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鸷鸟将飞,先修羽翼”。旋翼系统是直升机最具特色而又关键的标志性部件之一,旋翼技术是影响直升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内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基础薄弱,直升机旋翼技术一直是制约我国直升机发展的一大瓶颈,曾长期靠测绘仿制或引进专利生产为型号提供装备。  相似文献   

2.
鉴于目前直升机关键部件之一旋翼的现有诊断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以直升机旋翼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构建直升机旋翼状态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设计的系统主要有机载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软件3部分组成,并阐述了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设计方案.该系统的设计将为我国进一步研制直升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直升机对旋翼系统要求极为严苛,旋翼技术也成为衡量直升机先进程度的关键指标,更被视为直升机行业花钱也买不到的核心机密。让六片每片120公斤重、9米长的直升机旋翼,在动平衡试验台以每分钟100到215转速,旋转画一个直径18米的圆圈,这个圆旋翼的翼尖高度差只允许正负5毫米,力矩差只  相似文献   

4.
我国直升机旋翼设计技术起步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直-5、直-6和直-7研制时期,发展于八十年代测仿的直-8金属全铰接式旋翼和参考样机设计的直-11星形柔性旋翼研制,而真正形成能力则是通过直9复合材料旋翼反设计研究、25B旋翼原理样机预先研究、直-10旋翼先期攻关与国际合作研制。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制成功大型直升机先进复合材料旋翼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对双旋翼直升机的微多普勒特性研究相对还很少。建立了直升机旋翼回波的微多普勒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分别计算了共轴式、横列式、纵列式以及交叉式双旋翼直升机的微多普勒。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双旋翼直升机旋翼的微多普勒特性不同,通过对双旋翼直升机旋翼的微多普勒进行分析,可以对双旋翼直升机进行初步分类,为下一步双旋翼直升机的微多普勒识别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说到直升机,人们会记得孩子们爱玩的“竹蜻蜒”,用一根竹竿和几片竹片做成,使劲一搓,便“嗖”的一声蹿向空中。人类就是受它的启蒙发明了直升机。 直升机的英文名为Helicopter,意为“旋转的翼”。这一名称表明了旋翼是直升机的象征。于是,设计师们在直升机旋翼上绞尽脑汁,经过多年的追求和探索,产生了形态各异的直升机旋翼。  相似文献   

7.
独具特色的倾转旋翼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倾转旋翼机是一种性能独特的旋翼飞行器。它既具有传统旋翼机(即直升机)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的能力,在旋翼倾转后、巡航飞行时又酷似螺旋桨动力的固定翼飞机。正是由于突破了传统旋翼机的思维定势,才产生了采用崭新设计原理的倾转旋翼机,使直升机技术得到了革命性、跨越式的发展。倾转旋翼机融合了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的优点,是一种军民两用的高技术产品。它既具有垂直起降能力,能像直升机一样,执行兵员/装备突击运输、战斗搜  相似文献   

8.
新型直升机旋翼系统减摆阻尼器动态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某型直升机旋翼系统对减摆阻尼器的结构及性能的要求,首次研制了一种金属橡胶-钢丝绳索型减摆器。通过粘弹等效阻尼测试,结果表明这种减摆器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且具有减振效果更优、性能更稳定和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等优点,为直升机旋翼系统减摆器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9.
直升机具有独特的飞行性能——依靠旋翼在空中悬停、在狭小空间内垂直起降,使其成为重要的空中运输和作战平台。目前,在旋翼设计中还存在一些空气动力学问题,对直升机飞行产生不利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直升机在起飞、降落和空中悬停过程中,旋翼气动噪声很大;在巡航飞行中,旋翼振动比较剧烈。上述问题大大影响了直升机的乘坐舒适性,降低了直升机的使用寿命;对于军用直升机,还会削弱其隐蔽性,降低行动的突然性和战场生存力。  相似文献   

10.
直升机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数千年前,古代中国就出现了“竹蜻蜓”玩具,可以说是旋翼的雏形。大约到明代,“竹蜻蜓”传入欧洲,被称为“中国的飞行陀螺”。1483年,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绘制了一幅直升机模型图。在随后的几百年中,虽然出现了各种直升机模型,却始终未能向实用型直升机过渡。直到1937年德国人福克研制出一架双旋翼横列式直升机FW61,并试飞成  相似文献   

11.
机载预警雷达对海上悬停直升机的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依托机载预警(AEW)雷达利用悬停直升机旋翼回波信号来探测海上悬停直升机目标的方案.着重就机载预警雷达采用时-空级联自适应处理技术对海杂波的抑制和旋翼回波信号处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有人/无人直升机卫星通信系统信号被旋翼遮挡导致链路中断的问题,根据对前向链路和返向链路数据速率、可靠性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分别提出一种对抗旋翼遮挡的方法。即前向链路采用时间发射分集技术,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返向链路采用基于信号功率的缝隙检测方法确定无遮挡区间,利用无遮挡缝隙进行数据回传,提高了通信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抗旋翼遮挡,技术方案可行有效,具有广阔的示范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有人/无人直升机卫星通信系统信号被旋翼遮挡导致链路中断的问题,根据对前向链路和返向链路数据速率、可靠性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分别提出一种对抗旋翼遮挡的方法。即前向链路采用时间发射分集技术,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返向链路采用基于信号功率的缝隙检测方法确定无遮挡区间,利用无遮挡缝隙进行数据回传,提高了通信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抗旋翼遮挡,技术方案可行有效,具有广阔的示范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两栖登陆作战的三大难题众所周知,两栖登陆作战存在三大难题:人员输送、扫雷破障和对岸火力支援。为破解这三大难题,涌现出了一批新的装备和技术。例如,以船坞登陆舰 大型气垫船 舰载直升机(或倾转旋翼直升机)为体系的超视距登陆装备已使人员输送的难题得到基本缓解;“机载快速灭雷系统”(RAMICS)等一批机载反水雷装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美军正在研制一种新型舰载混合直升飞机。这种直升飞机既可以像原来的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也可以像固定翼飞机那样在空中自由翱翔。该型直升机的名字为“鸭式旋翼飞机”(CRW)。 这种鸭式旋翼飞机研制计划曾因技术和经费问题受挫,但是飞机的研制者们一直坚持认为这种新型直升飞机一旦问世,就会引起飞机设计方面的革命性变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极力推进这一计划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直升机对机载导弹的气动特性和初始弹道的影响,对于改进导弹发射技术和载机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时间滗步进自由尾迹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一种能快速收敛的悬停旋翼自由尾迹模型,并与机身面元模型耦合成旋翼/机身组合体气动干扰模型.发展了一种旋翼/机身组合体干扰条件下导弹气动特性的工程计算方法,并对某型空空导弹的气动特性和初始弹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导弹在最初几米内气动力系数变化十分剧烈,说明直升机确实对导弹具有很强的干扰作用.最后对结果作了简要分析,指出了直升机下洗气流对导弹的气动干扰规律.  相似文献   

17.
夜战之鹰     
米-28N是俄罗斯莫斯科直升机厂(即原来的米里设计局)在米-28武装直升机基础上,研制的一种能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全天候武装直升机。该直升机与美国的 AH-64D“长弓阿帕奇”相似,旋翼轴上方的大圆  相似文献   

18.
动态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与格莱恩航空工业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研制一种新型高速、远程垂直起降飞机。项目预算为 4000万美元,计划2007~2008年进行原型机试飞。初始合同为期15个月,价值640 万美元。这种旋翼机以英国50年代末研制的费尔雷·罗托戴恩原型机为基础,主要执行战斗搜索与救援任务。这种垂直起降飞机与直升机外形相似,但工作原理不同、性能上各有优势。直升机以发动机带动旋翼旋转以产生升力、垂直起降和悬停,通过旋翼面向前、向后偏转实现前进和后退,而这种旋翼机的旋翼是无动力的,在发动机驱动螺旋浆推动  相似文献   

19.
张欣  钟波  刘海建 《国防科技》2004,(12):31-33
军用无人直升机穴VTOL雪,是指由无线遥控设备或飞行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非载人军用直升机。它不仅拥有同“捕食者”、“全球鹰”等固定翼无人机相近的功能,而且由于起降便捷、机动性好,作战用途更加广泛,具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和作战潜力。目前熏全世界约有十几种无人直升机在军中服役,广泛运用于侦察监视、通信中继、扫雷测绘等方面,而真正具备攻击能力的无人武装直升机穴UCAR雪正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穴DAPRA雪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共同研制中。一、军用无人直升机飞行与控制无人武装直升机同直升机一样,有可以旋转的旋翼,旋翼…  相似文献   

20.
卡—50是俄罗斯卡莫夫直升机设计局新研制的攻击直升机。该机机身主要采用半硬壳式金属结构,机长(带旋翼)16米主旋翼直径14.5米,2个主旋翼安装在同一轴上,逆方向旋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单座攻击直升机。由于经费问题,尚未装备部队。 卡—50机动性好。装有2台涡轮轴式发动机,能提供3000千瓦的推力,最大飞行速度(小角度俯冲时)35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4000米,能以180度突然改变航向,在飞行中转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