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军队从事生产经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西汉时期的屯田兵制开始,以后历代相袭,沿续至今。考察我国历史上军队所进行的生产经营,可以为我们今天搞好生产经营提供不少有益的借鉴。汉文帝时,晁错提出“移民实边”建议,以巩固北部边防。后来由于对匈奴战争的需要,屯田随之由民屯而发展为军屯。所谓军屯,就是以军队垦种土地,发展生产,以供军用。如汉武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  相似文献   

2.
军事屯田,是古代驻屯边塞的军队从事有组织的农业生产,以获取军粮,保障军队供给的军事经济制度。军屯在中国军事经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军屯发端于西汉时期。最先提出这一主张的是当时的著名政论家晁错,他在《募民徙塞下书》中倡言:“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汉文帝采纳这一建议,于公元前178年颁诏试办军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  相似文献   

3.
屯垦也叫屯田,它的本意是军队在屯营的地方耕种,而广义则指的是按编制组织人力进行一定规模的农垦。前者是军屯,后者是民屯。屯垦是两千多年封建经济不断遭受破坏和恢复的“调节器”,实际上它起着延缓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我国的屯垦制虽几经兴衰废立,但它都基本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它的内容广泛,除屯田具体工作外,还涉及到土地关系、政权组织、田赋和力役制度、农业科学技术与农业政策等问题,甚至影响到农耕文明的传播,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这说明屯垦制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关系到统治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兵制,前期以卫所兵制为主,后期以募兵制为主。卫所兵制时期,利用军士屯田,军费开支由军屯收入提供。募兵制时期,屯田弛败,军费开支由国家财政供给。对明前期军屯收入、国家养兵量、养兵费用及军屯收入占军费开支的多少,卫所兵制向募兵制嬗变的原因,明中后期国家募兵数量、募兵费用及军费开支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等进行探讨,可以了解明代兵制的嬗变及其对国家财政支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郑成功收复台湾始,为满足反清的战略需求和解决经济的日渐困窘,历代郑氏统治者均大力倡导军屯。郑氏政权不仅将诸镇分派各地屯垦,还颁布屯田八法等法规性文件,从制度上确立军屯在台湾军事、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军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郑氏军队军需粮饷供应难题,并较好地保持了部队战斗力,促进了台湾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从而有效地抗击了清军,维持了郑氏政权的生存。  相似文献   

6.
李新伟 《国防》2011,(2):53-55
军事屯垦,又称军队屯田,简称"军屯",是指军队在屯兵地域从事开垦耕作的社会活动。它主要集中在边疆地区,对于维护历代边疆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明的决策     
西域屯田,渊远流长,自汉武帝首次组织屯田以来,历代相沿。三国时大政治家曹操总结了西汉屯田的经验后说:"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即汉武帝)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让两个儿子率河南、山西的卫军去屯田,一个去辽宁,一个去甘肃。他深有体会地说:"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若屯田"。明代思想家李贽有句名言:"屯田是千古之策"。江泽民总书记在一次重要讲话中谈道:"历史上,我国各个朝代都把屯垦戍边当作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举措。纵观历史,屯田兴,则西域兴,屯田废,则西域乱。"两千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屯田与西域共兴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将"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农业方面的产业军"。"用最新的科学方法大规模地经营农业,以利于全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屯田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从西汉开始在西域屯田戍边,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清、民国时期至新中国。一、两汉时期公元前101年,西汉政府在乌垒城(今轮台县策大雅)设使者校尉,以保障军事补给和来往使者的粮食供应。《汉书西域传》载:"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最早的地方官员,这一地区也是汉朝在天山以南地区的第一个屯田点,也是西域都护府的雏形。公元前60年,汉朝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央王朝在西域统治的完全确立。从此,西域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相似文献   

9.
汉初复员军队方略的评议任宏权西汉初年,复员军队是作为“与民休息”基本国策的战略措施而提出来的。它首先由汉高祖刘邦下诏实施,后经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一直到汉武帝刘彻几代皇帝沿袭推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西汉王朝所采取的其它稳内缓外政策一起,造就了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军事经济同古代文化一样,是我国军事思想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它,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提高军事经济理论水平,促进军事经济研究的健康发展。粮草是古代作战中的头等重要物资,“军无粮食则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纵观古代战争史,历代军事家为了解决军队的粮草供应,精心谋略,运筹帷幄,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古代军事经济思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算是在内“屯田戍边”、在外“因粮于敌”。本文拟对我国古代“屯田积粟戍  相似文献   

11.
西汉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两个封建王朝。这两个王朝都曾出现“盛世”之乱。西汉“文景盛世”期间爆发“吴楚七国之乱”;唐朝的“开元天宝盛世”期间爆发了“安史之乱”。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是汉、唐时规模最大的战乱,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角度看,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是军事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盛世”现象和“动乱”的隐伏西汉初,汉高祖(刘邦)在府库空虚、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并长期维护安全与稳定,清政府在新疆大力推行兵屯、民屯、回屯、旗屯、犯屯等不同类型的屯田。经过统治者大力倡导,各族广大人民辛勤努力,清代新疆屯田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劳动者直接参与作战,所生产的屯粮也保障了军需,同时还使边地得到了充实,巩固了边防。但其经营策略上的某些失误也给后世留下了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13.
鸡西市梨树区梨树乡双胜村是一个远离城区的偏僻山村。以前没有自来水,没有沙石路,全村以种地为生,人均收入不足500元,近年来,双胜村民兵连引导民兵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两条规模生产:一条是种植,加工,出口木耳的“黑龙”;  相似文献   

14.
图说新词     
小康新定义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小康”在中国社会中已由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一个实际的目标。据国家统计局课题研究组对小康进  相似文献   

15.
民兵,民兵,亦民亦兵。顾名思义,作为我国国防后备军力量的民兵显然具有“平时为民”和“战时为兵”的双重属性。准确把握民兵“亦民亦兵”的二重性,把握好民兵“民”与“兵”的“度”,对搞好民兵工作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6.
“民技军用”是指将民用技术用于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加速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的时期,“民技军用”的作用显著上升。本文归纳和剖析世界主要国家“民技军用”的做法、动因和保障措施,以期推动我国“民技军用”的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相似文献   

17.
军屯作为军队粮食补给的重要手段 ,对中国历代国防后勤建设 ,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军屯一词起源于明朝 ,军屯发展呈现马鞍型的历史走向。军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这与它无法替代的巩固国防 ,繁荣经济和增强军队后勤保障的历史作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正没有什么可以阻挡,270万兵团人对于崛起的向往。一个甲子以来,一代代兵团人,热爱祖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在祖国新疆1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建成了独具一格的农工商并举的现代社会体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可歌可泣、可咏可颂的改造荒漠的奇观壮举。追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自西汉张骞凿通西域以来上下两千多年,我国历朝历代,在西域即如今的新疆,遣兵设府,戍边屯田,代代沿袭,采取"平时积谷,战时参战"和"内有亡费之  相似文献   

19.
“民参军”战略的SWOT分析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7年初,国防科工委出台《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指出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进一步对“民参军”管理进行相应规范。这些框架性文件不仅为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也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民参军”合法性的政策依据。SWOT(Strengths、Weaknesse、Opportunities和Threats的英文缩写语,是指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分析法是战略分析的主流分析方法之一。通过SWOT战略工具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明确“民参军”的优势与劣势,认清其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从而制定适宜的发展策略,更好地促进“民参军”战略的落实和国防科技工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民技军用”一般是指国防军工系统或军队系统将民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用于建设国防武器装备体系。笔者认为,广义的“民技军用”还应包括军队装备部门准许民口企业通过招标认证直接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即“民转军”。虽然,我国现行的国防科研生产法规还没有提及民口企业能否承担军品任务问题,但是,在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型的历史时期,“民技军用”对国防科技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民转军”正在成为21世纪世界主要国家装备建设的一个新趋势。因此,装备发展的大环境需要我们对“民技军用”有一个更为广义的认识,对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