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今年,是甲午海战100周年。正如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所说:“没有哪一次的巨大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100年前的甲午海战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历史灾难,但也正是这样一场战争,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1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检讨甲午海战的历史教训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就是中华民族尽管比100年前强大得多了,但仍没有强大到别国不敢任意欺凌的程度。时至今日,世界上有些大国仍不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海军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于1990年2月27至28日在北京召开了纪念甲午海战95周年学术座谈会。海军和军事科学院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来自山东、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和海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军事博物馆、解放军报社的军内外专家、学者,从海军军事学术和军事理论的角度,研讨了甲午海战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及甲午海战与中国近代海军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甲午海战乃中日甲午战争之关键一役,然而清北洋舰队自黄海之战后株守蜷伏军港,惨遭全军覆没,严重影响了整个战局。以往史著均将甲午海战的失败归结于李鸿章“保船制敌”的策略,认为这是“避战保船”的失败主义方针,但笔者在认真查考研究了有关史料之后,认为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尚值得进一步商讨。  相似文献   

4.
"吉野"号快速巡洋舰是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日本海军主力舰,是其联合舰队第1游击队旗舰。甲午海战中,就是它在逃跑中侥幸用鱼雷击沉了我民族英雄邓世昌所指挥的"致远"舰。甲午海战后,它又参加了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可以说"吉野"舰欠下了中国人民笔笔血债。那么这艘曾经"幸运"过的日舰最终的下场如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相似文献   

5.
曹军 《当代海军》2007,(4):74-75
说起北洋舰队,在大家的记忆里面,最为熟悉的就是中日甲午海战,丁汝昌、邓世昌这些历史人物已经深深刻在我们的记忆中。可是不为世人所知的,早在甲午海战之前,北洋舰队曾经两次访问日本,而这两次访问不仅引发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而且对日本给予很深的刺激,这种刺激某种程度上对于甲午海战的结局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北洋舰队初访日本,中国水兵与  相似文献   

6.
说起和甲午海战有关的影视作品,总能让人首先想起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除了《甲午风云》、《北洋水师》这类上了年头的老片子外,近年来国内外也不乏与之相关的新影视作品,而且几乎都能获得较高的关注度。日本电视剧《坂上之云》虽然仅仅只是和甲午海战有一些擦边球的片段,但也引来了热议如潮,足见这一题材影视剧的独特生命力。与这些热热闹闹的事例显得反差极大的是,犹如藏于深谷密林中的一朵奇葩,其实还有一部拍摄水准较高,而且空前绝后地再现了甲午战争的全过程,几乎堪称甲午影像史诗的电影,却长久以来并不为人所熟知。2001年时,好友萨苏通过电子邮件给笔者发来几张他在日本发现的甲午海战题材电影的剧照,图片虽然并不十分清晰,而且尺寸很小,但内容却足以令人触目难忘,图片上出现的竟然是一艘1:1尺寸的"定远"舰局部。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1:1的道具背后到底有着什么不同寻常的故事?这部电影里的甲午海战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这一连串的问题是笔者和很多朋友看到图片后的第一反应,遗憾的是,在当时尽管通过种种努力,却始终没有能够找到这部影片的具体资料,直到不久前,笔者得到了电影的高清碟片,终于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7.
“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是甲午海战清廷战败后中华民族有识之士得出的一个血的教训,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尊心深处的敏感部分。拥有先进的舰船装备,不但是几代海军将士梦寐以求的期盼,也是几代造船人魂牵梦萦的情结。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日甲午海战100周年。值此之际,笔者浅析了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舰队惨败的原因,从而阐明了加强海军质量建设的重要性,并对加强人民海军的质量建设,逐步实现海军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中所以越战越弱,最后全军覆没,除了其他原因外,没有足够的后备力量,以至在作战遭受损失后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造成这种情况则又和清政府在备战问题上的失策以及李鸿章的措施不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于军  韩旭东 《环球军事》2014,(17):16-19
120年前,日本向中国发动战争,甲午海战爆发,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失败了。当今,日本国内右倾势力抬头,不断对中国制造摩擦。日本正出现走“大日本帝国”老路的迹象,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时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对甲午战争战败进行战略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翁军 《环球军事》2011,(3):116-117
1994年4月,也就是中日甲午海战爆发100周年的时候,笔者有幸采访了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次采访中,老人亲口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父亲,北洋水师“来远”号巡洋舰的枪炮二副谢葆璋的故事,以及她所听到和看到的北洋水师和甲午海战。  相似文献   

12.
一段远去的历史最近又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之中,起因是一部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和近期的时局。1894年9月17日中午时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开始向日舰射击,甲午海战就此爆发,这场海战以及前后接续的整场中日甲午战争彻底改变了两个国家的命运。然而这么一场宏大的战争,中国方面其实根本没做好准备,以海战场为例,  相似文献   

13.
一部船政学堂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开放史。人们如是评价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独特地位。的确,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一所学校,能够如此地影响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兴衰荣辱发生着如此紧密而多重的联系。值甲申马江海战130周年、甲午海战120周年纪念之际,  相似文献   

14.
“重庆”号轻巡洋舰是自1894年甲午海战中国损失了两艘7800吨的铁甲舰“定远”、“镇远”号后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重庆”号的前身是英国轻巡洋舰“阿罗拉”号(AURORA),译名为“曙光女神”号或“震旦”号。“阿罗拉”号1937年建成于英国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英国政府为了赔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征用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前的1894年5月7日到27日,李鸿章、定安两人作为钦差大臣对北洋海军进行20多天的校阅。这是北洋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校阅,同时又是甲午战前的最后一次校阅。与此同时,由于有南洋和广东两支海军参与,它也是一次大规模联合校阅活动。对此次校阅过程的考察,有助于分析北洋海军平日训练的成效,也能更好理解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明治天皇提出了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所谓“开拓”的第一个实际目标,就是一海之隔的近邻中国和朝鲜。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这就是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优秀历史题材影片《甲午海战》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郑观应的诗歌《大东沟战争感作》,是描写这一历史事件的佳作。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17.
让甲午告诉年轻一代刘永路古今纵横曾经称雄亚洲、位居世界第四的北洋海军,为何在短短的半年之间,竟全军覆没于“弹丸岛国”日本之手?每当我给年轻的学员们讲述甲午海战的时候,都要求他们深省这个问题。甲午战争已过去100年了,作为海军的一位历史教官,我讲述这段...  相似文献   

18.
李建伟 《环球军事》2014,(17):62-63
如今的刘公岛,已成为胶东半岛上闻名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昔日的水师提督署,已变为人们缅怀先烈的纪念地。 开放参观景点众多 北洋水师公所门前,“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九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博物馆位于刘公岛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现在开放的参观景点有北洋海军提督署、丁汝昌纪念馆、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甲午海战馆、水师学堂、刘公庙和龙王庙等,总面积达十多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60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以甲午海战为题材的历史影片《甲午风云》,这部优秀的电影作品生动地展现了甲午战争中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塑造了邓世昌、林永生、王国成等一系列英雄形象,鞭挞了晚清政府的软弱与腐败,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爱国热潮。  相似文献   

20.
“忘却”的代价冰客甲午海战在一百年前的1894年9月17日爆发。身为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的邓世昌,在率部拼死抗敌弹绝重伤后,悲愤欲绝地推开营救他的水勇,按沉咬衣救他的爱犬,魂归大海,写下了中国近代海战史上最悲壮的一页。今年,广州市政府特别拨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