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当前陆军合成营作战仿真模型缺乏整体设计、模型重用性差以及集成效率低的现状,从顶层设计入手,提出基于组件化建模方法的模型体系架构。该模型体系以组件为中心,以平台组件、装备组件、行为组件、辅助组件为重点,聚焦功能组件建模,可为构建良构的陆军合成营作战仿真模型,规范模型设计、开发、集成和运行,提高模型资源重用性,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提供先进的应用框架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作战行动模型一直是训练模拟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作战模型系统的核心和基础。针对当前作战行动模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以及根据灵活动态地构建作战行动模型的仿真需求,将可组构性仿真思想引入到作战行动建模中。首先分析了作战行动可组构性建模的可行性,然后探讨了基于可重用元行动模型的作战行动模型组构方式,最后给出了可组构的作战行动模型具体实现方法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在装备采购项目组织流程设计中引入角色网络理论,构建装备采购项目组织流程设计的角色优化模型,从流程人员设计、工序设计和反馈设计等3个方面阐述角色优化模型用于流程设计的推导过程,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某装备采购项目组织流程设计实践中。通过流程设计前后的对比分析,该模型能够有效进行装备采购项目组织流程设计,有着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DEVS建模仿真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将XML和组件技术开发方法引入到仿真系统开发中.提出了基于组件的DEVS建模仿真框架,可以很好地支持仿真模型组件从静态模型描述到动态模型的调用,支持模型组件的重用和组合.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了基于粒子系统的战场特殊效果建模仿真,统筹兼顾逼真性、实时性和开放性,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了经过优化的战场特殊效果通用粒子系统模型,并对常见特殊效果进行了具体实现,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6.
军事装备铁路运输性试验仿真程序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军事装备运输性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提出了军事装备铁路运输性试验仿真的程序与方法,并将其划分为仿真系统建模、仿真试验、模型验证、模型修正和应用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等5个基本步骤。按照制定的程序与方法对某在研装备进行了运输性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制定的程序与方法是可行的,可为军事装备铁路运输性试验仿真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7.
情报、监视、侦察(ISR)建模是战役级作战仿真建模的重点和难点,在仿真中不仅要求ISR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战场空间实体之间的感知交互,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运行速度。为了解决此问题,以随机性理论为基础进行情报监视侦察的建模仿真,以区域侦察飞行器图像情报的建模全流程为例,阐述其主要环节的建模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套建模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与传统的确定性ISR建模方法相比,该方法在保证仿真精度的同时提高了运行效率,为战役级作战仿真中C4ISR建模与仿真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Simulink的电子装备机理模型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子武器装备模拟训练器开发中,基于装备信号流程建立机理模型的思想.设计了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机理模型的方案.针对建模方法,多分辨率建模,装备故障模型,模型时间与仿真时间同步推进,Simulink与Windows的数据动态交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AUML的装备维修保障系统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UML(Agent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一种基于扩展UML的多Agent系统建模方法。针对当前基于Agent的装备维修保障系统建模存在的不足,尝试采用AUML技术来实现对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的建模。通过组织目标分析,建立了系统的角色模型,采用Agent类图和扩展的UML顺序图分别建立了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较好地描述了系统中各Agent的结构及其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MDA在分布式仿真特别是在HLA仿真技术中的应用情况缺乏对MDA与HLA结合的仿真技术整体性的认识,不利于仿真系统开发的宏观指导.基于MDA的HLA仿真技术框架的提出就是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基于MDA的仿真系统开发过程.该框架从模型通用性的静态角度和建模仿真过程的动态角度出发,分为HLA仿真系统主题域的划分和HLA仿真系统开发过程两部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今后开展基于MDA的HLA仿真研究提供了一种宏观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战仿真实体一体化建模的结果是生成能够便于计算机实现的作战实体类的组件模型,目的是提高模型的重用性和建模质量,使模型开发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主要论述基于一体化建模的作战仿真实体模型开发方法和过程,从模型转换的正向工程和逆向工程两个思路来阐述实体仿真模型一体化建模过程,采用基于模型驱动架构MDA(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的作战仿真系统开发方法,并通过Web服务的方式实现建模、仿真与体系对抗的一体化,屏蔽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和数据间的异构性。  相似文献   

12.
面向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的多分辨率建模问题,提出了一种装备维修模型的聚合方法,为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模型的聚合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该方法通过聚合故障输入和推理维修状态实现维修模型的聚合。最后通过基于MATLAB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实例验证可以看出,该方法缩短了仿真时间,减少了复杂系统底层建模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超短波通信是军事通信中广泛应用的通信方式,如何根据应用需要建立适合的网络与通信模型是作战建模与仿真中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当前超短波通信建模研究的现状,在详细探讨建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超短波电台网网络模型,给出了有效通信距离简化模型,以及考虑战场电磁环境和地理环境的通信链路质量模型,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该模型能够有效解决作战模拟中超短波通信效果对于作战效能影响分析的问题,简化了模型设计,提高了模型应用性,也为短波、微波、卫星等其他类型网络模型设计提供了参考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探索性分析法仿真的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探索性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探讨建立适合探索性分析法仿真的模型问题.提出了通过分解和校准建立多分辨率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低分辨率模型的校准、对高分辨率模型的分解以及输入参数的取值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模型的实用以及模型的有效性问题,为探索性分析法仿真的应用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
建立科学的结构模型是进行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仿真的基础和关键环节。针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Multi-Agent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模型建模方法,设计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模型结构。利用Multi-Agent建模技术,把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实体映射成相应的Multi-Agent系统,并以Agent的形式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这一客观复杂系统进行了深刻的认识,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建模仿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作战指挥工作流程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作战指挥工作流程的建模与仿真研究较少的现状,采用了基于高级Petri网的建模方法。首先在企业相关概念定义基础上,对建模对象———作战指挥工作流程进行了定义,简要介绍了Petri网建模方法的特点以及对基本Petri网的扩展,举例说明了4种过程机制映射到Petri网上的方法,提出结合树状组织结构图和资源管理表的方法扩展Petri网库所容量的含义及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水雾扩散模型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水雾红外衰减模型时,通常把水雾空间看作单一均匀整体处理,然而雾滴的扩散现象使水雾的雾滴密度无法保证处处相等,所以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普遍存在较大偏差。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高斯扩散理论与Mie散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案。通过将水雾空间划分为多个子空间,并计算每个子空间内水雾消光性能的建模方法,提高建模的准确性。同时结合红外制导导弹来袭的方向变化,计算出不同方向上的水雾消光性能。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这种建模方式能够很好地克服以往建模方法的缺陷,为探索水雾的精确建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建立水雾红外衰减模型时,通常把水雾空间看作单一均匀整体处理,然而雾滴的扩散现象使水雾的雾滴密度无法保证处处相等,所以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普遍存在较大偏差。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高斯扩散理论与Mie散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案。通过将水雾空间划分为多个子空间,并计算每个子空间内水雾消光性能的建模方法,提高建模的准确性。同时结合红外制导导弹来袭的方向变化,计算出不同方向上的水雾消光性能。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这种建模方式能够很好地克服以往建模方法的缺陷,为探索水雾的精确建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简化半实物仿真方式在复杂装备维修训练中的建模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环节及传递关系的建模方法.在分析半实物仿真建模过程与目标的基础上,确立了模型的建模思路与基本元素,以实装电路半实物仿真建模为例介绍了模型的建模方法与步骤,并对模型进行了定性分析.模型的半实物仿真设计验证了建模方法的适用性,为复杂系统半实物仿真模型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