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义 《国防科技》2003,(10):12-16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了空军的“捕食者”、“全球鹰”和海军陆战队的“龙眼”、“先锋”以及陆军的“猎犬”、“指针”、“影子200”等十几种不同用途的无人机。尽管投入无人机的数量有限,但确为美军提供了“广泛的作战能力”,一半以上的摧毁时间敏感目标的信息是由无人机提供的,任务完成率达76.6%美军共动用了16架RQ-1“捕食者”无人机,其中9架RQ-1A“捕食者”用于执行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7架携带“海尔法”反坦克导弹的RQ-1B“捕食者”主要担任对地攻击任务。  相似文献   

2.
周义 《国防科技》2003,(9):13-15
据报道,美军伊拉克战争中动用了15架R Q-1“捕食者”无人机,其中部分是RQ-1 B攻击无人机。特别应该值得注意的是,每架R Q-1 B攻击无人机均挂载了6枚目前美军最先进的机载精确制导炸弹——重量仅为227千克的小型“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标志着美军的微小型机载炸弹已经从试验室走向战场。 机载精确制导炸弹是在普通航空炸弹上加装制导系统,并安装由制导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3.
提起美军的"全球鹰"、"捕食者"无人机,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在伊拉克战争中,无人侦察机投入战场,已经初步显示出其巨大的威力。然而,美军对此并不满足,依然在追求发展性能更加先进的无人机。据悉,五角大楼准备发展的这两种无人机分别名为  相似文献   

4.
李杰 《当代海军》2004,(10):48-50
阿富汗战争中,美军无人机接连登场,四处出击。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无人机更是频频出动.如入无人之境。就在无人机日趋风日摩高技术战争时.许多人恐怕没有想到已有不少“无人潜艇”正驰骋于水下战场,而一批更新型的“无人潜艇”也在紧锣密鼓的加紧研制之中。  相似文献   

5.
美军使用新型被动攻击子母弹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首次使用了一种称为“被动攻击武器”(PAW)的 CBU-107子母炸弹,单价约20万美元。它是美空军为满足伊拉克战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说起无人机,人们并不陌生。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大显身手的“全球鹰”、“捕食者”、“先锋”、“狩猎者”、“掠夺者”、“不死鸟”等无人机,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几场局部战争中,无人机在侦察预警、指挥控制和精确打击行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正由一支配属力量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作战力量。特别是无人机在作战使用中所独具的零伤亡、高效费比等特点,被誉为现代战争的“宠儿”。所谓无人机,是指由遥控设备或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作的不载人飞机。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其结构简单、重…  相似文献   

7.
军备动向     
美国启动核动力无人机的研制工作据《中国工程技术信息网》5月14日报道,美国防部最近开始启动核动力飞机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任务是把核动力用于无人机,使其滞空时间由以往的几十小时提高到数月。新型核动力无人机除执行侦察任务外,还可装备空地导弹,用于对地攻击。该核动力无人机采用的核动力与传统的裂变反应堆有所不同,它是由铪-178提供能量。用做试验平台的无人机是“全球鹰”无人机。平台的无人机是“全球鹰”无人机。美空军准备生产“捕食者-B”无人机美国《每日航宇》5月29日报道,美空军航空系统中心侦察系统计划处5月27日透露,通…  相似文献   

8.
动态     
“捕食者”加装升级版“海尔法”导弹今年夏天,加装升级版“海尔法”导弹的“捕食者”无人机将飞翔在伊拉克上空,大大提高地面目标打击能力。“海尔法”激光制导导弹重量较轻,便于携带在“捕食者”细长的机翼下。2001年,美国  相似文献   

9.
3月25日,伊拉克在南部城市巴士拉附近击落了一架英国的“不死鸟”(Phoenix)无人机。从伊拉克播放的电视新闻画面上看到,一些伊拉克武装人员及平民在这架被击落的无人机残骸旁欢呼庆祝。这是目前伊拉克战争中英国无人机的第一次损失。  相似文献   

10.
车瑞金  赵国卿 《国防》2003,(10):48-49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我军自建军以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从最新战争中学习战争,则是加快我军质量建军的一条重要途径。伊拉克战争中美英速胜的经验需要很好地研究,伊拉克速败的教训也值得深刻反思。本文结合这次战争谈谈对城市民兵建设的几点认识。 (一) 要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加快城市民兵信息科技力量动员建设。伊拉克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美英军的“信息”优势主导战场,致使一方“耳聪目明”,另一方“耳  相似文献   

11.
备受关注的伊拉克战争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以美英为主的联军以超强的军事实力,迅速占领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这场战争中,美、英、澳、波兰四国先后派出“绿色贝雷帽”、“游骑兵”部队、“三角洲”部队、“夜行者”部队、“海豹突击队”、“空军特勤队”、“SAS”、“雷鸣”等多达1万余人的特种部队参战,针对萨达姆政权进行了一场“自海湾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特种作战”,在战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取得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战果。  相似文献   

12.
李杰 《当代海军》2001,(11):28-30
进入21世纪,许多国家对海军无人机刮目相看。究其原因,恐怕要得益于它们在20世纪末期战场上的突出表现1991年海湾战火燃起,美国海军便在“威斯康星”号和“密苏里”号战列舰上配属了多架无人机这些无人机果然不负众望,不仅及时准确地侦察到伊拉克的海岸炮阵地位置.迅速将信息传给美军作战指挥中心.而且为战列舰上的406毫米巨炮射击提供了可靠的弹道修正,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无人机再立战功鉴此,世界各海军强国近年来纷纷加紧了对无人机的研制和装备。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空中战场“自相残杀”的误击、误伤事件接连不断,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包括:美军 F-16战斗机摧毁“爱国者”导弹系统的雷达、英军2架“海王”直升机空中相撞、美空军 F-15E 战斗机误炸己方炮兵阵地等。为什么这些高技术武器装备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除了人为操作失误外,大多数情况下是“目标识别”功能出了纰漏。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空中战场作战的组织实施极为复杂,尤其是在联合作战环境中,若不能准确、及时地识别空中和地面目标,不仅可能贻误稍纵即逝的宝贵战机,而且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误击、误伤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它在战场上的风头也日渐强劲。特别是无人机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等中大量使用无人机更是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不过,作为另一个军事强国,俄军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也非常重视无人机的作战使用,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进行的以黎(真主党)战争可谓大爆冷门。正像几乎占有全部战场优势的美军一直无法战胜被认为是乌合之众的伊拉克反美武装一样,以色列精锐的陆、海、空军和特种部队在过去近一个月对同样被称为乌合之众的真主党的牛刀杀鸡般的战争中,其军事效果也乏善可陈,其战略战术失误和战争损失倒比比皆是、惨不忍睹。不仅美、英一些军事分析家认为以色列打不赢这场“一支游击队在对抗一个国家”的“不对称战争”,现在以色列自己的媒体也承认,这是一场“最不成功的战争”(以《国土报》语)。牛刀杀鸡,战果寥寥以黎战争初起,以色列倚仗多年来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斯瑞克”这三个字常常见诸各新闻媒体。美向伊拉克战场和韩国分别派出了陆军新概念部队——“斯瑞克”的快速战斗旅。近来,美在调整朝鲜半岛兵力部署的同时,又在非军事区以南地区部署的高科技兵器也包括“斯瑞克”装甲车。“斯瑞克”号称“美军新世纪的快马”,一位美国军方人士说:“这是一种在你想要的时候就可开着走的武器。”  相似文献   

17.
自有战争以来,人们就梦想能从远处打击对方,投送精确致命火力而不危及自己。现在,战争中,美军出动携带“海尔法”反坦克导弹的“捕食者”无人机对可疑目标进行的攻击使这一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研制的可携带一吨炸药的V—1飞航式导弹能自动导航完成空袭任务,开创了现代无人作战飞行器的先河。后来,巡航导弹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远距离打击的精度。在近期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的“捕食者”无人机进行了轰炸,这是美国无人机首次携带武器用于实战,从而拉  相似文献   

18.
美国能够如此快地结束伊拉克战争,除了依靠各种高精度、大杀伤力的武器外,伊拉克战场上各个层次的传感器所组成的密不透风的侦察、监视网也是不容忽视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一、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部署的传感器网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的传感器基本上可分为5个层次太空层、高空层、中空层、低空层、地面层。  相似文献   

19.
1991年“海湾战争”后,“海湾战争综合症”曾成为参战美军挥之难去的梦魇,至少有两万余人身患此病,大大超过了战场上仅有上百人的伤亡数字。而如今,参加伊拉克战争的驻伊美军又受着“伊拉克战争综合症”的折磨。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1月,一枚美国导弹准确地击中了在也门沙漠中行驶的一辆吉普车,车上6人全部死亡。后来证实.被炸死的全部是“基地”分子,其中还有“基地”组织主要领导人之一穆罕默德·阿提夫;发射导弹的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捕食者”无人机。在伊拉克战争中,大量中情局成员和美军特种部队始终在伊拉克中西部地区活动。在美国人怀疑可能藏匿有恐怖分子的阿富汗、哥伦比亚、巴基斯坦、菲律宾、索马里、也门等地,美国的准军事部队和美军特种部队也在秘密进行着“反恐战争”。所有这些都表明.在“反恐”大旗的掩护下,美国中情局和美军部队的秘密军事力量正在悄然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