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世虎 《国防》2005,(12):28-28
信息化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已成为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武警部队作为处置突发事件的“拳头”和“尖刀”,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处突”指挥决策研究,对于快速、稳妥、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化条件下处置突发事件,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处置环境的信息社会化。处置突发事件的客观环境,将不再是相对封闭的小环境,而是信息快速流动、国内外互联互动的社会大环境。媒体对处置突发事件的传播将贯穿事件处置的全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将不再是孤立的,快…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武警部队,是一支处置突发事件的,非常有战斗力的部队……有了突发事件就立即动作,坚决制止于萌芽之中。这一点,对于武警部队来说极为重要”。江总书记不仅充分肯定了武警部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武警部队今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旦有了突发事件,能够拉得出、打得响、打得胜,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战斗任务,这是摆在我们各级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武警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在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一直持续不断的情况下,研究探讨武警部队在局部战争状态下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后勤保障问题,对于未来在局部战争状态下有效地搞好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后勤保障工作,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武警部队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所处的各种“现代条件”,提出科学技术条件是提高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最重要的“现代条件”,还指出“现代条件”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武警部队的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武警总部 《国防》2005,(2):11-14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是武警部队的根本职能和神圣使命。和平时期,武警部队主要担负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怖任务,并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战时协同人民解放军进行防卫作战。武警部队重新组建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部队建设持续发展进步,圆满完成了以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为中心的各项任务,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武警部队建设历来非常关心、高度重视,尤其是江泽民关于武警部队建设重…  相似文献   

6.
民族宗教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特殊的地位、作用,成为国内不稳定的一个潜在因素。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武警部队作为维护国内稳定的中坚力量,在“处突”过程中要“上一线,打头阵”,始终发挥“拳头”和“尖刀”作用。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地区突发事件的动因和处置要求,对于武警部队在民族宗教地区遂行“处突”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方资助经费是各级地方政府和用兵单位,为加强武警部队全面建设、完成以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为中心的各项任务,以专项拨款、补贴经费、配发实物、增添物品等多种形式,支援武警部队建设的经费和物资。地方资助经费划拨渠道多、数额不稳定、开支范围随意、使用管理复杂,其管理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环节。1.把握好请领环节。向地方政府和用兵单位申请资助经费物资,要经单位党委研究同意后,由后勤部门向地方有关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归口及时办理相关请领手续。在办理过程中,要由两人以上共同参与,严禁个人单独办理领报手续。2.把握好人账环节。地方政府和用兵单位拨人的资助经费,要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要通过银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武警部队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应该着力提高“处突”的高效益问题;并就如何才能达到在处置突发事件中提高效益,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9.
适应时代发展和对敌斗争需要 ,武警部队“处突”后勤保障体制应有所创新 ,有所发展 ;要立足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 ,走联勤保障的路子 ;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 ,探讨社会化保障在部队“处突”中的运用 ;要紧随信息革命进程 ,加快“处突”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 ;要满足战时需要 ,组建一支专业化的保障队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下简称武警部队)作为我国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担负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在当前日益复杂的斗争形势中,完成执勤、处突任务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军事技能,而且也要善于运用谋略。《孙子兵法》中所蕴涵的“道义”、“庙算”、“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谋略思想,对武警部队执勤、处突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推进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锐 《国防》2005,(12):21-25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一只“拳头”力量。在和平时期,其担负着执勤、处置突发事件(以下简称“处突”)和反恐的任务;在战时,则将配合解放军部队参加防卫作战。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强调:要加强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推进部队改革发展,全面提高部队的素质和建设水平,把武警部队建设成为政治可靠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胡主席的指示及当前的形势和使命要求武警部队必须科学确立信息化建设内容,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大力提高信息化执勤“、处突”、反恐和防卫作战能力,切实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突发事件尤其是大规模群体性治安事件,骚、暴乱事件表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更大的社会破坏性,这就对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武警部队要圆满完成“处突”后勤保障任务,就必须按照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突破“以自我保障为主”的传统保障模式,借鉴解放军“三军联勤”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武警部队组建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这支部队的建设和发展都非常重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作了多次重要论述,形成了武警部队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提出“公安部队数量不要求大,但政治质量要精”的思想,确立了公安部队(武警部队前身)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原则;邓小平提出使用国家专政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明确了武警部队建设与发展的根本职能;江泽民提出“武装警察部队要牢固树立打头阵、上一线”的思想,确定了武警部队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方向;胡锦涛提出“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的思想,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武警部队建设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新时期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更好地维护国家内部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一支决策效率高.指挥灵敏,反映快速,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综合处突力量,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那么,目前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建立处置突发事件联合指挥系统,以联合指挥系统为核心,把各职能部门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协调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机动部队是武警部队的一支精锐之师,是维护社会稳定、处置突发事件的“拳头”力量。因此,加强机动部队后勤训练力度,提高训练质量,推动后勤训练健康发展,是高质量建设这支部队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处置突发事件.是武警部队一项经常性的首要任务.针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武警部队各项经费都不可能有较大增长的现状,追求处置突发事件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东宁 《国防》2002,(12):18-19
处置突发事件是省军区、军分区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所讲的突发事件,是指那些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扰乱社会治安、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政治性和治安性事件。处置突发事件,重点是控制事态,关键在组织指挥。加强对处置突发事件组织指挥的研究,是军事机关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一、健全指挥功能,实施有效指挥  相似文献   

18.
武警部队是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其处置突发事件的职能具有特殊性。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简称《人民武装警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介绍了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法律制度现状,阐述了当前处置突发事件法律制度存在的一般问题和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立法现状,并提出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法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形势下,武警部队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和“反恐”斗争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军需保障如何紧紧围绕“面向基层,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提高效益,服务中心”的总体思路,按照“围绕规范抓管理,精打细算求效益”的要求,确保部队以执勤、“处突”为中心的各项军需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是摆在各级军需部门面前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20.
徐金才  沈江波 《国防》2007,(6):19-22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多,各种应急突发事件日趋增多,且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动用军队参与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提高军队参与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组织指挥能力迫在眉睫,这也是各级指挥机关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