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96年台湾大选前后,海外及港台媒体披露了一则令人震惊的秘闻———有“台独教父”之称的李登辉曾是中共党员!随着台湾政局的风云变幻,这段秘闻又时不时地被台湾及香港媒体炒热。吴克泰先生作为李登辉加入中共的介绍人,因此成为港台媒体追踪的对象。笔者曾两次登门拜访吴老。吴老向笔者出示了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和香港《紫荆》杂志等媒体的相关报道文章,并详述了这一尘封达半个世纪的史实。吴克泰原名詹世平,1925年2月15日出生于台湾宜兰县三星乡阿里史村(现拱照村)一户佃农家庭。他少时家境贫困,勤奋好学,是台湾著名的台北二中…  相似文献   

2.
8月11日,陈水扁和李登辉同时参加了“台湾团结联盟”成立一周年大会。李登辉在会上发表演说,全力推动“台湾正名”,主张今后更广泛使用“台湾”名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的“中国”有所区别。另据消息,台湾“外交部”人员表示,台湾已经联合有邦交的国家,以“中华民国(台湾)”的名义再次申请加入联合国,企图进一步分裂中国。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中期,随着李登辉分裂祖国阴险图谋的公然实施,台湾的应用卫星发展计划驶入快车道,被李登辉势力视为逃避军事打击,进行军事抗衡的“救命稻草”,受到了台湾军方的高度重视,其野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侧目。  相似文献   

4.
1986年到1992年这一时期,在台湾政治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蒋经国晚年,台湾政治转型启动。1993年,具有浓厚"台独"色彩的李登辉掌握实权,台军国家认同也正是在此阶段开始了实质性转变。依据《国魂》杂志所载内容,从其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对两岸关系的定位、对"台独"的反应等三个方面考察其历史特征,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台军在两岸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美国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公然允许李登辉访美,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同时也使海峡两岸的关系趋于紧张。 今年6月7日至12日李登辉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通行证后,首次到美国进行了所谓“私人访问”。美国国务院对此辩解说,这仅仅是一次“私人访问”,“丝毫不会改变我们对台湾的政策,也不会改变我们对中国的政策”,同时反而指责说“北京反应过度”。 克林顿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到底是不是美国对台政策的改变?是中国反应过度,还是美国做的太过  相似文献   

6.
李登辉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上。李登辉终于完全撕下了“追求国家统一”的伪装,彻底暴露了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真实面目。李登辉何许人也?综观其上台以来的言行,人们不难看出,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分裂祖国的本质立场。1990年,他刚上台以及以后一段时间里,就支持岛内“台独”势力的活动,流露出“台独”的意向。为此,遭到台湾国民党政府和军界高层一些人士的抨击,并对其进行严密的监控。李登辉为保住“总统”宝座,对其“台独”言行不得不有所收敛。于是大搞两面派手法,…  相似文献   

7.
继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臭名昭著的“两国论”后,2000年4月吕秀莲又鼓吹“台湾的主权是独立的”,台湾与大陆是“远亲近邻”的关系,“两个华人的国家”,这些数典忘祖的分裂行径,理所当然遭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痛斥。中国人民在同李登辉、吕秀莲之流背叛民族,分裂祖国的罪恶企图进行坚决斗争,继续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同时,也对新中国  相似文献   

8.
小木 《宁夏科技》2002,(1):77-78
读者朋友们,您想比较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吗?2002年的《台海传真》栏目将会满足您的愿望?《军事展望》从第1期开始,《台海传真》栏目陆续刊登有关台湾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资料;刊登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历史演变情况;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等等,以使广大读者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台湾问题的有关情况?原则上每期刊登一个方面的内容,到第12期结束,恭请各位读者朋友注意阅读.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台湾在“对外交往”中,以花巨额的美元为媒介,投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搞“务实外交”,实为“金钱外交”,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在去年元旦祝词中表示,台湾要积极争取加入国际组织、扩大对外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李登辉上台之前,台湾当局对其导弹发展情况一向是遮遮掩掩、讳莫如深。李登辉、陈水扁当政之后大肆为台独造势,开始公开鼓吹台湾的导弹发展计划,似乎导弹已经成为台独分子“以武拒统”的一张王牌。其中,地地弹道导弹更是由于被视为具有“决战境外”能力的威慑性,进攻性武器而倍受青睐。  相似文献   

11.
李登辉毫无廉耻地抛出他多年来处心积虑的“两国论”后,引起了全国人民包括全军将士在内的强烈愤慨。重庆市忠县人武部采取多种形式,强烈谴责李登辉“两国论”,决心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为了开展反“两国论”教育,这个武装部专门组织人员编写了一套有关台湾问题的资料,下发到干部职工和  相似文献   

12.
寒丁 《当代海军》1999,(6):10-11
6月初,台湾空军一架F-16战斗机在台湾东部绿岛西南部海域夜航时失踪,为此台湾空军的F-16全面停飞进行调查检测。然而7月间李登辉拋出“两国论”后,台湾军方为了通过炫耀武力,给台湾当局的分裂主张撑腰打气,又迫不急待于7月21日恢复  相似文献   

13.
《国防》1999,(8)
李登辉正在玩火! 7月9日,眼看自己统治时日无多的李登辉图穷匕见了。他一改过去的伪善面目,彻底撕掉丁遮羞布,借接受德国媒体采访之机,公然宣称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从而公开了他分裂祖国的真面目,站到了民族败类、历史罪人的被告席上。一时间,国际舆论哗然,一片愤怒抨击和谴责之声。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神  相似文献   

14.
近来,台湾岛内上演了一出分裂祖国的闹剧,这场闹剧的主角是李登辉。他在7月9日接受"德国之声"电台采访时,公然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主角定调,配角附和。台湾当局的一些头面人物一拥而上,一时间,什么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走到"两个国家",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会谈"的论调甚嚣尘上。"台独"分子大受鼓舞,与这些人一唱一和,台湾政坛顿时热闹非凡。台湾当局这些分裂祖国的言论,将他们一贯蓄意分裂祖国领土和主权、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意图暴露无遗。李登辉之流发表这些分裂言论,其实质是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其要害是否定一个中国原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沙     
你知道中国的东沙群岛吗?你见过台湾军队驻扎的东沙岛上的岛礁与生灵吗?请看本刊图片报道——《中国东沙》。  相似文献   

16.
李登辉在台主政以来,策动“参与联合国”、“争取台湾生存空间”等一系列政治行为,连国民党副主席林洋港、郝柏村都称其“台独心迹昭然若揭”。李竭力强化所谓的“台湾意识”,甚至不惜把外省人贬为“异族”,把国民党政权贬为“外来政权”。近年,由大陆籍势力所垄断或控  相似文献   

17.
《当代海军》2005,(11):F0013
落指键盘,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正如火如荼在续写两岸同根同源。无独有偶,台“军购案”期间再度被封杀,这是第30次,屡战屡败。两则信息,不经意间闯入脑际,似乎无因,可细一琢磨,则有果藏内。李敖是今年从台湾抵达大陆的众多中国人中的一个,但他的抵达无论是对于台湾的中国人,还是对于大陆的中国人,都具有相当大的震撼力。啥故? 皆因李敖是当年在台湾岛内反对独裁、如今在岛内反对“台独”势力的政治斗士,是他自己笔下“白话文前三人:李敖、李敖、李敖”的学者,是《北京法源寺》、《上山上山爱》、《传统下的独白》等书的作者,是一个出生在哈尔滨,从小长在北京,后来移居台湾的普通中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即将过去,在祖国统一大业问题上只剩下台湾问题没有解决,这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尤其是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公开亮出“台独”主张之后,更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增加了变数,形势扑朔迷离,变化多端,给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在香港、澳门回归之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更是当前中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国政府统一台湾政策的迁延 所谓台湾问题就是台湾回归祖国大陆,反对分裂,统一在一个中国之下的问题。而解决台湾问题的目标和政策及实现手段是经过几个阶段不断演变的。 第一个阶段:从…  相似文献   

19.
自1986年台湾当局推行所谓的“政治革新”以来,特别是1988年李登辉登上权力顶峰以来,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泛滥,台湾当局的“台独”意图日渐明朗,在此期间,台湾正式确立了守势战略,推行“兵力整建”计划,强化所谓的“国防自主”、“自研自建”能力,谋求对抗祖国统一的综合军事实力,为“台独”打气撑腰。在70年代以前,台湾的防务和武器装备实际上依赖美国。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台湾当局提  相似文献   

20.
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台独势力更加猖獗,祖国统一大业受到严重威胁,已在改善着的两岸关系再度紧张,台湾的走向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 据史书记载:先秦时代,中国大陆已知道台湾的存在。战国时称之为“夷岛”,秦汉时称之为“东鯷”、“夷洲”。公元230年,吴王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到达台湾。到了隋代,海峡两岸间的接触更加频繁。公元605~610年,隋杨帝杨广曾先后派朱宽、何蛮、陈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