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某月,中国北方某海域这里已经离岸较远了,海面基本太平,只是有些浪涌,而水下,一艘钢铁的巨鲸正在紧张气氛中,等待某个关键时刻。"5、4、3、2、1,发射!"随着于进宝艇长一声令下,隐伏于瀚海深处的海军北海舰队某基地"长城"200号潜艇"鲸"躯一震,潜射导弹迅雷怒喝挟涛涌,长剑万里啸海天!"长城"200  相似文献   

2.
潜艇自航发射鱼雷可以降低发射过程的辐射噪声,有利于提高发射艇的安全性。通过分析自航发射需具备的基本条件、现有533mm口径潜艇鱼雷发射管实现自航发射的可能性、后端补水的自航发射、有动力后端补水的自航发射等几个问题,得出了533mm口径的潜艇鱼雷发射管不可能实现自航发射的结论。另外,对降低潜艇发射鱼雷时的出管速度给鱼雷和发射艇带来的风险作了分析,得出了为保证潜艇发射鱼雷时的安全不能随意降低鱼雷出管速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伊朗于2007年8月31日开始在波斯湾沿岸及附近水域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各军种联合演练,展示"隐形"导弹、鱼雷等各种新型武器。其海军则在霍尔木兹海峡又发射了多枚号称世界上"航速最快"、专门攻击大型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先进鱼雷,绰号为"鲸"的新式鱼雷(波斯语"胡特")。它是伊朗武器库中威力最大、航速最快、下潜最深的鱼雷,这种舰射鱼雷能够攻击在任何深度航行的潜艇,并能够将重型水  相似文献   

4.
潜艇鱼雷发射噪声是潜艇作战的不利因素之一。深入分析了现行潜艇占位射击可行域的局限性,讨论了发射噪声对传统潜艇射击可行域性分析计算所带来的影响。在将发射噪声纳入综合考量后,给出了实际算例,充分考虑到发射噪声对潜艇占位射击可行域的影响,以此为对比得到经过优化的潜艇占位可行域,对潜艇作战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背景资料"夏"级核潜艇("长征"6号)是中国研制的第一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装有12枚"巨浪"-1型(北约代号CSS-N-3)潜射弹道导弹。"夏"级核潜艇1970年代在辽宁葫芦岛船厂动工,1981年下水,1983年8月交付,于1987年服役。1988年9月进行了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成功发射了一  相似文献   

6.
一种提高正横布置潜艇发射装置发射安全性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横布置的潜艇发射装置在发射鱼雷诱饵时,由于受潜艇航行带来的水流作用力的影响,鱼雷诱饵出管后将向潜艇的尾部方向回转,如果潜艇发射鱼雷诱饵时的航速较高,则这种回转将十分严重,有可能与发射艇的尾部相碰撞,这将给发射艇及鱼雷诱饵带来安全性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鱼雷诱饵发射装置在艇上作向前倾斜的斜置式布置结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此种布置方式可以削弱鱼雷诱饵出管以后的回转趋势,从而可以避免较高航速时鱼雷诱饵与发射艇的回转碰撞.  相似文献   

7.
美国海军2003年1月报道,在墨西哥湾验证试验中,“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佛罗里达”号(SSBN728)成功地发射了两枚“战斧”导弹。此次成功发射验证了将SSBN改装成SSGN实现利用潜艇的导弹管发射常规武器的关键要素。第一枚于1月14日发射,是装有测量仪表的“战斧”BlockⅢ导弹,导弹采用MK106火箭发动机,获得目前正在开发的“战术战斧”导弹推进能线图。该枚导弹没有装引信,从潜艇的导弹管垂直发射出去,随后转为巡航飞行阶段,利用全球定位卫星导航系统完成预定的飞行使命,最后就地回收。第二枚于1月16日发射,跟第一枚导弹…  相似文献   

8.
9月7日,据台媒体报道,台“国防部”首度证实向美采购的潜艇构型拥有650口径的鱼雷管,将可发射潜射型“战斧”巡航导弹,未来攻击“三峡大坝”或“中南海”都不成问题。一位将领甚至说,如果拥有此型潜艇,将是惟一能对大陆进行“反点穴战”的攻击性武器。此前,“国防部”副部长蔡明宪曾在“立法院”透露,台所采购的潜艇可发射巡航导弹。  相似文献   

9.
潜艇自航模水下长波遥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利用无线长波对水下潜艇自航模进行长波遥控的通信技术,阐述了长波遥控的发射、接收及天线系统的硬件组成和系统设计。对发射天线的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际电路的阻抗匹配实现方法;对接收信号的噪声和灵敏度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天线的方向性自适应控制技术解决了潜艇水下接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豫夫 《当代海军》2007,(8):26-27
王立申,1946年出生,浙江省青田县人。毕业于台湾海军军官学校1969年班、台湾三军大学海军指挥参谋学院和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教育学函授班,曾在南非海军参谋大学、美国潜艇学校学习,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工业管理硕士学位。王立申1988年5月任"海狮"号潜艇艇长,1989年3月任"海龙"号潜艇艇长,1991年9月任"华阳"舰舰长,1993年10月任"诺  相似文献   

11.
胡宝良 《国防科技》2005,(10):93-93
“八一”建军节前夕,伴着凉爽的海风熏笔者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熏有幸地采访了我国第一代舰载机特级飞行员、二等功臣陈金龙。与他谈起当年完成我国首次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飞行试验航测弹着点时的情景,两鬓斑白的老陈谈及往事,感慨万千,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1982年10月熏我国决定进行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飞行试验。此次试验,作为我军第一代舰载机飞行员,陈金龙有幸地被选为舰载直升机机长随海军舰艇编队远航,执行末区航测弹着点任务。以潜艇为发射平台,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导弹)的明显优点是机动范围广、隐蔽性好、攻击能力高、生存能…  相似文献   

12.
《解放军生活》2013,(3):14-15
导弹发射程序繁琐、条件苛刻,过去,科技密集、造价昂责的战略导弹,像一个个深藏闺中的"娇小姐"。如今,通过加强与气象、测地等17个保障要素的协同训练,实现了从"择机发射"到"随机发射"的转变。过去,导弹静卧深山,发射准备时间长,机动困难。如今,他们通过采取"附加"、"嵌入"信息技术等方式,再加上防化和工兵的配合,实现了从"固定发射"到"机动发射"的转变。面对未来一体化作战样式,主战分队和保障要素的前后方区域划分已越来越没有界限,如何让曾居于后  相似文献   

13.
在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里面,刘涛是一个传奇人物:昔日,他作为一名作训参谋,60多次针对性提出几型装备的新训法新战法,60%被艇员队采纳:如今,作为一艇之长,他更“牛”气十足:在某新型潜艇上首次发射某新型导弹首发命中、首次实现某新型潜艇海上“三级深海援潜”实兵训练、首次单艇成功突破敌反潜封锁区、首次发射某型线导雷对“敌”潜艇实施水下攻击……  相似文献   

14.
德国SUT鱼雷     
台湾在2003年9、10月进行的4次SUT鱼雷潜艇发射训练中,有2次发射后鱼雷未能击中目标。其中1枚SUT线导反潜反舰鱼雷从“海龙”号潜艇发射后,导线断裂后鱼雷失去控制,未能击中目标而漂至宜兰海滩。台湾从印度尼西亚购买的SUT型鱼雷,与德制大批量生产的SUT型鱼雷相比,质量不但逊色,而且价格也贵得多,每枚造价高达127万美元,而且也过了合同约定的保修期,令台湾海军欲哭无泪。台湾潜艇曾进行过106次操  相似文献   

15.
潜艇自航式诱饵组合使用方法的优劣主要评判依据是使用的方法最终使得潜艇对抗鱼雷成功的概率,对抗时间和诱骗距离是影响对抗成功概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又主要围绕发射时机、初始航向以及潜艇机动等几个问题展开。该文通过分析各个诱饵的作战使命,在一定态势下,根据诱饵的性能、鱼雷报警距离及舷角等各方面因素,建立大小口径声诱饵协同作战的弹道模型,并由此得到了诱饵发射时机、初始航向等参数。  相似文献   

16.
2011年2月下旬,一场海上某新型导弹发射在黄海某海域拉开大幕,20多艘驱逐舰、护卫舰、防救船和潜艇通信、雷达、声呐、机电等设备均正常运行,没有出现任何技术故障,顺利完成了某新型导弹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潜艇自航式诱饵组合使用方法的优劣主要评判依据是使用的方法最终使得潜艇对抗鱼雷成功的概率,对抗时间和诱骗距离是影响对抗成功概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又主要围绕发射时机、初始航向以及潜艇机动等几个问题展开。通过分析各个诱饵的作战使命,在一定态势下,根据诱饵的性能、鱼雷报警距离及舷角等各方面因素,建立大小口径声诱饵协同作战的弹道模型,并由此得到了诱饵发射时机、初始航向等参数。  相似文献   

18.
在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有5位身怀绝技的士官,他们终年骑鲸蹈海、披波斩浪、战风击雨,驰骋万里海疆,演绎出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神人神事"。"神雷"廖勇:180枚雷弹无一  相似文献   

19.
半月回放     
700公里7月26日,巴基斯坦当天成功试射了一枚射程为700公里的"哈特夫-7"型巡航导弹。该导弹为可携带多弹头的"巴布尔"系列导弹。这种类型的导弹可以从阿戈斯塔潜艇上发射,也可以搭载在F-16或F-17型战斗机上发射。巴基斯坦于2005年8月11日首次成功试射"哈特夫-7"型巡航导弹。从2005年开始,巴  相似文献   

20.
闫璞  池建文  茹呈瑶 《国防》2006,(7):68-70
2006年4月2日,伊朗在波斯湾海域举行大规模军演时发射一枚名为“鲸”(波斯语“胡特”)的高速鱼雷。该鱼雷从一艘水面舰艇上发射,入水后以极快的速度(100米/秒)成功击沉一艘靶舰。从该鱼雷的外形、速度、发射尾焰和气泡轨迹来看,都与俄罗斯的“狂风”超空泡鱼雷相似。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超空泡鱼雷,由此也引发世人对超空泡武器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