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代地雷战     
有关资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甲车辆受损失总数的20.7%是由地雷场造成的,伤亡人员的3%是地雷爆炸的结果。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双方坦克由飞机突击和地雷炸而受到的损失达20%。常规反坦克和防步兵地雷耗费时间、人力、物力,所以不能适应现代战争要求。近几年,由于电子技术、微信息处理技术和光学技术飞速发展,地雷的结构和作战性能  相似文献   

2.
小资料     
根据战场的毁伤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于地雷的人数占全部伤亡人数的34%,毁伤于地雷的坦克约占坦克毁伤总数的20%。朝鲜战争中,美军伤亡于地雷的人数占10%,毁伤于地雷的坦克占70%。1965—1970年,在一些地区发生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地雷装备性能的不断提高及电子技术在地雷上的应用,地雷的尺寸、重量明显减小、而威力不断增加。以反坦克地雷为例,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所造的地雷,直径一般为340毫米,总重15千克,装药量为10千克,多数地雷为炸履带雷,只能使坦克失去机动能力,不会炸伤车内人员。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地雷性能迅速提高。雷径减小到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战争中,地甫曾发挥过巨大作用.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损失坦克总数的20.7%是被反坦克地雷所炸毁,苏联军民也布设了2.22亿颗地甫.使德军损失10多万兵员和1万余辆坦克.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4月,俄罗斯国际军贸分析中心发布《国际坦克装甲车市场分析报告》,对2013~2020年主战坦克、装甲战车、轻型装甲车和防地雷反伏击车市场交易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认为,装甲战车出口额与均价将显著提升;轻型装甲车市场暂时饱和;南非、美国将主导防地雷反伏击车市场。主战坦克市场规模将扩大2013~2016年,全球主战坦克出口量为2078辆,价值为59.06亿美元,其中新坦克802辆,价值为48.42亿美元,分别占该装备出口总量的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我们在研究打坦克和打武装直升机的各种手段时,有的同志介绍说,现在出现了一种新式地雷,可以插上“翅膀”,腾空而起,能钻进坦克“天灵盖”,击中空中直升机。究竞有没有这种神奇的“天雷”?地雷地雷,顾名思义是埋在地下的,它是怎么上天称雄的呢? 河南读者 王宏斌 地雷能够上天,在空中组成对付敌机的空中雷场,居高临下,专打坦克“天灵盖”,巧击空中直升机,这是神话吗?这不是神话,而是高科技成功应用于地雷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地雷既无腿也无翅,是用于对付地面目标的一种防御性、被动性的杀伤武器。而人工智能地雷是“有腿地雷”,既能蹦,也能跳,还能飞,能够主动、准确地探测跟踪坦克、装甲战车,垂直攻击坦克的顶部或腹部。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已研制成功或接近成功的智能地雷主要有以下几种:美国 XM-93广域地雷这是专门用来攻击坦克顶甲的一种智能反坦克地雷。该雷布设后展开8条稳定支腿和1个传感器阵列.传感器阵列由3个微音  相似文献   

8.
田武 《云南国防》2004,(4):45-45
防步兵地雷是地雷大家族中最早问世的。老式的防步兵地雷一般装药量比较多,又重又大。现代防步兵地雷已经逐渐改变了其笨重的旧貌,研制出了体积小巧、重量轻便、杀伤力强的各类防步兵地雷。例如:  相似文献   

9.
欧洲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虽然美国没有马上参战,但却促使美国各军种迅速走向战时体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装甲部队开始紧急研制轻中型坦克。 在中型坦克方面美国装甲部队首先研制了作为过渡型号的M3坦克,在此基础上,生产了美国最重要的M4谢尔曼式坦克。轻型坦克则是以M2为基础,发展出M3型轻型坦克。 相对于中轻型坦克的开发,研制什么样的重型坦克一直是个问题。1940年5月德军坦克横扫整个西欧。德国坦克在战场上杰出的表现让美军迅速确立了重型坦克的标准。 这时美国装甲部队希望能按照德军装甲部队中以3号坦克为主力、4号坦克提供火力支援的布局,生产能为M3和M4中型坦克提供强大火力支援的重型坦克。  相似文献   

10.
会飞的地雷     
美军有一种地雷会飞,专门对付坦克。他们根据坦克发动机会发出强大的红外线的原理,制作了红外线引信,安装在地雷内。这种地雷设置好后,处于“守候”状态,能在一定的区域“监视”目标的行动。一旦坦克进入它的警戒地域,红外线引  相似文献   

11.
遥感地雷——安装有声音遥感装置,设置在坦克通过的路旁。当坦克开近时,地雷听到声响,就射出一颗弹丸,把坦克击毁。定向地雷——其作用是专门杀伤敌步兵。使用时要事先调整好角度,使它对准预定的目标,当敌靠近时,将它引爆,几百枚小钢珠便射向敌人。蜘蛛诡雷——酷似蜘蛛,它的弹壳表面有八个  相似文献   

12.
戴察 《军事史林》2008,(11):6-7
朝鲜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把坦克部队分散配给步兵,在战争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多次突破敌军防线,成为人民军迅速南下的决定性力量。作为应对措施,侵朝美军一方面大量配备H20式“超级巴祖卡”火箭筒,帮助步兵打坦克;一方面也用坦克配属步兵支援战斗,对朝鲜人民军进行反击。美军有4个步兵师建制内的坦克营和团属坦克连投入战斗。  相似文献   

13.
一、前 言 八十年代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坦克武器?这是一个颇有兴味的问题。下面按反坦克武器的射程米分类叙述一下。 二、近距离反坦克武器 这一范畴的反坦克武器,有代表性的是反坦克地雷和个人携带的反坦克火箭。 直到数年之前,埋设地雷是专门依靠人力,但在最近,有的国家已开始使用利用机械力的地雷敷设机;另外,利用大口径火炮:多管火箭炮、直升飞机以及战术飞机等布雷的技术也正在完成。八十年代将会出现一种跳跃式反坦克地雷,这种用上述方法布下的反坦克地雷在落下的地点等候坦克,一旦探知坦克到达附近,就点燃推进剂,跳起来向坦克撞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防地雷反伏击车的设计要点。这种防地雷反伏击车是一种能够为士兵提供抵御地雷、简易爆炸装置和其他枪弹威胁的改进防护的战斗用车。涉及防地雷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防护技术和人机环境等多要素综合的工程技术,是一种功能综合、系统集成的满足战场指挥、人员输送、战术侦察、物资运输和战地救护等功能拓展的防地雷反伏击系列车辆基型车。  相似文献   

15.
凡是看过影片《地雷战》的人们,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一致认为地雷战是一种重要的作战样式。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寇,我国广大军民自力更生,群策群力,创造性地开展了“地雷破交战”、“地雷伏击战”、“地雷麻雀战”、“地雷围困战”等形形色色的地雷战。使敌人找难找,躲难躲,被炸得焦头烂额,胆颤心惊。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在高技术武器装备纷纷进入现代战场的今天,地雷战是否过时了呢?这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90年代初,多次局部战争证明,地雷战是造成人员伤亡和各种车辆毁伤的重要因素,是高技术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地雷战仍然充满着活力。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次作战中,苏军一个担任阻击任务的坦克连,在弹药耗尽、德军坦克再次逼近的情况下,连长急中生智,命令全连打开坦克炮炮闩,用信号枪装上信号弹,从炮膛里向德军最前面的—辆坦克瞄准射击。想不到这辆坦克竟然中弹起火,其他的坦克也都被这莫名其妙的打击吓得掉头逃窜。  相似文献   

17.
反装甲威胁正在以四个相关方面成几个梯队的趋势迅速地发展。贴近地面飞行的(NOE)攻击型直升飞机造成主要的威胁侧面。在散布式的子母地雷之后出现了作用距离增大的地雷[1]。“智能的”迫击炮使以前看来非实用的顶部攻击进入了实际应用,以致于一些军队把取代坦克的迫击炮看作是防御中基本的反装甲武器系统。目前,有相当水平的动能(KE) 攻击的威胁正从经典的正面攻击区扩展到整个威胁包络。这些促使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关于装甲攻击的完整概念。  相似文献   

1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德苏等国都生产出大量和优秀的中型坦克,由于中型坦克的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三大性能趋于完美,因此被用来承担装甲兵的主要怍战任务,成为陆军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苏联的T-34中型坦克,  相似文献   

19.
程刚 《军事文摘》2023,(8):16-19
<正>“嗖!”伴随着一声不大的响动,一个黑不溜秋的家伙从地面飞上天,向空中呼啸而过的直升机飞去。这家伙找死吗?想被撞得粉身碎骨?当然不是。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直升机被地雷炸出了大窟窿,冒着黑烟,扎向地面。这个敢攻击直升机的地雷,就是反直升机地雷。在大家的印象中,地雷隐埋在地下,用来杀伤步兵或者摧毁坦克和装甲车辆。但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地雷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款从地上飞上天的反直升机地雷吧!  相似文献   

20.
一、坦克的发展沿革与现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各国的坦克已发展了三代。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坦克为战后的第一代,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坦克为战后的第二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研制的坦克为战后的第三代。1.第一代坦克。战后第一代坦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各国以发展中型坦克为主。战后第一代坦克,一般按重量分为中型、重型和轻型三类。一般来讲,中型坦克在30吨至40吨之间,重型坦克在40吨以上,轻型坦克在20吨以下。中型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成为各国装甲兵的主要装备。另外,这一时期的重型和轻型坦克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