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他曾经是伦敦最受欢迎的社交界宠儿,他的间谍生涯充满传奇色彩。在一本记叙英国谍报史的畅销书中曾写道“英国恐怕还没有第二个间谍能拥有他所有的权力和影响。”他同时也是个搞暗杀的专家,通晓下毒、刺杀、枪杀、扼杀等等致命手段。他总是备有“11本不同国籍的护照和同样数量的妻子”。他就是落日帝国的王牌间谍——悉尼·乔治·赖利(Sidney George Reilly)  相似文献   

2.
普道夫·阿贝尔是前苏联克格勃上校,有"当代王牌间谍"之称.他深通谍术,善于伪装,装什么像什么,成功地扮演了不同角色,西方谍报机关称他为"千面人".他在掩护自己的间谍身份方面取得的成功,一直被作为教育和培养间谍新手的教材.  相似文献   

3.
岳小光  祝韬 《环球军事》2013,(24):62-63
人生如戏,这个词用来评价好莱坞知名制片人阿诺恩·米尔坎是再恰当不过了。20岁经商,40岁投身谍战事业,60岁跻身为以色列四大富商之一,其每一次人生的转型都带有传奇色彩。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曾称他是“以色列最杰出的间谍”。近日,现年69岁的米尔坎面对媒体首次公开承认,自己曾经为以色列谍报部门工作。一时间,这位已经退役近30年的“真实版邦德”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谍报史上,除职业间谍外,被谍报机关发展利用的,不论是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还是地位显赫的政府要员和军界将军,绝大部分人是为了金钱,但也有例外。1976年6月被瑞士法院判处18年徒刑的瑞士前国防军司令让梅尔将军就是这样一位因虚荣而走上背叛国家的间谍之路的人,同时,他也是瑞士有史以来出卖国家机密职务最高的官员。 想让自己名字家喻户晓 让梅尔1910年出生,自小聪明好学,成绩优良,精通法语和德语。他把成为一个勇敢而有魅力的军事领袖作为自己毕生的理想和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发现,在瑞士,教会的社会地位最高,其次就是瑞士军队,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到军队去。为此,让梅尔在1930年刚满  相似文献   

5.
时至今日,西方国家仍然认为,苏联上校奥列格·佩尼科夫斯基是历史上对西方国家最有价值的间谍。他向英美情报机构提供了大量有关苏联战略导弹研制的情况和其他军事技术文件,可以说是间谍中的间谍。这一间谍案俄罗斯人至今记忆犹新。记者采访了英国历史学家奈杰尔·威斯特。为了研究“佩尼科夫斯基事件”,威斯特被特许可以查阅英美情报机构的档案材料,他因此成为这一间谍案的权威。  相似文献   

6.
近日,美国海军“无瑕”号间谍船在我南海水域不光彩的行为曝光后,不禁使人们回想起历史上美国间谍船的种种糗事。在世界军事斗争的大舞台上,美国间谍船就像表演灰色幽默的小丑,经常以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为世界军事斗争剧情添加笑料。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间谍船,能够像美国间谍船那样以“大无畏”的精神前赴后继,创造着一个又一个雷人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苏秦间谍案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秦是战国时期燕国派往齐国的战略间谍 ,其积 1 6年之努力 ,旨在帮助燕王颠覆齐国并获得了成功。苏秦间谍案表明 ,一名战略间谍的成功运用对于战略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这一案例 ,不仅可以了解战国时期“用间”的若干特征 ,而且对于当今的谍报理论研究也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主要基于最新解密的有关俄罗斯档案、特别是二战期间在日本东京活动的"拉姆扎谍报小组"的有关档案。这些档案为学者们观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波谲云诡的远东局势提供了重要机会。作为这个谍报小组的成员,左尔格不仅是前苏联间谍,也是20世纪的著名间谍。左尔格收集情报的范围遍布全世界,时间集中于1939~1941年。他的情报,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较全面反映了远东在此期间的政局变换。  相似文献   

9.
这次美间谍船刺探我情报事件中,扮演主角的是美国海军“无瑕”号海洋监视船。好笑的是,这艘隶属于美海军军事海运司令部的现役军舰却被美方辩解为“民船”,还声称船上并无武装,船员皆为商务人员。但事实上,据美国《环球安全》网站称,“无瑕”号是典型的作战支援舰只,主要任务就是“追踪潜艇”,而且是美军拥有的除潜艇之外最安静的舰只。该舰服役后,  相似文献   

10.
岳小光 《环球军事》2014,(16):64-65
罗宾·史蒂芬斯是二战期间英国军情五处的间谍审讯官,因为右眼总是戴着一副单片眼镜,甚至连睡觉时也不愿取下来,由此得名“鹰眼”。据说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疯眼”穆迪就是参照了史蒂芬斯的形象。不过史蒂芬斯这个现实中的“疯眼”却有着一个在外人看来褒贬不一的“绝活”——他能够不需要任何身体接触就能让落网的德国间谍说出一切。据说,他曾用5年的时间,先后审讯了500余名间谍,这个记录直至今日也没人能够打破。对当时的德国间谍而言,被英国反情报机构抓获只是噩梦的开始,真正惊恐的是接受史蒂芬斯的审讯。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时值俄罗斯反间谍组织成立90周年之际,俄联邦安全总局等机构在莫斯科俄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举力、了名为“反军事间谍行动90周年”展览活动,其中首次披露了充当美国间谍的前苏军少将波利雅可夫在1988年被判处死刑时的受审情形,在西方情报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波利雅可夫对中国读者来说,也许还鲜为人知,然而,他却是冷战时期西方“最成功的间谍”。美中央情报局第十六任局长沃尔西就曾自豪地说:“冷战时期所有的美国秘密特工中,波利雅可夫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0月24日,美国媒体均刊登了一条简短的消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局长理查德·M·赫尔姆斯去世,享年89岁。此时的美国恰逢举国上下正聚焦连环冷血枪手的落网,因而这条消息似乎并没有引起舆论的多大重视。但在美国情报界,特别是中情局内部还是引起了震惊,毕竟赫尔姆斯是CIA的开山鼻祖奠基人之一。他曾在CIA效力27年,从其最初创立到各个与美国利益休戚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有他参与的痕迹,池还是CIA中屈指可数的从最底层一步步干到CIA局长一职的职业间谍大师,并执掌CIA大印达6年之久!最令CIA情报界新老同行敬佩的是,赫尔姆斯具备了职业情报间谍大师的优秀素质,无论风云如何变化,个人安危怎样,始终效忠国家保守秘密。因此,他被人们誉为“严守国家机密”的人。当他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时,他头脑中装着的机密也永远随他的去世而消失了。  相似文献   

13.
作家、大厨、女伶……他们都有令人羡慕的职业。然而,他们在某个时刻也曾经是间谍。间谍就在你身边! 007之父:伊恩·弗莱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向他的一位密友透露了自己内心的秘密:“写一部终极间谍小说。”此后不到10年间,弗莱明的《皇家赌场》(1952年)一炮打响。这部惊险小说所塑造的超级间谍——詹姆斯·邦德迅速扬名世界。此后,  相似文献   

14.
文辑 《当代海军》2002,(12):2-3
9月下旬,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美联社、CNN和美国各大报纸都不约而同地报道了这么一条引人瞩目的消息:中国战机和军舰对正在中国海上专属经济区内从事间谍活动的美国间谍船提出了严正的警告,中国的渔船还撞坏了美国间谍船上的间谍设备,最终将美国间谍船逼出了中国海上专属经济区。对此,美国军方刻意保持低调,美国国际问题专家也强调说,这样的小插曲应该不至于对中美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他是波军总参谋部的上校高参,也是美国中情局的“王牌”间谍,在长达10 年时间里,他向美国提供了多达4.5万页的绝密情报,被中情局授予“杰出情报工作奖章”。但在秘密出逃后,他也被波兰缺席判处死刑,并遭到了克格勃多年的追杀——冷战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在华约军事机关中物色间谍。前波兰总参谋部上校库克林斯基就是他们培养的“王牌间谍”之一。在长达10年时间里,这个中情局潜伏在华约内部的“鼹鼠”向美国人提供了长达4.5万页的绝密情报。库克林斯基为此而得到的奖赏和惩罚是中情局“杰出情报工作奖章”和被波兰依法判处的死刑。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父子兵一直备受世人称颂。战场上有父子兵,竞技场上也有父子兵,娱乐场上也有父子兵。父子兵齐上阵,父携子,子助父,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令人赞叹或唏嘘的父子兵故事。但又有谁会想到,在谍报这条秘密战线上,也不时上演父子兵大戏,但他们留给世人更多的是不为人所知的一面。谍报战线是残酷的,很多父子兵因为间谍行动暴露而锒铛入狱,其中就包括美海军历史上最大的间谍案主角约翰·沃尔克父子。  相似文献   

17.
梁陶  王谦 《环球军事》2008,(14):60-62
乔治·华盛顿,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美国的“国父”。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同样也是美国情报事业的奠基者,被称之为“间谍大师”。  相似文献   

18.
世界谍报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间谍人物,然而与影片《007》中的主人公邦德比起来,大都显得黯然失色;唯独西德尼·赖利让人感到:这就是007的原型。 赖利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显得神秘莫测。关于他的身世,他曾煞有介事地对人说,他是一个当船长的爱尔兰人的儿子,出生在蒂珀雪里。而事实上他是一位俄国妇人和一位维也纳犹太医生的私生子,1874年出生在俄罗斯敖德萨附近的一个小镇上。 大概是因为犹太人血统的缘故,赖利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人公豪苏先生出生于台湾彰化,成长于台北,精通5种语言,曾赴美、法留学,专攻国际关系、国际公法及国际经济,毕业后毛遂自荐加入CIA,在22年的谍报生涯中,周旋于东、西方之间,并任最具职业危险性的“深潜极密情报官”(非官方掩护)长达20年之久,退官后,得准许正式“露面”。全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叙述,还披露了一些中情局的内幕,以还间谍一个真实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彭华 《环球军事》2010,(6):50-51
随着冷战的来临,苏联与西方之间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间谍战。为尽快打开对苏局面,时任美国中情局局长的杜勒斯把不少“苏联通”请进了中情局。其中一位名叫乔治·凯兹瓦尔特,在他的努力下,中情局获得了来自“格鲁乌”的一条“大鱼”——彼得·波波夫中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