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某型巡航导弹靶标主要用于对拦截该弹的反导防御系统进行性能评估,而其在雷达照射下的RCS值是进行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为研究其RCS值对反导防御系统中的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采用基于高频局部性原理的物理光学法(PO)和等效电磁流法(EEMC) 的综合来计算测量导弹的RCS值,并在改变雷达照射波入射方位角的情况下对该型导弹RCS的相应改变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该型号导弹的RCS图,为评估反导防御系统地基雷达的性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反辐射导弹与雷达的攻防对抗形势,详尽阐释了目前反辐射导弹(ARM)抗雷达关机的主要手段及其核心原理,仔细分析了脉冲体制雷达的跟踪扫描机制、低截获概率(LPI)雷达的工作特点以及反辐射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的基本工作原理,由此归结出反辐射导弹在应对低截获概率雷达时制导信息的特性,然后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被动定位方法,并在考虑雷达跟踪扫描模型和被动雷达导引头检测模型的情况下通过数学仿真验证它具有较好的抗低截获概率雷达关机能力,落地点的圆概率误差仅在6.40m左右。  相似文献   

3.
王轩 《火力与指挥控制》2023,(1):176-180+186
针对反辐射导弹对雷达毁伤效率评估过程中,存在的评估结果不稳定问题,基于赋色Petri网构建了雷达毁伤效率评估模型。采用ZigBee协议构建赋色Petri网,并建立反辐射导弹对雷达毁伤效率参数分析模型。提取反辐射导弹对雷达毁伤评估统计特征量,采用反演特征分析方法,构建雷达毁伤效率大数据分析模型,并结合大数据参数融合和特征分析结果,求解反辐射导弹对雷达毁伤效率评估模型,将输出的评估信息传输至Web界面,实现反辐射导弹对雷达毁伤效率自动化评估。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反辐射导弹对雷达毁伤效率评估建模的可靠性较高,评估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末制导雷达干扰决策的模糊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水面舰艇反导作战的需要 ,提出了一种评估末制导雷达干扰决策的方法。建立了导弹末制导雷达干扰决策评估模型 ,在此基础上 ,运用模糊综合评估的方法 ,对导弹末制导雷达干扰决策进行了综合评估。以干扰某型反舰导弹为例 ,对评估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 ,该评估方法对评估末制导雷达干扰决策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某型炮瞄雷达识别反辐射导弹的能力,设计了一种面向炮瞄雷达的反辐射导弹识别与告警系统。系统由雷达信号采集终端和信号处理平台两部分构成。信号采集终端在雷达同步脉冲的同步下,负责采集I路视频信号并传送至信号处理平台,信号处理平台在频域实时处理I路视频信号,判断是否存在反辐射导弹,并发出报警提示。经试验验证,该系统可以识别出高速反辐射导弹。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型航母建立了基于海平面的舰桥主桅坐标系,近似计算了一处雷达天线密集区各设备在该坐标系中的坐标,建立了某三维相扫描三坐标雷达、某目标捕获雷达、某对海雷达等典型雷达天线的数学模型,根据反辐射导弹战斗部的引爆点位置及破片模型解算了反辐射导弹对密集区典型目标的毁伤效能,以期对反辐射导弹攻击航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爱国者”导弹雷达网检测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爱国者”导弹雷达在布网方式下对目标的检测特性,首先讨论了“爱国者”导弹雷达网的检测原理和均衡布站及加权布站的方式,然后给出了“爱国者”导弹雷达网分布式目标检测的仿真模型及仿真结论。  相似文献   

8.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确定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反舰导弹到达航路规划终点时,由于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具有一定误差,导弹与各个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难以确定,增大了导弹发射前装订末制导雷达搜捕方案的难度。因此,建立了一种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确定模型。整个模型在大地坐标中推演,并避免了传统计算模型中蒙特卡罗法带来的多样本大数据的计算,因此该算法的实用性与计算效率得到提高。建立模型时需要根据导弹末制导开机点误差散布参数与导弹同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构建战场参数模型;其次,根据导弹理论开机点、误差散布圆、目标位置信息与雷达搜捕模式信息,直接判断该理论开机点处开机时,导弹捕捉到预定目标的概率是否符合战术要求,从而达到为某个理论开机点选择合适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的目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动态     
日本加速部署新一代导弹防御雷达日本防卫厅决定加速部署FPS-XX陆基相控阵雷达,使其尽快成为日本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日本的导弹防御系统将建立在FPS-XX雷达和装备在“金刚”级舰上的“宙斯盾”雷达的基础之上。FPS-XX雷达的研发工作已于2003财年完成,目前正在接受试验测试。该雷达有望取代现役的FPS-3雷达,探测能力是后者的3倍。FPS-XX雷达能够探  相似文献   

10.
装载于舰上,用来引导或控制导弹飞行的雷达称为舰载导弹制导雷达。它能为导弹提供发射诸参数,在导弹飞行中提供制导指令,以提高导弹命中目标的概率,并减少导弹受干扰的程度。制导雷达与炮瞄雷达相似,同属精密跟踪雷达,区别在于炮瞄雷达是测定被射击目标的坐标,以控制火炮进行射击;制导雷  相似文献   

11.
隐形战斗机带来的威胁量化分析及防御对策是现代防空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隐形与非隐形战斗机,分别估算了防御系统内地面雷达网、预警机、战斗机、空空导弹、地空导弹各要素对其的作用距离,以此为指标度量了隐形战斗机对防御系统的威胁。重点分析了远距离支援干扰对隐形战斗机的干扰效果,得出了目标暴露区和压制扇面,以此作为应对威胁的一种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已从战争辅助保障手段发展成为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作战武器;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序幕与先导,并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进而决定战争进程和结局.在分析舰空导弹武器面临的典型干扰目标威胁环境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舰空导弹武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防空反导一体化雷达是新时期解决隐身飞机、弹道导弹威胁的主要手段,通过研究国外防空反导一体化雷达的发展状况,总结出防空反导一体化雷达的性能需求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并为我国防空反导一体化多功能雷达系统的发展提出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面向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可组合建模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理论及其建模仿真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可组合建模框架的思想,设计了指控网、探测网和武器网三网交互的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结构概念图,开发了包括体系顶层框架、体系决策框架和数据链接口框架的可组合建模框架,通过单机突防舰队阵地混编群的仿真实验论证了所设计的建模框架的可组合性和合理性,为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建模与效能仿真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在干扰条件下的使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来海战中 ,为确保舰空导弹在干扰条件下有效地拦截反舰导弹 ,分析了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能遇到的干扰 ,并对其战斗使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未来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网络化作战对统一指令场的要求,提出将直接扩频码分多址技术用于统一指令场,并在典型的进攻模式和战场环境下针对要地保护区域给出了一种合理的武器系统配置以及统一指令场设计。  相似文献   

17.
“发射后不管”的舰空导弹目标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袭手段的不断发展变化,基于对“发射后不管”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制导原理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目标分配问题。在分析传统的舰空导弹目标分配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火力单元不饱和条件下目标分配模型和火力单元饱和条件下目标分配模型,算例分析表明,采用此种建模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发射后不管”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具备连续抗击多目标能力的优点,为舰艇指挥员在防空反导作战中进行指挥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舰炮防空是水面舰艇自防御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围绕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分析了舰炮防空战法研究的内容,给出了舰炮防空战法可视化的方法,重点探讨了其中的防空弹道仿真、反舰导弹弹道仿真、海浪水文气象环境仿真、战场焰火和爆炸效果仿真及舰炮防空战法仿真中实时碰撞检测的基本方法和优化技术,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法,并在PC机上进行了实现.最后给出了舰炮防空战法的可视化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未来15年将是地(舰)空导弹大发展的15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中目标的防区外攻击,战术弹道导弹的威胁以及无人驾驶飞机的广泛应用,要求地(舰)空导弹具有更大的射程、更高的火力密度和更精确的制导控制。这就从客观上提出了发展新一代地(舰)空导弹的要求。由于相控阵雷达的进一步成熟,精确制导控制技术的突破,为新一代地(舰)空导弹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过近10年的开发,第4代地(舰)空导弹已进入发展中期。今后15年将是这一代地(舰)空导弹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为了更换第2代地(舰)空导弹,也必将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舰艇隐身对反舰导弹末制导 雷达目标截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法国海军的拉菲特级隐身舰为典型对象,就水面舰艇目前的隐身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和计算了典型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隐身舰艇的检测概率和理想状态下对隐身舰艇的截获概率。指出在反舰导弹的攻击过程中,如果能够保证末制导雷达对目标的多次捕捉,舰艇隐身的效果将被抵销;隐身舰艇利用电子干扰产生假目标将可以抑制末制导雷达对真实目标的捕捉。因此,反舰导弹及其末制导雷达要对付舰艇隐身,其关键不是采用新体制雷达来提高检测能力,而在于提高现体制末制导雷达的目标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