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于永军 《国防》2012,(6):69
某部举行实兵对抗演习,按照事先设计的万案,是 红军”获胜 然而,演习的结果却相反,原因是,就在“红军向“蓝军”发起冲击时,突然狂风大作,雷雨交加,步兵前进困难,数辆坦克深陷低洼地,贻误了战机 在评判这次演习时,大家都说“太意外了”! 这种带有偶然性的“意外”,往往对作战结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各地红军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央苏区和其他各苏区红军连续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为了表彰有特殊功勋的红军指战员,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制作了三个等级的红星奖章。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曾经指出:“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要全面、正确反映红军反“围剿”斗争的历史,揭示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规律,做到“知彼知已”,有必要对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军事战略(下文中简称“围剿”战略)加以研究。 一、蒋介石“围剿”战略的主要内容 1930年 10月至 1934年 10月,蒋介石为了巩固其反动独裁统治,对全国的红军和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在五次“围剿”中,蒋介石陆续提出了一些“围剿”的方针和作战原则,逐步形成其所谓的“剿匪”理论。纵观蒋介石在五次“围剿”红军…  相似文献   

4.
红军时期,国共两党的斗争采取了以“围剿”和反“围剿”为主的形式。国民党军队企图重兵剿灭红军,红军则以反“围剿”的形式不断打破敌人的进攻,两支军队展开你死我活的撕杀,创作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幅起伏跌宕、精采纷呈的战争场面。在这场激烈的军事斗争中,形成了国共两党不同的作战思想。对这两种不同的作战思想进行必要的比较研究,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一、两种作战思想的形成过程从宏观上考察,红军作战思想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以第三次反“围剿”为标志,之前为创立形成阶段,之后为完善发展阶段。1927年共产党领导的…  相似文献   

5.
“网格”后勤保障方式是指后勤保障与各部门信息上的实时联络,后勤指挥与作战指挥的同步进行,以及保障行动与作战行动的紧密衔接。本文结合信息化联合作战的特点和对指挥的要求,对这一保障方式进行研究。一、采取“网格”后勤保障方式的必要性战场信息网格的运用使后勤保障方式发生了由“树型”运作向“网格”运作的变化,实现了后勤信息的“网格”传输,指挥者可以实时地掌握多层次上的指挥对象的信息,可以控制多层次对象。从后勤指挥本身的特点看,也需要采取“网格”运作式的保障方式。后勤指挥既有本级首长领导下的“块块”指挥,又有上级后…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粉碎了几十万人的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原因很多,而建立于中央苏区时期的红军技术侦察工作为粉碎敌“围剿”和保证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没有电台,从敌人手中“拿”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执行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连续打破国民党军3次大规模“围剿”。随着中央苏区3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蒋介石不顾中共中央提出的共同对日作战的主张,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阴谋策划对中央苏区的第4次“围剿”。在以往的作战中,情报的获取主要是靠派侦察员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两种不同的呼喊创造了两种不同的结局: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干部在冲锋陷阵时,总是振臂一呼:“跟我上!”结果以几万人的兵力打败了拥有数百万美式装备的“国军”;“国军”的军官在生死关头,往往是声嘶力竭地吆喝:“给我上。”结果不得不在小米加步枪的红军面前节节败退。“跟我上”与“给我上”形象地  相似文献   

8.
“三军之势,莫重于将。”古往今来,战争说到底是打指挥的。因此,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军事指挥人才,是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重中之重。世界新军事变革之风正扑面而来,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必须由纵长形“树”状向扁平形“网”状转变,旅团一级的独立性、合成性和作战能力将显著增强,成为未来作战的主体力量。旅团指挥军官队伍素质能力如何,  相似文献   

9.
据日本媒体报道,11月18日结束的大规模海上“防卫演习”让长期自满的日本海上自卫队感到了压力。在这场自导自演的作战中,代表邻国海军潜艇的“红军”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日本舰队的防线。于是,日本右翼势力又开始叫嚣要加快日本海上力量建设步伐,以抗衡邻国不断扩大的“水下军团”。  相似文献   

10.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后不久组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作战行动。从此,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恢复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路线和作战指导原则。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面临的军事形势,仍然十分严重。当时,蒋介石调集一百六十八个团约四十余万人的优势兵力,向中央红军实施进逼包围,企图一举歼灭中央红军于乌江以西地区。中央红军自长征以来,部队从八万六  相似文献   

11.
李静 《军事历史研究》2014,(2):F0002-F0002
正红军在正规建设和反"围剿"作战中建立奖励制度,设立了红星奖章。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中革军委关于制定、颁发红军奖章的命令》,决定设一、二、三等红星奖章。一等红星奖章授予"领导全部或一部革命战争之进展而有特殊功绩的"人员;二等红星奖章授予"在  相似文献   

12.
(一)毛泽东在指导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伟大斗争中,根据客观形势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先后总结和提出的“十六字诀”和“十大军事原则”的作战原则,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原则的骨干内容和中国革命战争基本指导规律的集中反映。“十六字诀”,是土地革命战争前期指导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原则。它在当时解决了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问题。反…  相似文献   

13.
美军第10山地轻步师第2旅战斗队最近参加了名为“作战重点”的先进作战试验。该试验测试了轻型部队采用的多种先进技术,也给美陆军领导者上了一堂“数字化战场”课,并将对轻型部队的作战原则、编制、训练、领导、武器装备和士兵训练等各方面产生影响。本文便是对该试验的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4.
杨茜  赵静 《国防》2005,(9):40-41
2004年2月,美国陆军正式将其网络命名为“陆战网”(LandW arN et),与海军“部队网”、空军“指挥与控制星座网”并列成为全球信息栅格(G IG)的军种子网。“陆战网”涵盖了美国陆军的现有网络、基础设施、通信系统和应用系统,为陆军信息的集成提供了平台。经由“陆战网”建立起的网络,不仅可将作战指令及时传达至各个作战单元,而且各作战单元可随时向上级报告战场态势,并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其最终发展目标为:实现以网络为中心的和基于知识的部队;坚持以网络为中心的数据战略;支持并可嵌入联合作战空间通信系统———G IG的联合部队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三军之势,莫重于将。”古往今来,战争说到底是打指挥的。因此,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军事指挥人才,是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重中之重。世界新军事变革之风正扑面而来,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必须由纵长形“树”状向扁平形“网”状转变,旅团一级的独立性、合成性和作战能力将显著增强,成为未  相似文献   

16.
洪有胜  包磊  郭志 《环球军事》2012,(22):52-55
在军事演习中,美军喜欢将己方称为蓝军,而将假想敌称为红军;作战行动中,美军喜欢在地图上用蓝色符号标示己方,而用红色符号标示敌方。由此可见,“蓝军”即美军或盟友,“蓝军跟踪系统”(BlueForeeTracking,简称BFT)即美军用来掌握参战部队位置与行踪、实现敌我识别的一种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7.
华北机场某空域杀机四伏,鏖战在即。两架“红军”战机突然从云海深处俯冲偷袭而来,“蓝军”两架战机充分利用电子干扰的掩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采用“光电通道”对“红军”展开近距离攻击……2006年8月上旬,空军航空兵某团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和战场环  相似文献   

18.
李涛 《军事史林》2013,(7):33-34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在接连经历四次“围剿”的惨痛失败后,此番卷土重来,国民党军采取了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在苏区周围构筑纵横交错的碉堡封锁线,企图步步为营、处处设碉、层层巩固、节节进逼,封锁、蚕食苏区,最后寻求同红军主力决战。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战略指导,红军先是冒险出击,企图以阵地战、正规战“御敌于国门之外”;继而消极防御,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与强敌拼消耗。结果浴血奋战一年,仍未能打破“围剿”,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19.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深入发展,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蒋介石极端恐慌。他急忙调兵遣将,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连续不断的反革命“围剿”。红军则进行了反“围剿”的活动。“围剿”和反“围剿”,成了十年内战的主要形式。面对着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和有着帝国主义国家支持的强大的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军事变革。各军事大国为了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纷纷提出了在作战空间取得“制信息权”、实施“联合作战”、“精确打击战”和“体系对抗”等一系列新的作战概念或需求。为此,各国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作战系统“综合集成”或“一体化”研究,以形成对武器装备和技术发展的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开发规划和实施时间表。推进装备体系“一体化”建设,业已成为各种类型军队向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而转型的关键之一。为满足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要,装备体系“一体化”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