作和加强对广东地区军事斗争的领导,中共广东区委建  相似文献   

16.
长征赞     
张晖 《军事史林》2006,(10):30-36
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以武力霸占中国东北,进而觊觎整个中国.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主张和与国民党停战抗日的三项条件,号召并发起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抗日救亡运动.而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所在的苏区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在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统一战略目标下形成的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这一特殊的战争形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无仅有。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使其作用的发挥与其执政党的地位和拥有200多万人的军队并不相称。1937年7月~1938年10月是日军展开战略进攻、中国军队进行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为粉碎日本法西斯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余岸竹 《军事史林》2004,(11):22-24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大元帅任命当时在国民党内资历、人望和地位均尚浅的蒋介石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全权负责该校的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9.
1927年9月,爆发于湘东北、赣西北边境地区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又一壮丽篇章。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城乡,国内政治局势急剧变化,革命暂时转入低潮。在此严峻形势下,为了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正式确定实行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20.
北伐战争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间进行的革命战争。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奉系军阀和其他地方军阀也相继形成。各军阀间为争夺地盘,扩充实力,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已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孙中山先后组织多次北伐,均未如愿。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艰苦斗争,相继创建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成立国民政府,编组国民革命军,进行东征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