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瞄准式战斗部的最佳起爆延时与传统周向均匀战斗部有很大区别,相关研究很少,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通过静爆试验得到瞄准式战斗部破片的分布数据,并据此计算出了战斗部静态条件下的威力半径。利用导引头失效前某一时刻所测参数和引信探测到目标初始时刻的参数,结合最佳起爆距离研究结论,通过计算剩余飞行时间,推导出了战斗部的最佳起爆延时。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得出,为避免引信探测到目标前目标就运动到最佳起爆距离处的情况出现,破片束静态锥角应大于等于8.2°。  相似文献   

2.
瑞典Ericsson微波系统公司研制了一种POinter近程防空监视雷达用于出日,目前已至样机阶段。该系统是一种三坐标全固态雷达,它可与Mistral、Stinger和Starburst等近程防空导弹系统一体化。Pointer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减少目标搜索时间并增加拦截目标数,提高近程防空系统的总体作战效果。该雷达的探测距离超过20km,探测高度为9~10km。Pointer是一套全自动系统,它包括一个X波段雷达,一个信号处理器,一个声音、数据通讯系统,一个远距离雷达控制监视器,及一个28V直流发电机。该系统还提供备用电池并可加装一个敌我识别系统。该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固定式超近程防护系统的拦截效率,进一步优化攻击单元的分布参数,将分布方案的分布参数5个射角和35个射向作为自变量,以拦截概率作为因变量,将已有的32种方案的分布方案及统计模拟所得的拦截概率作为样本值,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过不断筛去显著性比较差的变量,最终得到比较满意、显著性比较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的建立为进一步优化分布方案的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建立进一步优化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程车载防空系统拦截空地导弹的制导问题,设计了一种视线指令制导律.首先建立了地面站、拦截弹和空地导弹三者之间相对运动模型,然后以控制拦截弹位于地面站和空地导弹连线上为目标,根据三者在空间的几何关系设计了一种视线指令制导律,并对拦截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制导律能够有效保证地面站的安全,与比例导引律相比,提高了制导精度,缩短了拦截时间.  相似文献   

5.
近程防空中的国土防空与野战防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程防空中国土与野战防空导弹的不同任务、目标,发展不同的拦截技术确定其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结合国外发展动向研究了目前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反舰导弹的超声速特性使得现役近程舰炮武器系统的反应时间严重不足,毁伤能力明显下降.针对高速目标,分析了目标对系统的随动性能需求,研究了系统情报处理、传感器捕获跟踪及火控解算等时间特征参数、及系统毁伤能力,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分析结果表明,可以提高近程舰炮武器系统对超高声速目标的跟踪毁伤能力,实现对该类目标的有效拦截.  相似文献   

7.
针对单通道探测的不足,提出了毫米波主被动阵列探测技术,为导引头提供更加真实详细的目标信息。主被动复合探测体制可以结合雷达和辐射计的优点,远程时使用主动探测,可以增加探测距离,近程时使用被动探测,可以避免角闪烁。当弹丸以一定转速垂直下落时,毫米波波束和弹轴成特定角度对地面作螺旋圆锥扫描,当波束扫描过目标时,探测器阵列输出与目标相对应的信号,通过对各个通道信号作相关处理判断即可确定目标的精确方位,此时输出修正或起爆信号。试验表明该技术能够精确探测目标中心。  相似文献   

8.
分析导弹垂直发射方案的目的是在于确定近程拦截采用垂直发射方案的可行性。本文研究了导弹助推加速度,拐弯开始时间,俯仰速率和推力矢量控制的偏转控制极限等参数对在最小高度上实现快速拐弯所带来的影响,对推力矢量控制的导弹和仅仅利用气动力控制的类似的导弹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近程拦截的垂直发射方案和推力矢量控制技术一起使用是可行的,是有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防空导弹拦截TBM目标分配的要求 ,利用初始探测信息快速概定来袭TBM的弹道及落点 ,并进行目标概分 ,然后根据进一步的探测信息对TBM弹道进行递推最小二乘逼近 ,预测其落点 ,为防空导弹火力单元提供较精确的TBM弹道诸元及落点预测值 ,提高拦截TBM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根据无人机"蜂群"技术和作战特点,针对传统防空体系对无人机"蜂群"探测距离近、拦截效果差、无法攻击其投放平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防御思想的低空近程反无人机体系构想,设想将新型反无人机导弹、激光武器、"捕蜂者"无人机、无线电干扰设备和多种探测传感器融入到现有防空体系之中,以此来提高现有防空体系对低空、小型、慢速、群目标的防御能力。该作战体系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适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未来反无人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