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陈明  李勇斌  葛少亮 《国防》2012,(11):44-45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军事变革深入推进,地方军事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要求、新机遇,军地双方要深刻认识军事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自觉站在推动经济建设与军事工作协调发展的政治高度,坚持以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着眼发展要求,紧贴地区实际,不断创新建设措施,确保军事工作永葆生机与活力。一是以机制确保全方位军地合力。始终坚持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党管武装观念不淡  相似文献   

2.
王三运 《国防》2006,(8):23-24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着眼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三个坚持”,扎实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深入发展。一、必须始终坚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逐步深入,经济动员基础建设开始进入战略性调整阶段。当前,要牢牢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机遇,推进经济动员基础建设战略性转变。要紧贴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规划,推进经济动员基础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式"发展;瞄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新兴产业牵引下推进重要产业动员能力"再造式"发展;围绕核心技术研发、孵化与转化,在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中实现重要产品动员能力"同步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承柱 《国防》2005,(1):32-3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国防动员作为国家军事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平时期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快速转化的基础,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必须尽快实现与社会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的进一步深入,当前国防动员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促进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必须强化政府主体地位,将国防动员建设置于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国内大环境中统筹安排,充…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财政转型是军事财政观演变的必然结果,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利益与军队职能不断拓展的现实选择。实现“协调发展型”军事财政的目标,必须树立协调发展的军费观,强化军事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努力推进军事财政管理方式实现制度主导。  相似文献   

6.
纵观当代世界战略格局,我国军事安全存在着现实的与潜在的威胁,而我们的国防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国防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必须明确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加大军费的投入力度,加强武器装备、国防基础设施、国防工业基础和国民经济动员建设,使国民经济与国防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在技术形态上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寓军于民体制、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在技术形态上的协调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应从机构设置、计划制定、管理体制、采办制度、技术标准等方面入手,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在技术形态上协调发展提供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军事物流是连接军事斗争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桥梁,是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点领域。构建军民融合式现代军事物流组织指挥体系,是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后勤保障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途径。目前,军民融合式现代军事物流组织指挥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工作关系不够顺畅,法规政策不够配套。文章认为,构建军民融合式现代军事物流组织指挥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健全军民融合物流组织指挥机构,完善军民融合物流通联报知体系,构建军民融合物流保障指挥网络,建立军民融合物流应急预案体制,采取快捷灵敏高效的物流指挥方式。  相似文献   

9.
由军事和战争的经济保障形成的军事经济,其基础是国民经济。军事经济的发展及其实力的形成均依赖于军事经济的基础。一、军事经济基础的概念军事经济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即一国的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因此,国民经济是军事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指一个国家范围内,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世纪初复杂的国际军事安全形势,我们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形成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要以信息化建设为牵引,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以现实需要为重点,兼顾未来军事斗争需求;要突出海洋经济建设,振兴中国海军。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对军事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严峻挑战,军事院校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培养建立在信息化技术基础之上的专业特色突出的军事人才,坚持复合型军事人才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确保有特色、复合型军事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军事变革条件下,实现国防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着眼国情,正确认识并把握复合式发展的需求牵引;要通过改革,实现国防经济集约型增长;要注重培养人才和坚持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周永军 《国防》2010,(2):84-87
蓟县地处京津军事要冲,有“畿东锁钥”之称,是天津的战略后方。蓟县县委、县政府和县人武部始终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国防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站在维护同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和加强国防建设,推进蓟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改变,必然要求军事经济制度的变革。新的军事经济制度应建立在现行社会制度基础之上,其目标模式是:完整的军事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科学的军事经济创新机制;完善的军事经济保障体制;规范的军品采办合同制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事经济是实现国防科技最大发展、军队建设质量最大提高、军人待遇最大改善的基础,是实现“保障有力”的前提条件。军事经济活力和效果的好与差对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关系重大。重视军事经济研究,完善军事经济组织,使其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活力,是增强国防实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军队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军事经济活力与军事经济效果问题作一研究。研究军事经济活力与效果之前,首先涉及的是促进或推动军事经济运行的各个组成部分,其主要因素是:军事经济组织形式、结构层次、运行联络方法、军事经济理论及其实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我国军事经济建设实际,就如何加强和改善军事经济宏观调控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性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军民一体、高效精干的军事经济宏观调控组织领导体制,包括综合管理机构、军品采办领导体制、国防科技和生产领导体制。二是合理确定军事经济计划的职能和计划调节的功能。军事经济计划职能包括决策、综合平衡、服务导向和评估反馈。计划调节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衔接目标、控制平衡和促进发展。三是制定有利于军事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特殊经济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军品价格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四是健全军事经济法规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上接第2期)三、以新安全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目标,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一)树立新安全观和科学发展观,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上寻求新的突破。按照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需要,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从保障完成我们党在新世纪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的根本需要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安全观和科学发展观,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日照军分区立足当地实际,着眼打赢要求,围绕“抓基层、打基础、求创新、谋发展”,下大力克服制约基层武装工作发展的薄弱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基层武装工作的创新发展,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建设实现了协调发展。近两年,这个军分区先后有13个基层武装部和20 多名同志受到上级军事机关的表彰。  相似文献   

19.
通常认为,军事与经济这两大领域是反相关联系。余爱水的《军事与经济互动论》在揭示这一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使二者转化统一。这本书超越了以往的思维模式,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理论上的空白,为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军事与经济互动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军事学、经济学、战略学,从军事需求与供给矛盾、国家安全入手,着眼21世纪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构想,深入展开对经济、军事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的剖析、论证,并由此产生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制度,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制度和传统是同步、协调发展的,它对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军事改革无不与当时的政治改革同步进行,并与当时的封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