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75年MAZO提出超Nyquist码元速率(FTN)理论,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信号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以超过Nyquist码元速率25%以内的速率进行传输,误码性能可以不下降。但MAZO以及至今都没人能完成FTN的接收,因为当信号以超Nyquist码元速率进行传输所引起的码间串扰长度无限长,若要完全消除码间串扰,使用最大似然检测(MLSE)方法,其复杂度无穷大,是不可实现的。基于MMSE均衡和WCE均衡级联的两级均衡已证明在长码间串扰信道下其误码性能接近于MLSE。文章将两级均衡运用于FTN接收,仿真证明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信号以超过Nyquist码元速率25%以内的速率进行传输,误码性能不下降。成功实现FTN的接收,验证了MAZO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HUITS2.0是Harris公司研制的通用传输软件,是数字视频图像传输系统产品系列的一部分。它能使照片和其它图象获取、处理并通过通信信道传输。图像可通过窄带通信装置,其中包括HF,VHF、UHF和战术卫星信道进行传送。HUITS2.0运行在Win-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战场上,图像的分解与恢复是增强静态图像传输抗误码性能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重叠正交变换的多描述编码方法分解图像,采用最大图像平滑恢复算法与空域误码掩盖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恢复分解后的图像,在详细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得出了信息化战场静态图像传输的抗误码策略。最后,通过JPEG2000编解码器开放测试模型Jasper中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军.通信技术述评·军用无线电移动通信技术述评 ·学术论文与技术报告·宽带H ilbert变换器的应用及其实现一种跳频系统的守候接收同步方案-8 COM以太网的二次开发TMS32010/MCS一51两用开发型单板机现代高频无线电通信及其发展波导窄壁鳍线槽定向祸合器的研究分集编码FH一PSK的性能分析一种短波中低速数据终端的设计和实现信道误码对矢量量化编码图象传输的影响一种基于分组传送的话音/数据综合的排队模型模拟语音置乱保密系统的安全性离散余弦变换系数矩阵自适应分类矢量量化图象编码自适应中值滤波改善恢复图象的“方块效应”锁相…  相似文献   

5.
在图象传输和图象处理中,图象变换在理论研究以及实际工作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这里主要介绍二维离散沃尔什(Walsh)变换及其性质。我们知道,一个二维图象,在信道上传输的是用 Fourier 变换之后的代码,而不是图象本身,结果引进了图象编码的技术,因此,必然引进快速 Fourier 变换(简记 FFT)的计算法。本文所介绍的图象变换是用 Walsh 矩阵算子进行变换,在信道上传输的图象是 Walsh 变换后的代码,而不是空间图象。其快速计算法类似于 FFT,由于 Walsh 变换运算仅要求加法和减法,这就使得快速 Walsh 变换(记为 FWT)比 FFT 的运算速度要快得多。在一维情况下,做 N=2~n 点的信号变换时,FFT 需要进行 Nlog_2N 次乘法和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军事战场上通过移动无线信道进行动态图象机动传输的时、空多分辨率特性 ,阐述了用小波变换 (DWT)技术实现具有时、空多分辨率特征的战术机动图象传输的机理 ,并且给出了一种用多片DSP并行结构实现小波变换的动态图象压缩方案 ,该方案具有时、空多分辨率特性 ,可适应战术机动图象信息传递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综合比较了目前国外静止图象传输设备的性能和体制。然后根据自己工作中的不完全的体会,就总体方案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诸如图象参数、编码方法、存贮方法、同步系统、传输方式等等,提出一些探讨性的看法。最后,列举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指挥自动化(C~3I)系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象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在指挥自动化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图象通信主要利用卫星信道传输图象数据,特点是实时,高效、准确、直观、通信范围广、保密性好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图象通信技术必将成为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浮标声纳受到功耗、体积和硬件复杂度等因素的限制,通常将接收数据通过无线信道发送到终端设备进行处理。由于多径传播、衰落特性以及多普勒效应等众多因素的干扰,信号在无线通信传递中会产生误码并影响最终系统性能。针对复杂传输信道环境下的浮标声纳系统,研究了误码率对系统的多目标方位估计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计算机仿真给出了误码率允许的门限。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差分调制的传输方式,差分协同通信虽可有效避免相干协同通信中进行实时信道估计比较困难的难题,具有较高的系统可实现性,但与相干传输相比存在一定的接收性能损失。文中将用于单天线DPSK系统的维特比译码接收算法推广应用于差分协同通信中,构建了基于译码前传协同策略的三节点差分协同通信系统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该系统采用维特比译码接收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差分调制信号采用维特比译码接收可获得逼近相干系统的抗误码性能,这对差分协同信号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信道的传输能力,提出了自适应调制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多信道传输方法.首先,在单模光纤连接上采用直接调制激光器和直接检测技术,给出了传输系统的模型;其次,给出了波分复用信道比特位加载算法;最后,用实例分析了40(或80)km直接调制与检测单模光纤连接系统及传统单一调制系统的传输性能.结果表明:自适应调制信号传输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最佳动态光发射功率范围和削峰比范围分别提高5dB和3dB.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信道误码分布模型归结为简单泊松分布和复合泊松分布,在计算机大量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帧同步码误码分段,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并修正,来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系统信道实时误码率,为误码率的检测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空间在数学微波设备上加装电子战单元的课题,提出了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3.
差分协同通信系统在平坦瑞利衰落信道下存在着"误码平层"效应。文章在研究判决反馈差分检测(DFDD)对点对点通信性能影响基础上,将DFDD技术应用到差分协同通信系统当中,提出了基于DFDD的差分协同检测方案,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案能有效地降低系统的"误码平层"效应,增强了差分协同分集系统在平坦瑞利衰落信道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突发错误信道跳频信号的特点,就如何提高跳频数字信息的传输可靠性,增强跳频数字信息的抗突发错误能力,提出了若干想法和思路,并就其性能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最后用概率增益的概念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模拟信号传输的特点出发,根据A.AXapkebИЧ等人的宽带复合信号最佳接收抗衰落的思想和闭环自适应抗衰落的理论,提出了一种适合于传输模拟信号的频率自适应抗衰落通信的方案。方案析优点在于:在衰落干扰条件下,可保证在宽带范围内,不断对信道分析监测,使整个系统采用最佳频率工作,连续不断地传输有用模拟信号,同时,系统同步简单可行,这种频率自适应抗衰落方案不仅能用于模拟通信抗衰落,而且也适用于数字通  相似文献   

16.
安全性是卫星通信网络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必要保证。将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引入多波束卫星通信网络,可望有效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抗截获和抗侦测能力。分析了卫星通信的物理层安全应用需求,设计了一套波束成形和功率控制相结合的多波束卫星下行链路物理层安全传输策略,建立了信道模型和信号模型,构建了一套多波束卫星网络下行链路的物理层安全性能评价指标,并对指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空地通信信道仿真是通信系统仿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研究接收信号包络分布和多普勒功率谱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路径损耗、信道时延、多径衰落和信道噪声对信道的影响,针对静止信道和移动信道,分别提出了信道模拟器的设计方案,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现有多信道动态接入协议在数据信道接入中存在冲突概率较大,数据报文传输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望模型的信道分配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遗忘因子来反映历史经验对当前信道选择的影响,并根据链路接收方节点中可用信道的声望值大小,选取出期望传输成功率最高的信道。仿真表明该算法在相同网络环境中,能有效提高数据报文传输的成功率,增加网络的整体吞吐量。  相似文献   

19.
在双扩散信道环境下,已证明LOFDM系统误码性能优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文章结合T urbo均衡技术和L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双扩散信道条件下拥有良好性能的T-LOFDM系统,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仿真实验表明:在双扩散信道条件下,T-LOFDM系统具有非常良好的性能,其误码率性能明显优于LOFDM结合MM SE均衡的系统,也明显优于OFDM结合T urbo均衡的系统。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LDPC编码在MIMO-OFDM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LDPC编码的MIMO-OFDM系统的一种改进判决反馈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一方面利用多步预测和干扰对消技术改进了判决反馈算法的精度,另一方面利用空时解码后的序列和LDPC译码后的序列进行了两级反馈信道估计。该算法在利用LDPC码优异的低误码性能改善信道估计精度的同时,有效地改进了LDPC帧过长导致时变信道条件下的信道估计不精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